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9 經濟日報】 劉仁傑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昨(18)日開幕。相較於零組件霸主Shimano的支配性優勢,日本整車廠幾乎已在國際上銷聲匿跡。比較特別的是,今年日本自行車產業振興協會首度設立專區,集結11家企業來台參展。
擁有200年歷史的自行車產業,堪稱是模組型開放性產品的典型。自行車產品系統構成要素間關係單純、企業間系統資訊共享程度高、零組件間介面高度標準化,具備進入障礙不高、競爭激烈、很難維持高獲利等特質。
然而,Shimano、Giant等全球自行車與零組件龍頭企業,卻打破了這個魔咒。
產品變革 競爭者難複製
從科技管理的觀點,1980年代後期,由Shimano現任社長島野容三所領導的產品結構變革、以及2002年起由Giant與美利達領銜的台灣自行車A-Team,確立了零組件廠與整車廠的楚河漢界,讓台日兩地企業各領風騷,支撐全球中高階自行車市場。
1921年設立的Shimano以製造飛輪起家,1960年開發冷間鍛造技術,成為今天自行車零組件與釣具的核心領導技術。
Shimano看準模組型開放性自行車產業發展趨勢,有效將個別標準零組件整成高性能的系統機構模組,達到差異化效果。1984年推出SIS(Shimano Index System),整合變速控制桿、變速器、齒盤與傳動線,達成單點巧妙變速創新。1989年進一步發展STI(Shimano Total Integration),結合煞車控制與變速控制,滿足自行車騎士雙手不離把手的期待。
日廠追隨Giant 登陸設廠
Shimano的系列「外模組內整合」創新,不僅讓顧客可以輕易追隨應用,模組系統內零件設計與製造所呈現的黑箱化,更讓競爭者難以模仿。美國登山車市場統計即顯示,這項創新讓Shimano的占有率,從1985年的四成,一路拉升到1990年的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Shimano獨樹一幟的掌握市場能力。透過參與各類車賽,直接掌握騎士資訊,派遣日本工作人員與全球各地自行車經銷商組成市場調查隊。
其中,發現美國加州人熱中於自行車登山,不僅使登山車在加州誕生,更促使登山車市場與Shimano市場占有率的同步壯大。
最近參觀了Shimano投資150億日幣,剛剛改建啟用的製造技術中心,認為是整合跨部門流程的傑作。這五層樓的龐然大物,除了先進設備、自動化科技與綠化工程令人印象深刻外,整個製造流程的高度內製水準,恐怕也是舉世無雙。
在生產方面,Shimano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與大陸等海外工廠,日本國內產值卻仍然達到50%。
島野社長提及曾經評估來台設廠,但最後考量台灣薪資已經不便宜,以及Giant等台灣企業陸續到大陸投資,因此設立了昆山廠與天津廠。
他並強調,台灣距離日本近、非常方便,日本據點與台灣廠商一直維持非常好的關係。我們的考察並發現,總公司與下關廠是支援全球生產的技術原點,高階核心技術留在日本。而在海外據點方面,分別各有定位,譬如位於大上海的昆山廠走高級路線,天津廠則著重量產,調適當地市場競爭需求。
台灣自行車廠大陸投資的成功,Shimano受惠非常大。然而,台灣車廠在攻大陸市場的同時,台灣自行車卻陷入低價競爭,外銷節節敗退,外銷數量從1980年代末期的1,000萬輛高峰,2001年跌破500萬輛。
創造價值 台廠精實變革
2002年台灣自行車A-Team成立,羅祥安擔任首任會長,從中衛體系推動台灣自行車產業的精實生產與顧客價值創造,改寫自行車的發展宿命。12年來外銷數量持平、外銷金額持續攀升,平均單價更從2002年的124美元,一路衝高,2014年達到459美元。
A-Team不只讓巨大與美利達兩大整車廠受惠,零組件廠也全面升級。其中生產關鍵零組件的SRAM(速聯)、天心、桂盟與彥豪,質量俱進;水漲船高,最近幾年已經從A-Team會員延伸到整個產業的供應鏈成員。
總部設在美國的SRAM更連年擴廠,業績三級跳,台灣據點產值已逼近全球SRAM的80%。
台灣速聯總經理高禩翔認為Shimano未來台設廠,提供台灣關鍵零組件廠發展機會。SRAM因為產品線完整,近距離與大廠互動、學習,受惠最大。
到過SRAM的日本訪客,都感受到現場的改善活力,認為已經不輸給日本一流廠商。最近巨大、美利達與Shimano相繼入股桂盟,也說明台灣鍊條廠在國際聯盟上已獨樹一幟、左右逢源。
A-Team從生產端提升了製造暨供應鏈體系的差異化能力,全面提升了自行車的顧客價值。Giant董事長劉金標這幾年從台灣、歐洲、中國大陸、日本,無遠弗屆的騎乘活動,更寫下自行車龍頭帶頭創造顧客的全新典範。他身上斗大的Giant與Shimano Logo,象徵著全球性的自行車休閒風氣,將在領導品牌企業的耕耘下繼續前進。
(作者是東海大學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客座教授)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