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9 鉅亨網新聞中心】
日本經濟新聞12月6日報導,素為全球製造業據點且有「世界工廠」之稱的中國大陸,受到經濟減緩及勞動成本不斷增加的環境變遷下,其優勢地位已逐漸流失。尤其是日本製造業近來延緩對中國大陸投資的趨勢益趨明顯。
日經指出,近來日資企業減少對中國投資的案例有:
神戶製鋼所:該公司原訂今年秋在中國增產汽車用的吸震鋁合金鋼板,因受中國大陸新車市場成長鈍化的影響,決定延緩投資,改投資美國約70億日圓,增加相同產品8成的生產力。
TSUGAMI:該公司為工具機大廠,生產專供智慧型手機零件精密加工用之工具機,因受中國大陸手機市場2014年出現飽和的影響,每月1,500台產能的工廠,今年春月產量僅為800台左右,最近月產量更降至300~400台程度。
ADASTRIA:流行服飾知名品牌公司,因中國大陸人力成本增加,預定今後5年在中國的生產比例由9成降至7成,改由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增產,產品運回日本的成本雖較高,但東南亞薪資低廉,整體成本總計仍約可節省1成左右。此外,日本國內服飾大廠FAST RETAILING(旗下品牌有UNIALO等),在「中」高達9成的生產比例,也計畫要降為6~7成。
DAIKIN工業:該公司今年在中國製造的家庭用冷氣機產量較前年減少2成,約15萬台;取而代之的是移回國內茲賀製作所增產20萬台,使國內產量提高至100萬台水準。
TDK:該公司過去雖積極擴大在中國、東南亞生產電子零組件,但鑒於日本國內人力成本與國外差距日益縮小,近來也改變經營方針,認為與其尋求薪資低廉的地區生產,不如在日本製造反而能提高競爭力,因此已開始著手在秋田縣設立新工廠。
中國大陸的人事費用,近年來每年約持續提高1成左右,依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調查,北京的員工每月平均薪資約566美元(約7萬日圓),上海約474美元;與日本的2,000美元以上相比雖然仍低廉許多,但如果將勞動生產力納入計算,即以單位勞動成本做比較,則出現反轉現象。SMBC日興證券分析,單位勞動成本以美元計算,1959年當時日本的單位勞動成本約為中國大陸的3倍,之後逐漸縮小, 2013年甚至出現反轉,中國大陸單位勞動成本反而已高過日本。
安倍政權的政策下,日圓兌人民幣匯率貶值近4成,也是原因之一。據SMBC試算,在中國薪資成本激增,及日圓貶值的現況之下,日中再逆轉的可能性不高,因此越是要求高生產力之高附加價值產品移回日本生產應更為有利。另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認為,今後即使日圓升值,致勞動成本上升,其影響仍低於中國大陸工資上漲率。預料今後日本製造業調整生產據點,移回日本的可能性會增高。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