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9 月 2022

尾聲

這次闊別2年半在日本駐留一個多月,分享了回顧隨想,感謝同好的閱讀與回饋。此行重要的亮點包括偕同東海精實系統團隊駐日成員桑原喜代和顧問、吳銀澤教授,訪問了系列的LSM(精實智慧製造)中小企業、邀請旭鐵工木村哲也社長(i Smart Technology創辦人兼社長),在明年(2023年6月26日)的TPS大會演講等 (2022年大會紀錄請參閱:http://lean.thu.edu.tw/ )。

我們發現,木村哲也社長領導的旭鐵工與iSTC,證實TPS不僅已經連結IoT有成,正成為追求碳中和、發展Solution Business的核心主幹。這些觀察與進一步解析,將陸續在東海精實管理專欄、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活動中公開,敬請期待!

同時,我們發現台日企業之間相互學習的空間非常大,受到台積電到日本設廠的影響,熊本、福岡與山口等地企業,對台交流的興趣濃厚。他們表達了對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的高度期待,認為除了技術互補之外,在現場管理流程與商業模式發展上,應該有非常大的交流暨成長空間。

田納西州(2017)

TPS是日本製造業的最大特色、全球的顯學。因此,如何將日式生產移轉海外?為何在台灣、泰國與土耳其(簡稱3T)相對移轉成功?其他國家為何相對不順利?但是,即使在美國也有非常成功案例,背後存在著何種社會脈絡?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的一次美國研究考察,包括全球知名的Komatsu據點,對深入思考「信任、長期」的豐田模式極富啟發。

我們在2014年出版《世界工廠大移轉》(大寫),受到Komatsu前CEO坂根正弘的厚愛。他不僅在1990年代經營美國據點有成,CEO任內(2001-2013),領先全球十年,將Komatsu打造成全球最頂尖的精實智慧製造企業。

文章連結:【精機通訊專欄-第94期】田納西州

旭日東昇的台日合作知識交流(2013)

雖然這幾年因應防疫,線上演講成為主流,我個人仍然不接受只有線上的演講邀請,最低限度是實體+直播。這次來日本的工作之一,是回應兩年多來這方面的期待,再次感受到台日交流的兼具廣度與深度。

2021年日本捐贈台灣疫苗,讓很多人感動。回顧2012年郭台銘發表對日投資之後,台日策略聯盟成為熱門話題,我在日本的相關演講愈來愈多。

邀請我的教授與年輕企業家,通常會設法讓我體會不一樣的日本夜晚。2013年那次續攤安排在藏身明治時代建築物的鬧區餐廳。感動的是,店主聽到我來自台灣,立刻趨前鞠躬,大聲感謝台灣積極奧援311東日本大地震…

文章連結:【精機通訊專欄-第68期】旭日東昇的台日合作知識交流

緬懷天津 (2014)

2019年11月參加京都大學亞洲汽車發展研討會,召集人塩地洋教授選在居酒屋招待我們,一位鄰坐的紳士遞給我名片(服務於豐田汽車顧客第一推進本部),提及1996年在天津技術中心接待過我。我非常感謝他的相認,豐田汽車在1990年代中期在天津的苦戰,意外地成為當日的話題。

台中精機的第一個大陸據點也設在天津,與豐田汽車在天津的期待與挫折,相互呼應。精實系統、台日商聯盟與產業網絡,被認為是過去30年台灣製造管理的顯學,我個人因緣際會留下足跡,天津日商提供了基礎研究場域。

1992-5年間,我橫跨日、台、中三地,完成了「日本式生產導入過程『典範變革』問題之探討;日本亞瑟士、台灣新傑及天津YAMAHA的個案研究」,1996年刊登在《管理學報》。這篇論文被認為是中文世界最早的精實實踐理論研究,其中橫跨三地企業的綿密個案分析,說明了精實系統導入的困難性與普遍性。

文章連結:【精機通訊專欄-第70期】緬懷天津

豐田汽車參觀記 (2007)

留學時代懵懵懂懂地參觀過豐田汽車,學習不算深入,但所留下的人脈,回國後連結到國瑞汽車,不僅讓學生有好的參觀場域,還見證了台灣汽車的奮鬥史。2007年闊別18年後再度訪問了豐田汽車,感受截然不同,豐田顯然已成為全球朝聖標竿。正因為剛好趕在台灣產業的TPS學習熱潮,這個新機緣,促使我保持每兩年與豐田汽車互動一次的持續記錄,包括參觀工廠或參加在名古屋市(MECT)的豐田高層演講會。檢視最近15年的工作,直接來自豐田的知識加持,成為指導台灣企業的秘密武器之一。

