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遠見雜誌》9月號】
中國和南韓將在年底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讓台灣企業界聞風喪膽,一場看不見的迫切經濟戰爭,即將於台灣上空爆發!台灣民眾普遍對中韓FTA無感,但它帶來的危害卻會重創台灣經濟,影響許多勞工生計。
台、韓產業具有高度重疊性,中韓FTA一旦生效,未來3~5年,台灣製造業產值至少衰退2600億台幣,出口更是立即被南韓替代,台灣八大產業也遭受嚴重衝擊。
當兩岸服貿協議依舊卡關之際,中韓FTA無疑雪上加霜,業者寢食難安、專家憂心忡忡,面對這場台灣社會最冷漠的經貿戰,全民應該同感衝擊,思考如何逆轉勝!
近來,台灣受到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年底選舉等事件衝擊,似乎都忽略了,其實還有一場看不見的迫切戰爭,即將在台灣上空爆發,影響是全面且長期。那是已讓許多企業界聞風喪膽的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這次的打擊儘管不致命,但台灣產業會受很大的傷,流很久的血。
「說穿了,我們都剉咧等!」位於桃園縣觀音鄉的眾福紡織負責人說。眾福是一家布料工廠,周邊還有20幾家紡織廠,樓高不超過三層,掩映在榕樹和稻田中,跟眾福一樣是固守台灣的中小企業。紡織廠的老董們彼此熟識,最近他們人人如鯁在喉、愁眉苦臉,因為中國和南韓即將在年底完成FTA談判。
無聲的經濟危害,牽動台灣勞工生計
台灣民眾普遍對中韓FTA無感,不清楚它將帶來的經濟危害,然而,北起新莊、三重、桃園觀音,一路延續到彰化、台南等全台灣的紡織聚落,至少4780家工廠,14萬餘就業人口,卻是如臨大敵。
其實早在2004年,中韓兩國就開始著手進行洽簽FTA,但南韓顧慮農業會受衝擊,一直沒有啟動談判。直到2010年兩岸ECFA簽署,才讓南韓感覺到被邊緣的威脅,要求與中國洽簽FTA聲浪大增。2012年5月2日,雙方在北京宣布啟動中韓FTA的正式談判。
談了兩年後,今年7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飛到首爾會晤南韓總統朴槿惠,相見歡的結果,敲定中韓FTA年底完成談判。截至2014年9月,中韓可望進行第13輪談判,年底簽署後,預估2015年生效。將針對貨品90%完成降稅,對於進口金額,85%完成降稅。
中韓FTA生效製造業產值至少衰退2600億
有學者以「核爆」「鐵達尼號撞冰山」形容,台灣經貿將因此變成一片焦土、一地殘骸。因為台韓產業具有高度重疊性,出口地也幾乎重疊,大陸、歐盟、美、日、東協國家,占台灣出口的85%,占南韓出口的73%。
兩國主力出口產品也重疊,機械含機電、光學、紡織、石化、鋼鐵,占台灣出口的67%,占南韓出口的53%。目前台灣出口大陸,還有2700多項貨品要交關稅,約490億美元,影響不容小覷。
根據工研院IEK的估算,中韓FTA生效後,未來3~5年,台灣製造業產值有極大的衰退機率,衰退幅度介於1.59~3.85%,衰退金額至少2600億台幣。不僅產值會衰退,出口金額更是立即被南韓替代。
台灣八大產業也將因中韓FTA生效而受衝擊,依序是石化業,其次是面板業,第三名是偏光板產業。首當其衝的石化業,可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中韓FTA一簽,大陸東北市場立刻失守,」台塑化總經理曹明指出,南韓產品對大陸又近又便宜,「長此以往,台灣石化業會愈做愈小,」曹明說。
台灣區石化公會總幹事謝俊雄進一步解釋,台灣70%的石化產品外銷,其中90%銷往中國,關稅從6.5~10%不等。中韓FTA一過,南韓石化產品輸往大陸零關稅,等於台灣賣到中國的成本就多了6.5~10%。
「失去大陸市場,業者死掉也就算了,」台灣區塑膠原料公會祕書長王慶華喟嘆,可憐的是員工將會失業。
台灣與南韓比拚激烈的面板,亦將大洗三溫暖。目前中國自台灣進口的第三大產品是面板,占大陸自台灣進口總額約9%。如果針對面板業者做個問卷調查,詢問對中韓FTA是「不擔心」「有點擔心」還是「非常擔心」?
