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聚發展四部曲 商業模式再進化

【2017/02/04 經濟日報】

行動寬頻網路與多元裝置普及,以及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運算、物聯網的匯流趨勢,全球正迎來新一階段的經濟型態與樣貌:數位經濟,重新定義消費行為與商業模式。

其中最重要關鍵在於透過各種創新數位科技,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大數據、虛擬/擴增實境、區塊鏈等,並結合跨域整合平台與創新服務模式,如共享經濟、循環經濟等,重新塑造B2B以及B2C商品與服務的服務結構,鏈結設備、資料、企業組織與流程、商務服務及創造公共治理的應用價值。

數位經濟所影響之層面甚廣且深,全球先進國家都搶攻此波新經濟浪潮,擘劃國家層次的數位願景。由於數位經濟是靠資料的釋出、從中挖掘商機,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提出的「群聚研究方法」,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挖寶工具。

台灣推動的五大創新產業政策均屬於貿易型的群聚;若要檢視貿易型群聚是否健全,可從高工資、高創新與出口導向程度切入。在地型群聚則以在地服務及販售為主。台灣產業可先分類後,再去做國際間的同類型群聚規模比較。

群聚發展可分四個步驟: 群聚分析、群聚倡議、群聚組織、群聚橋接,透過各種指標與數據資料的收集分析,觀察當地產業群聚模式,發現個地區獨特的優勢、劣勢和機會。從這些區域的特色,結合可利用的資源,帶出當地可投入發展的區域限定群聚。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2015年赴美與麥可.波特的哈佛大學團隊合作,建構台灣的產業群聚地圖,協助產業尋找優勢及轉型利基,進而帶動產業發展與創新。

IEK透過妥善利用Cluster Mapping,洞悉台灣產業狀況、挖掘台灣群聚模式以連結在地。以工具機產業為例,群聚以台中區域為主,北部及南部有一些零星群聚。從環境分析構面上,若台灣發展工具機產業,由於技術已達世界水準,首要之務應是找尋軟體、英語及商業行銷等三種人才;其次要解決工廠的改良及符合全球環保規章;接著才是從產品面來提升效率。

另IEK分析發現,南台灣在Skin Care產業具發展潛力,且工研院可提供技術支援。台灣Skin Care產業與生植原料關聯度低,但與石化產業關聯度很高,台灣物種豐富性是世界第一,過去未善用此優勢,這是產業的第一個關鍵缺口。另外,台灣Skin Care產業幾乎都是中小企業,急需國際能見度及知名度,需要找尋國際策略夥伴打入國際市場價值鏈及缺乏相關的檢測與認證平台。

由於現今技術發展讓產業愈來愈難以掌握,Cluster Mapping可視為一個研究的基盤,可在面臨各種議題下,掌握產業樣態與脈動。台灣需要藉由創新、掌握國內外資訊,並透過生態系統的觀點來發展群聚。(作者是工研院IEK知識發展研究群分析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