文章連結:【精機通訊專欄-第34期】豐田汽車參觀記

沈榮津:台灣工具機業面臨庫存高、可靠度兩項挑戰

【2022-08-11 中央社】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今天表示,工具機產業已是台灣第3個新台幣兆元產業,品質與精度與歐美日產品差距不大;但面臨庫存量高、產品可靠度待提升兩項挑戰,政府會與產業界合作,共同為產業高值化努力。

財團法人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今天舉辦「工具機產業規範關鍵影響力發表會」,活動邀請沈榮津、經濟部長王美花等官員出席並致詞。

沈榮津表示,政府近5年積極推動智慧機械產業,而機械業已是台灣第3個兆元產業,其中工具機產業更是其中產值重要貢獻者,占機械業整體產值約三分之一。

沈榮津說,因國際疫情緩和、全球消費與工業產品需求增加,台灣的工具機出口產值到2021年逆勢成長近3成,且從2020年到2021年增幅更達34.2%,這是政府與公會通力合作繳出的亮麗成績單。

不過,沈榮津說,雖然工具機去年整體表現不錯,但廠商仍面臨以下問題:第一,零組件多樣化,複雜、且庫存量高,如台灣廠商平均庫存達50%,日本才23%,這就使競爭力差距所在。

第二,台灣工具機新機器品質與精度,雖與歐美日的產品差距不大,但產品可靠度仍有待努力,如日本的工具機,其連續無故障生產時間約4000至5000小時,德國則有5500至6000小時。

沈榮津建議借鏡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成功案例,由政府與公會合作,制定17項零組件品質管理產業規範,同時建置數位管理平台,公告產業規範供業者參用。

王美花說,一台工具機就有高達1000項品項、500個零部件,加上許多企業的規格略有不同,導致許多庫存且難以利用,因此提升工具機競爭力甚為重要。

王美花表示,台灣工具機產值位居全球第7位,出口產值則是世界第5,但台灣工具機業有個現象,就是業者是將產品賣給代理商,再由代理商與廠商合作。

王美花指出,因此她與業者討論要如何精進與使用廠商的互動,縮小間隔,不透過代理商,直接將產品賣給最終使用者,也要用更科技的方法輔導產業制定規格、齊一標準。

王美花說,台灣工具機產業要合作團結,才能不斷往前,這產業競爭很殘酷,不進則退,且面對國際局勢要更加往前,不但要分散市場,後續也要再看如何有效管理,絕不能單打獨鬥。

工具機前7月出口額年增16% 美國大幅成長48.5%

【2022-08-09 中央社】

工具機公會今天傍晚公布7月出口速報,前7月工具機出口額17.35億美元,年成長16%,對中國市場出口額占比雖仍排名第1,但年減11.1%,排名第2的美國出口額大幅年增48.5%。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傍晚公布7月工具機出口速報,7月出口金額近2.84億美元,相較6月2.67億美元成長6.6%,比去年同期成長27.8%;累計今年前7月工具機出口額17.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4.95億美元成長16%。

觀察出口市場,公會表示,今年前7月台灣工具機出口前10大國家依出口金額排序是中國(含香港)、美國、土耳其、義大利、越南、荷蘭、印度、泰國、德國、俄羅斯。

其中中國(含香港)市場占整體出口市場比重27.1%,出口金額近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1%;美國排名第2,占出口市場比重14.2%,出口金額2.4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8.5%。

第3大出口國土耳其占整體出口市場比重8.5%,出口金額1.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9%;排名第4的義大利,前7月出口額則大幅年增113.4%,來到6645萬美元。

公會指出,美國聯準會(Fed)為抑制通膨採取鷹式升息,衝擊市場投資意願,加上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俄羅斯與烏克蘭戰爭、中國封控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仍處於混沌狀態。

公會表示,從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JMTBA)統計速報來看,7月日本工具機訂單金額(初估值)1424億日圓,較去年同期成長5.5%;外銷訂單部分,7月訂單金額904億日圓,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9%,相較先前幾個月高速成長,在6月後的日本工具機外銷訂單,有逐步放緩現象。

