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實變革與台日聯盟-導讀《山田流生產革新》

getImage

劉仁傑

近十餘年來,我個人持續應邀到日本知名大學與企業擔任台日合作專題講座,深感台日產業界造物管理的價值觀最為接近,價值創造上遇到的困境也十分雷同。歷經十餘年而不衰的全球精實變革風潮,正與台日企業合作趨勢相互呼應。《山田流生產革新》的出版,印證了這項事實…

我個人主導的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團隊成立於1992年,以與中台灣精密機械產業暨自行車產業的綿密互動著稱,廣為國內外所知悉。基於產業界的強烈期待,2012年東海大學挪出了42坪空間,結合產業界資金與實物捐助,設立了精實系統實驗室,受到國內外產學界極大的關注。目前精實系統團隊包括教授團隊暨國內外專家十餘人,以精實系統實驗室做為平台,擴大教學、研究和產學互動;下列兩項工作,逐漸成為團隊投入的重心。

台日聯盟強化價值創造

第一,推動精實變革,拉近台日製造管理思想。整體而言,先是從思維變革開始,台灣積極學習日本以客為尊、流程導向的消除浪費精神,帶動精實變革風潮。接著,我們從兩地的製造現場價值創造過程發現,台灣兼容並蓄的開放思想,以及價值形成策略的抉擇能力,非常值得日本學習。如果說世界第一的日本汽車企業反映了前者,全球重鎮的台灣自行車企業則將後者表達得淋漓盡致。

第二,台日企業間聯盟的研究與推動。追求「成本降低」的全球化,助長世界工廠的形成與移轉,2000年前後台日企業聯手在中國設立據點邁向最高峰。2010年代新興台日合資據點,則正朝向台灣與日本兩地擴張,著眼全球市場的「價值創造」型台日聯盟,已經蔚為趨勢。

事實上,2000年前後我們進行亞洲光學的台日聯盟研究,正值《山田流生產革新》的兩位作者,野沢陳悦與陳崇志分別以日籍顧問與管理處長,聯手推動亞洲光學集團的生產變革。在時空上,亞洲光學集團當時不僅是最早擁有最多台日合資據點的上市公司,也是最早投入生產變革的電子相關企業,堪稱台日聯盟與生產變革的先趨者與實踐者。

我們在深圳長安訪問亞洲光學董事長賴以仁,並應邀參加晚宴,與來自日本知名企業的經營者同席。十分意外的是,當天賴董事長在同一家餐廳的三個樓層,分別宴請包括尼康與理光在內的三批日本客人。這個田野調查經驗,我在學術論文用「隱形協調機制」概念,說明台日聯盟的樞紐企業與共創網絡,在台日企業間合作發展過程的重要角色,獲得產學界極大的共鳴。

生產變革進化總覽

價值創造型企業的最大特徵是製造現場組織能力。透過製造流程的變革,提升附加價值,不是優良日本企業或台日合資企業的專利。本書是兩位作者心血結晶,從生產變革的藍圖描述開始,區分為準備、現狀把握、整流化、可視化、物流改革、平準化、水平展開與結語等8篇,不僅提供推動生產變革的工具、步驟與方法,也提出了包括思想與態度等基礎條件,以及豐富而多樣的圖解說明。

因此,本書堪稱是生產變革進化總覽。內容雖然不一定最新,卻能夠讓推動企業深入理解精實系統意涵,透過實踐有效地達成企業目標。

兩位作者師承山田日登志,間接受到TPS鼻祖大野耐一的影響。山田派的最大特徵是因應電子產業的特質,發展出獨特的Cell Production,這是相對於汽車產業生產方式的一項創新。這也是1990年代後期,日本佳能集團透過製造現場的銳意變革,打造日本光學產品王國的基礎。我個人在不同時期參訪過佳能集團的日本、台中、大連、珠海等據點,見證了這個過程。

正因為兩位作者在這些過程,以及台日光學企業合作網絡的普及過程,直接留下豐富的足跡,本書的許多照片、圖片與思維,對於台灣廣泛的企業具有非常直接啟發,值得各界參考。期待兩位作者繼續保持活力,共同致力於製造現場的變革,以及在這個基礎上的台日企業合作。

(《山田流生產革新》已由五南圖書公司出版,本文作者是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教授、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實驗室負責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