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傑主講「工業4.0」 工具機大廠出席

【2014/11/12 經濟日報】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智慧維護系統中心(IMS)主任李傑教授,日前受邀回台,以「工業4.0-製造業的未來」發表演說,吸引國內工具機業者如友嘉集團、東台精機、台中精機、榮田精機、喬崴進到場聆聽。

這場名為「工具機智慧製造整合技術」的技術論壇,由經濟部國貿局主辦,外貿協會、中衛發展中心(CSD)、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三大法人單位協助執行。

李傑表示,目前製造業不管是在零組件、裝配或切削加工各方面,皆注重精密度與效率,而「工業4.0」就是利用感測器應用的相關技術,讓機台能夠自我辨別本身的狀態是否良好,能夠自我比較、自我預測,甚至自我調整到最佳化。

李傑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概念和大數據分析有密切關係。有關「大數據」的應用,重點在管理者基於資料分析來做決策,而非單純靠經驗和直覺,利用資料找出還沒發生的問題,加以預防,應用在工具機產業,即在機台還沒有產生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預測機台的狀況,預先維修保養或汰換零組件。

論壇另一位講者為國立中正大學機械系的前瞻製造系統頂尖研究中心高永洲教授,講題為「CNC工具機加值應用技術」。

高永洲提到,「智慧製造」在國外發展出許多創新的應用,例如MAZAK推出了雷射結合銑削在同一部機器上,除了可以加工出難削、難成型的工件,也可以在原本破損的零件上做修復;又如DMG與OKUMA在CNC控制器上提供像手機APP的功能,讓機台使用者能下載所需的智能化功能,不斷新增在控制器上,操作畫面也更人性化。

觀察國內業界,東台推出了「快速首件產出」軟體,讓使用者能快速完成首次加工件;程泰也推出G.LINC控制器人機介面,提供了3D檢查與負載監控等機能。

主辦單位表示,近年來,全球製造業經歷前所未有的競爭,具有「差異性」的客製化產品,漸成為市場趨勢,不過,少量多樣的生產模式牽涉許多複雜不定的因素,這次論壇幫助業者了解目前全球相關技術的發展動態,並提供技術方面的良性互動,以提升台灣工具機業的競爭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