機械7月出口值首破千億台幣 年成長預期10%至15%

【2022-08-09 中央社】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今天公布7月機械出口值33.81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以新台幣計價也首次破千億元,展望全年,公會預期台灣機械出口值仍可年成長10%至15%。

機械公會下午公布7月台灣機械設備進出口統計速報,7月機械出口值33.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8.01億美元成長20.8%;由於新台幣匯率走貶,用新台幣計算7月出口值約1008.31億元,也創歷史單月新高,是台灣機械單月出口值首次突破新台幣千億元紀錄。

公會指出,這顯示雖然受到地緣政治衝突、全球通膨問題與未來景氣不明等因素影響,在全球COVID-19疫情趨緩下,各國對機械設備剛性需求仍在,台灣機械出口穩定成長。

累計今年前7月台灣機械出口值211.3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85.56億美元增加 13.9%;以新台幣計價約6089.26億元,較去年同期5225.62億元增加16.6%。展望今年全年機械出口,公會表示,雖受到諸多國際不利經濟因素影響,但整體機械出口值預估仍可正成長,預估全年度機械出口值仍可成長10%至15%。

公會表示,台灣機械出口在全球仍極具競爭力,目前訂單能見度已到第4季、甚至明年第1季,不過國際情勢變化快速,尤其兩岸情勢的變化,對下半年機械出口,增添一些不確定因素。

公會觀察工具機產業指出,7月工具機出口值2.8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8%,較6月出口月增0.17億美元。

從市場來看,公會表示,中國大陸與美國仍是台灣機械出口前兩大國家,不過與去年全年出口占比相比,中國大陸已由占比30.9%下滑至26.4%,美國則由22.2%成長至26.3%,顯示全球製造業版圖正逐漸改變中,台灣機械也因應地緣政治風險,小心因應並調整市場布局。

「日圓狂貶,簡直在傷口上灑鹽」台灣工具機產業受重擊2原因 業者:第4季會更慘

【2022-08-09 11:17 聯合新聞網】

2022年以來日圓大幅貶值,7月14日更一度貶破1美元兌138.9日圓,再探1998年10月以來新低,8月8日微升至1美元兌135日圓。日圓貶勢不斷,對台灣工具機產業帶來負面影響,不僅降低台灣工具機零組件在國際市場原有的價格競爭力,業者更擔憂疫後造成供應鏈重組,恐讓台廠面臨危機。

攤開台灣工具機外銷成績單,22年前2季外銷總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4%,單看22年出口額,第二季也較第一季成長13%,亮麗表現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更多對前景不明的擔憂。

「日圓貶值對台灣整機廠和零組件的殺傷力很大,只能說真的是有苦難言。」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面露憂愁,緩緩道出近期工具機產業面臨的接單困境。

他直言,新冠疫情、俄烏戰爭使原物料價格上漲、供應不穩、兩岸關係拉警報加上全球經濟發展充滿變數,對工具機產業造成不小衝擊,加上成本提高、交期延長都是問題,如今日圓狂貶更如雪上加霜,接單充滿變數,「簡直在傷口上灑鹽。」

從統計數據看來,目前工具機出口成績依然成長,但業者的接單狀況卻每況愈下。由於從接單、生產到出口約需半年到10個月,甚至1年時間,因此業者遭遇的挑戰尚未能反映在外銷數字上。

從事工具機產業超過40年的許文憲,以目前接單情形評估接下來的發展,似乎不容樂觀,「假設第1季做10台,第2季大概就剩6台,第三季剩4台,第4季會更慘。」

受匯率影響,接單降溫,包括兩項原因。

首先,在亞洲,台灣工具機及零組件的最大競爭對手是日本和韓國,而日圓貶值有利日本出口、提高日本工具機價格競爭力,因此,台灣工具機便失去原有的價格優勢,其中,綜合加工機及車床都受到頗大衝擊。

許文憲指出,日本在銷售整機上因為具有大廠優勢,台灣整機廠本來就無力競爭,大多是靠零組件出口獲利,現在日圓貶值,等於又再對台灣工具機零組件造成傷害。

另一方面,台灣工具機外銷依國家主要分成美元、歐元及日圓計價,就日本市場而言,台灣銷往日本的工具機零組件約90%都使用日圓計價,因此當日圓的貶幅超越新台幣,便不利於日廠進口,也就是說,當這個現象持續下去,台廠將面臨掉單危機。

