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1 月 2017

東海大學舉辦「⼯業4.0 德國與台灣案例分享研討會」

在全球推動工業4.0 之浪潮下,世界各國莫不朝此方向發展。東海「智慧製造
創新營運中心」,以東海大學跨領域之工學院、管理學院、創意設計暨藝術學
院及社會科學系教授為骨幹,發展本校在智慧製造的研究及產學合作能量。

此次工作坊榮重邀請FESTO 德國認證訓練中心Mr. Hermann Nagel
蒞臨本校演講,剖析德國工業 4.0 發展現況,以作為我國工業邁向下一階段的
前瞻發想;會中我們特別邀請美國矽谷創新創客聯盟主席伍自強先生,暢談智
慧語音的多元應用,以及擁有十多年製造IT 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經驗的富士康資
深處長黃堯斌先生,為我們帶來創新資訊科技及雲端技術導入於智慧製造上的
成功案例與經驗分享。

12/01(五)邀請您一同參與,透過實務案例分享,引導企業及師生了解創新智慧
製造的實務應用範疇。竭誠歡迎中部地區精密製造業者、手工具業者共襄盛
舉 ,活動最後會有一直以來為台灣製造業把脈的資深教授群,與在座貴賓進行
意見交流與經驗分享喔!

工業4.0德國台灣案例分享研討會2017 1201

ICT萬物論/打造物聯網生態系

【2017-10-18經濟日報】

美國線上創辦人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提出第三波數位革命的概念。他認為,從軍方與政府走入民間商用化的網際網路帶動第一波數位革命,打造出「資訊高速公路」;第二波則由Google、Amazon、臉書、Airbnb等服務軟體定義;第三波由「萬物聯網」揭幕,當醫療、教育、農業等各式各樣的硬體聯網後,第三波數位革命將不再集中於大廠,而是從邊陲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現在正是台灣企業擁抱物聯網的大好時機。

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超過30年,相對少量多樣、客製化的工業電腦產業規模已達2,000至3,000億元,便是我們發展物聯網商機的硬體基礎。

未來物聯網的時代,軟體、平台與應用的重要性遠勝於硬體,但「物聯網」卻還是需要「物」作為基礎,硬體仍是不可或缺。

不過,第三波數位革命的驅動力來自「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除了硬體之外,需要配合軟體進行多元更新和調整,連結新的生態系,打造新的產業鏈。

為什麼使用者需求將驅動產業鏈與生態系改變?

舉例來說,對於成功人士來說,眼鏡聯網需要的可能是商務社交,當和不同人見面時,眼鏡便能將對方的名片、上次會面的時間、地點與談話內容顯示在鏡面上;但對20歲單身女性而言,聯網眼鏡則可能結合交友軟體,協助她分析雙方配對的可能性,甚至建議配對成功的話題。

以上述兩種情境為例,兩種眼鏡的硬體也許相同、也或許各異,但背後的軟體、生態系、銷售通路、行銷手法、獲利模式則是大不相同。

因此,在第三波數位革命中,各行各業都可能因為將過去離線的硬體連上網,而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新商機。

然而,要將所有硬體聯網、蒐集資料、進行分析、迎合使用者需求,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智慧工廠為例,第一步必須將每一站、每一台設備的數據擷取出來,連結到資訊平台做資料分析,用來預估設備壽命,計算最佳換修時機,做整體排程最佳化等;但工廠裡的上百台設備可能來自不同品牌、不同階段採購,聯網、整合、建立每台設備的共通資訊語言,往往就已耗費心力、曠日廢時,更何況一般工廠並沒有自己的資訊部門,幾乎不可能自己從零做起。

為了協助國內業者更快跨入物聯網領域,資策會打造「公版物聯網平台」,先以智慧製造為主題,和紡織業、PCB、工具機業者合作,提供基礎軟體模組,從資訊安全、資料管理儲存、裝置管理、資料分析、資料可視化、應用與服務管理等,讓系統整合業者、應用業者都能加以運用,加快建立小生態系的第一步。

資策會亦和汽車零組件業者,合作導入生產排程決策支援應用系統,每天人力排程工時從6至12小時縮短成只要30分鐘,每月提升排程效率達12倍以上;在台北港,也透過合作無線感測智慧貨櫃車輛調度作業,讓原本每小時搬運25至30個貨櫃,提升至近40個貨櫃。

現在只是公版物聯網平台的第一步,未來若能依此為基礎,結合國內業者需求建立智慧建築、智慧交通等平台,產學研持續合作,將能建立跨領域的創新人才,共同培養新一代的物聯網生態系,讓台灣無縫轉型升級,站穩第三波數位革命時代的發展契機。

(作者是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

機械業對陸出口復甦 前3季年增逾5成

【2017-10-17中央社】

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加上智慧自動化生產興起,兩岸科技大廠競相擴充產能,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台灣機械業今年1到9月累計對中國大陸出口值55億美元,年增逾5成。

