工具機 向航太起飛

【2016/4/5聯合報】

政府在1980年代把台灣工具機水準拉到中品級,30年來以可接受的性價比立足世界。隨著外在環境變化,原來C咖中國大陸、印度追上來,A咖日本和德國下來搶你的單,將目標市場定鎖定「中品級、低價格」,於是台灣成了夾心餅乾。

在工具機領域,遭逢來自紅色供應鏈的競爭,雖沒有電子業那麼嚴重,但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最大3C電子消費市場,全世界工具機業者爭相到大陸設點投資,台灣業者過去一、二十年花很多精力拓展大陸市場,而今,如中低階手機機殼加工,的確已有不少被取代掉。

如何突圍?一方面運用工業4.0,提高機台效率;另方面,台灣在中國大陸以外市場仍有很多機會,大陸工具機業者現仍聚焦本身龐大市場,尚未有足夠能力布局海外市場,台灣要搶先機,加強在全球市場布局。

向來汽車產業是台灣工具機的主要客戶,但汽車產業未來成長將有限,若工具機業者能提供航太設備,就算稱得上是A咖;航太附加價值相對高,是很適合台灣發展的產業,若台灣工具機與航太結盟一起打世界盃,到全世去搶訂單,不僅有助於提升我工具機品牌價值,亦可進而提高工具機在國內市場的占比,打破先前國內產業多半向海外採購工具機的局面。

千萬不要小看台灣工具機。除了國機國造,還有國艦國造以及離岸風力發電機,預計投下幾千億元,一直以來台灣加工機業者都為歐洲客戶做重要零件,國家既然要投資,應順勢將國內設備產業帶上來,拉出產業鏈。

在工具機產業界,有件很令人懊惱的事。1980年代,台灣有大汽車廠計畫,要年產70萬汽車,於是找日本豐田來台投資,所有條件都談好了,也規畫好了,卻臨時喊卡,因為當時很多不懂產業的政治人物要求豐田要訂出一定比例外銷,最後豐田不來台灣,讓台灣少掉汽車產業這個領頭羊。

汽車時代已經過去了。而今,國機、國艦若能國造,國家有預算造飛機,不僅未來可以外銷,用這幾百億預算能帶動航太和工具機產業,打造國內產業鏈,國產飛機和重要零件,都是國產設備做的,帶動工具機往航太提升。

(本文由東台精機董事長嚴瑞雄口述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