許文憲透露,日本已有工具機大廠開始整頓協力廠,旨在拉高國內自製能力,不依賴零組件進口。「台灣好不容易用幾十年的時間達到大公司的價格跟品質要求,如果日本這些公司收回來自己做,會造成很大衝擊。」

許文憲還指出,台灣工具機產業的另一個弱點,即以中小企業居多,因此日廠這項佈局令他十分擔憂,產業供應鏈會重組,中小企業將難以與日系大廠競爭。

受全球經濟環境影響,日本企業藉著匯率助攻訂單滿盈,許文憲說,目前大多日本廠接單已滿到明年6月底,反觀台廠,連第3季狀況如何都不敢肯定。

不過面對失勢,許多業者其實已開始轉型,舉例來說,3年前公會導入產業規範,推動統一規格化,既能降低成本也可提高產量;部分業者也導入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試圖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同時培育相關領域人才。不過許文憲也坦言,目前工具機產業的轉型工作才剛起步,尚未成熟就遇到瓶頸,確實讓人焦慮。

「我們希望政府可以做大企業的後盾,大企業再來帶領中小企業,母雞帶小雞。」許文憲認為,面對全球經濟衰退及匯率波動下日系大廠的策略變革,中小企業的資源、技術和人力皆無法抗衡,因此業者合力「打群架」是在國際市場取勝的重要關鍵。 此外,許文憲也認為對工具機業者來說,要維持出口競爭力,保持匯率穩定十分重要。另外,國內勞動力短缺問題,也將是工具機業者必須克服的另一項挑戰。

4大動能7月出口寫單月次高 財部估8月拚史上最高

【2022-08-08 中央社】

財政部今天公布7月出口金額為433.2億美元,年增14.2%,連25紅,續寫近10年來的正成長最長週期;官員表示,7月出口展現旺盛氣勢,可歸功於中國恢復生產,拉貨動能從谷底回升等4大主因。

展望後市,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指出,單純按照季節性推估,8月出口規模料將落在427億美元至442億美元、年增率介於8%至12%,有望締造史上最高的單月出口值,並創連26紅,追平歷年正成長次長紀錄。

財政部今天公布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7月出口金額為433.2億美元、年增14.2%,寫歷年單月次高;進口則創連21紅,金額達382.9億美元、年增19.4%,為單月第3高。累計1至7月出口2899.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18.4%。

7月出口表現「再度展現旺盛氣勢」,蔡美娜分析可歸納4大因素。首先,科技創新商機、數位轉型需求持續,各項終端裝置晶片含量普遍提高,為台灣半導體產業注入活水;第二,旺季效應加持;再者,出口物價上漲、年漲幅約6%;第四,中國封控解除、恢復生產,拉貨動能從谷底回升。

觀察出口11大主要貨品項目,除光學器材、塑橡膠及其製品外,其餘9類貨品呈現年增格局。

蔡美娜表示,光學器材再度「敬陪末座」,出口值8.4億美元、年減27.3%,呈現連續9個月下降,主因是筆電、電視等消費性電子需求走弱,終端品牌調節庫存,使面板價格跌跌不休。

塑橡膠及其製品出口23億美元、年減7.1%,蔡美娜說,客戶端拉貨趨於保守,加上海外對於醫療用手套的需求趨於正常化。

出口主力貨品電子零組件7月出口169.6億美元、年增15.6%,連39紅,蔡美娜指出,主要是積體電路外銷一路長紅所挹注。

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值達58.9億美元、年增13.3%,攀上單月新高水準,蔡美娜表示,主要是雲端網通設備升級趨勢,帶動台灣對美國出口一支獨秀,對中國與香港出口也有漸漸回溫。

傳統類貨品出口方面,機械出口27.3億美元,寫單月新高紀錄,蔡美娜指出,半導體生產的機械、工具機,和自動化生產所需的滾珠軸承外銷呈現增加。

礦產品7月出口24.8億美元、年增1.2倍,蔡美娜表示,全球經濟解封、邊境鬆綁,加上用油旺季效應,使原油供需持續相當吃緊,油價維持高檔所致。

觀察對五大市場7月出口情況,蔡美娜指出,7月台灣對美國、東協、歐洲出口值同創單月新高;由於中國封控對生產的干擾遞減,資通、電子零組件拉貨回升,7月對中、港出口止跌,年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