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精實系統聯盟競爭力推手

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實驗室主導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國際競爭力重要指標

【經濟日報/E1版/自動化專刊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 】

台灣工具機產業推動轉型升級,邁入新里程碑,由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實驗室主導的「工具機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已成功吸引友嘉、台中精機及上銀等28家廠商加入,聯盟總產值初估超過700餘億元。這也是繼工具機聯盟「M-Team」之後,工具機產業第二個大型的精實系統聯盟組織,對我國工具機產業推動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精度與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指標意義。

東海精實系統團隊 績優產學小聯盟

源自於日本豐田汽車、經歷數十年進化的精實系統,是全球公認具備消除流程浪費和創造價值的顯學。近年來,台灣工具機業的精實變革已蔚為趨勢,最成功案例,就是由台中精機、永進、百德、麗馳等大廠推動的工具機聯盟「M-Team」。

而東海大學早在1992年就成立精實系統團隊,2012年學校結合中台灣精密機械業暨自行車產業資金,進一步成立精實系統實驗室,主要成員以劉仁傑教授、張書文副教授為中心,另有國內外產學界代表10餘人。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團隊2006年從自行車A-Team研究成果出發,隨後促成工具機M-Team的設立,接著又推動成立工具機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積極透過教學、研究和產學互動平台,推廣精實系統知識。

事實上,東海精實系統實驗室推動的工具機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去年成立才1年,就在科技部75個產學小聯盟計畫中脫穎而出,獲選為績優產學小聯盟,也引起業界高度矚目,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加入。目前,參與聯盟的企業已有28家,包括大光長榮、上銀、友嘉、台中精機、崴立、六鑫、日紳、台詳、台穩、台灣麗偉、台灣旋流、松穎、益全、凱柏、眾程、煜益、臻賞、靄崴、勝傑、精呈、準力、優宏、隆升、孟凱等。

 

多樣少量精度高  迎戰大陸搶商機

劉仁傑表示,精實系統驗室主要將研究團隊多年累積的精實系統知識,應用於工具機產業的加工流程化、裝配節拍化與標準作業化;同時結合理論與實務,以工作坊(Work shop)模式運作。其中,大光長榮、上銀、友嘉、台中精機及崴立等5家大廠,今年陸續與東海大學簽約,展開為期2年的合作關係,包括每年2至6月的TPS課程,由學生定期赴廠提出實作改善報告,每年7至10月參加年度TPS產學合作研討會等。

面對大陸崛起,劉仁傑認為,台灣工具機產業不能再身陷於做量、殺價的紅海,而應朝多樣少量、提升精度的方向發展。過去,廠商生產流程不合理,趕工時常因缺料,生產線被迫停頓,而有原料時,晚上又得加班趕工,結果往往影響產品精度。劉仁傑不諱言,如何達到生產穩定、供料穩定,是所有工具機廠及協力體系,當前最重要課題。

對於組裝廠,劉仁傑強調「配套供料、產出有效」的概念;有效的配套供料,必須裝配節拍化。例如1個月預定要裝配8台工具機,以每周2台的進度規律穩定進行,就能突破「待料型缺料」的窘境。而這個步驟若能被落實,整個產業體就能從許多各自為政的「單點」,發展成具有一致性的「系統」,也就是精實的目標。

 

生產流程節拍化  提升國際競爭力

劉仁傑說,聯盟經過1年多運作,並進駐工廠實地推動精實系統,已獲致初步成果。以六鑫為例,逐步實現刀塔本體裝配單件流,組裝區可節省50%空間,一個生產時間也由改善前的53.1分,逐步縮短為19.7分,預估改善效益近63%。

另像台中精機,車床每4小時可組裝1台。崴立在協力廠通力合作下,加工中心機每2天可生產1台;而在主軸裝配單件流的應用實例中,透過多能工實踐單件節拍裝配,不但主軸庫存剩六分之一,效率更提高30%。

六鑫總經理特助許琮琳認為,面對客製化與少量多樣趨勢,生產流程節拍化的最大價值,就是把效率提高、坪效提高之外,更因為流程穩定,產品精度也大幅提升,有利於國際競爭。

工具機精實系統聯盟競爭力推手-經濟1030528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