經濟部統計處發布新聞稿指出,台灣機械業為出口導向,直接外銷比約占6成,根據財政部進出口貿易統計,今年1到9月對中國大陸出口值55億美元,為最大出口市場,年增達51.1%,主要出口產品為生產半導體相關機械、工具機,以及滾珠、滾子軸承與傳動軸。1到9月整體機械業出口金額為186億美元,年增21.4%。

觀察整體產品類別,工具機、電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及機械傳動設備對整體機械業成長貢獻最多,其中工具機產值約占整體機械業的2成,今年1到8月累計產值新台幣848億元,年增9.6%;電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自去年11月起連續呈雙位數增幅,今年1到8月累計產值新台幣542億元,年增31.1%;線性滑軌、滾珠螺桿等機械傳動設備則已連續13個月正成長,今年1到8月累計產值新台幣295億元,年增26.7%。

統計處表示,台灣機械業在104年下半年因全球景氣低迷,曾連續16個月負成長,但隨著全球經濟逐步復甦,海外市場需求增溫,從去年11月至今年8月,已連續10個月正成長,今年1到8月生產指數為93.08,年增9.8%,全年年增率可望達10%以上。

根據最新工廠校正統計,台灣機械業營運家數占整體製造業16%,僅次於金屬製品業;從業員工數則占整體製造業9%,僅次於電子零組件業及金屬製品業,為台灣重要的基礎工業。

2至6日台中工具機展 商機衝10億

【2017-10-29經濟日報】

睽違兩年的「2017台中工具機展」將於11月2日至6日在大台中國際會展中心盛大登場,本屆吸引近300家廠商共襄盛舉,810個攤位滿館展出,預計湧入近7萬人次參觀,商機上看10億元。

「2017台中工具機展」吸引國內指標性工具機廠展出,規劃CNC車床聯誼會、工具機、五金暨配組件、切削刀具、自動車床、自控檢測、產業機械等七大專區,提供CNC車床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滿足買主一次看展、一次購足的需求。

全球景氣回溫,智慧自動化需求熱絡,去年台灣機械設備總產值約9,900億元、年增3.6%,今年可望突破兆元大關。為加速產業升級轉型,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產業創新政策,帶動中台灣成為智慧機械之都。因應政策,「2017台中工具機展」打造專業交流平台,整合產、學、研各界資源,帶動精密機械產業場域,活絡市場。

今年展會參展廠商精銳盡出,包括仕元機械、益佃五金、逢吉工業、錡夆機械、偉新精機、富豪機電、商江貿易、瑞豐機械、同清貿易、銅翌機械、臻賞工業等。

此次展覽也邀請到八王子市首都圈產業活性化協會,前來推動「台灣.日本(八王子市)工業設備製造業媒合」,更獲得經濟部國貿局「106年度加強提升我國展覽國際競爭力方案」補助,提供國外買主住宿補助,協助業者開拓市場。

主辦單位更推出商機媒合服務,有效提升專業買主與參展商的接觸點,增加展覽效益。此外,主辦單位規劃推出「經濟日報自動化工業展」展會App,下載應用程式即可提前填妥電子名片、蒐集廠商資訊,並可享免費快速入場,即時掌握展覽最新消息。每天前100名使用快速入場的參觀來賓,還可免費兌換精美贈品。

台灣AI元年 中科機器人基地啟用

【2017-10-26經濟日報】

中科管理局配合科技部計畫以10億元打造的國際旗艦型「中科智慧型機器人自造者基地」,昨(25)日揭牌啟用,包括上銀、台達電、漢翔等大廠都已搶先進駐,成為國內第一座智慧機器人產業創新平台。

目前,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已有20多套各式機器人進駐,包括Nvidia深度學習工作站、漢翔3D視覺影像、上銀六軸關節機器人、台達電插件作業機器人、勤堃機械手臂、安川Motomini機器人、工研院可愛機器人Cubi等。

科技部次長許有進指出,政府計畫以5年時間投入160億元發展AI人工智慧;其中在中科與南科,預計從2017至2020年共挹注20億元,打造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開創台灣AI人工智慧元年。

事實上,在中科管理局邀請下,由和大、上銀、台達電子等廠商及機構籌組的「智慧機器人自造者聯盟」已於稍早成立,目的就是為了共同打造國際旗艦型智慧機器人創新自造基地。

包括上銀、台達電、日商安川、德商格林策巴赫、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工研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勤堃機械、邁克邏輯聯網、馬路科技、均豪精密等廠商或機構,都提供機器手臂及相關零組件在基地展示或租售。

昨天的揭牌啟用儀式,由科技部次長許有進、中科管理局長陳銘煌主持,包括科學工業園區公會理事長沈國榮、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名譽理事長卓永財、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所長胡竹生、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黃漢邦等人都到場。

陳銘煌表示,基地未來將擔任智慧機器人產業創新平台重任,免費開放給專業工程師、學校及社會人士到基地研發或上課;園區內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也可提供高速運算服務,為台灣打造科技尖兵及機器人大軍。

沈國榮說,發展智慧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已是趨勢,以和大集團為例,嘉義大埔美園區建置的智能化傳動軸工廠,過去一條產線一年要創造3,000萬元營收,必須配置日夜班60個工人次,如今只需要16個工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