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祕書長張上文想了想說,答案應該是「非常擔心」。張上文算過,一旦中韓FTA簽成,大陸轉單改向南韓採購,台灣面板出口第一年就會被替代掉15億美元。
這場關稅之爭呼嘯而來,工具機業者也是煩惱得哇哇叫。南韓像放鞭炮一樣,陸續跟印度、歐盟、美國簽FTA,已經讓台灣工具機在美國去年首度輸給南韓,同年輸掉的,還有德國及印度市場。關注大台中產業發展、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侯惠仙指出,大台中的工具機產業聚落,從大肚山延伸到八卦山,中韓FTA雖不會馬上讓裁員關廠發生,但衝擊會逐年累積。
「大家要將心比心,如果反服貿、反貨貿的人是在受衝擊的企業工作,你願意失業嗎?」侯惠仙說。
台灣如何逆轉勝?全民齊思因應之道
可懼的是,除了外貿替代,中韓FTA之於台灣,還有非關稅影響。鏡頭轉到彰濱工業區,製造鋼鐵家具及鋼鐵材料產品的葆璨工業,自行開發的成型機高達3公尺,有規律地發出一聲聲「咚!咚!」的巨響。
從27年前起葆璨便為瑞典家具品牌IKEA代工,是台灣最老的IKEA供應商。然而,近4年營業額陸續下滑12%。衰退原因很多,「但不是工廠的錯,」葆璨事業集團總裁邱瑞助認為是整體國際環境丕變:「台灣一直沒跟其他國家簽FTA。」南韓雖不是葆璨的主要競爭對手,但邱瑞助擔心的是中韓FTA生效後引發的蝴蝶效應。「萬一台灣出口減少,國際船運航線來台灣變少,我們的運輸成本就會變很高。」
服貿卡關台灣的競爭力逐漸流失
經貿專家提醒,FTA也會誘發投資的轉移。台經院中國產經研究中心副主任吳福成指出,台灣僑外資投資金額在2007年達到高峰,之後一路下滑,而中韓FTA簽訂將使南韓成為「區域投資中心」。由此預判,若中韓FTA簽署,對外資來台也將排擠。
擁有眾多韓企好友的高雄漢王洲際飯店總裁林富男,分享了一個活生生的經歷。2011年兩岸服貿簽署後,不斷有南韓友人打越洋電話給林富男,詢問是否能以台灣為平台進軍大陸,希望林富男介紹投資台灣、「借殼」台灣進入大陸的機會。
相隔不到3年,如今情勢逆轉,「服貿卡關後,再沒有一通詢問投資的電話了,」現在換成林富男打越洋電話去南韓了解情況。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更判定中韓FTA會讓台灣「萬劫不復」。長期研究台、中、韓產業消長的他認為,中韓FTA生效一年內,南韓銷往大陸少繳的關稅幅度,就是台灣產業銷往大陸增加的成本。
但一年之後,便不只是影響外貿,而是影響台灣廠商的投資布局、亞太供應鏈的重組等。「它是一串葡萄的效應,」杜紫宸說,大的供應商出走了,下游的二、三線供應商也會跟著出去。
中韓兩國的技術合作亦令人擔心。杜紫宸舉例,南韓可以中韓FTA為跳板,在內地取得比台商更好的研發基地。再者,南韓企業與大陸不僅能合作設立標準,還可以利用廣大的中國市場「練兵」。
南韓利用技術誘導中國合作,會讓台灣科技業面臨夾擊,產業的根會被刨掉。「要真是如此,我們肯定是台灣歷史上的不孝子,」杜紫宸說。中韓FTA令業者寢食難安、專家憂心忡忡,然而,這卻是台灣社會最冷漠的一場經貿戰。
7月3日,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恰巧在天津主持台灣名品展開幕,看到大陸電視播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爾宣布中韓FTA將在今年底完成談判,當下大吃一驚,沒意想到進程如此快速。
隔天搭機返回台灣,滿心以為第二天各大報皆會以頭版頭大肆報導,不料卻無聲無息!如何讓全民一起同感衝擊,一起思考逆轉勝之道,是當務之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