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競爭/工具機加值整合 腳步要快

【2014/12/03 經濟日報】

東台精機董事長嚴瑞雄以廚房用具妙喻工具機;即便買了全套德國進口的高檔廚具,但少了新鮮食材與烹飪技巧,也不能變成「阿基師」;台灣工具機業者要跳脫過去只專注硬體製造的迷思,朝加值系統整合的差異化發展。

面對日圓貶值挑戰,嚴瑞雄坦言,台灣與日本就工具機的標準機來說,幾乎已無價差,台灣唯一還有競爭力的是中間的加值過程,要加強加值化、差異化才能維持產業競爭力。

嚴瑞雄說,過去,台灣與日本工具機的價差約二至三成,但日圓貶值後,以標準機為例,台灣與日本幾乎已無價差了。但客戶不會只買標準機,想要工具機真正開動生產,還需要安裝上刀具、夾具,以及自動化程序。

他以廚房用具為例,買了廚具就是為了要做菜,若只買德國優質廚具也做不出好菜,還需要食材,食譜,去烹飪教室學做菜,才可能變成「阿基師」。

而中間的過程,就是台灣工具機業者有待努力的空間,當中就能創造產品差異化與價格優勢。

嚴瑞雄呼籲,政府與法人能多建立工具機的應用技術中心,加強加值研發的能量。藉由台灣在快速服務、工程技術人員等,依然還具備的成本優勢,與對手競爭。

他表示,過去台灣太過強調硬體生產,買到組件就把機器製造出來,但這都只是標準機。很多國外的代理商,從台灣購買每台一、兩百萬的標準機,但經過加值、改造,售價就可能爆增到三、四百萬,中間的附加價值都落到代理商的口袋了,十分可惜。

面對中韓FTA來勢洶洶,嚴瑞雄坦言影響很大,除期盼貨貿談判能儘快完成。至於是否遷廠至其他免關稅國家?他認為應該是致力創造差異化優勢,而非一定要到海外設廠。

他以德國工具機為例,儘管德製工具機價格是台灣的四到五倍;但過去三年,德製工具機在中國大陸的市占率是持續成長的。

顯示客戶已在升級中,要求的效率、精度,可能連日本機都達不到,必須向德國高價採購。

嚴瑞雄也說,台灣工具機業者必須精進,不能在原地停留,否則中國大陸、印度的工具機產品在後面持續追趕,很快就會被趕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