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新聞2021

無畏缺櫃缺工不利因素 台3月機械出口年增3成

【2021-04-12 中央社】

無畏國際貨運缺艙缺櫃、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缺工等不利因素影響,台灣3月機械出口值達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2.19億美元增加30.7%。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統計,3月機械出口值2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出口值22.19億美元增加30.7%。若以新台幣計算約819.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2.5%。

其中3月工具機出口值2.23億美元排名第4,年成長0.2%,罕見跌出出口排名前3大。電子設備3月出口值5.32億美元排名第1,年成長135.2%;檢量測設備出口值3.85億美元排名第2,年成長35.5%;動力傳動件出口值2.25億美元排名第3。

累計今年前3月台灣機械出口值76.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7.4%。以新台幣計價約2159.6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0.1%。

觀察今年前3月機械出口值前3大,首先電子設備11.62億美元、占比15.3%,較去年同期成長57.8%;檢量測設備10.67億美元、占比14%,較去年同期成長39.8%;動力傳動件5.98億美元、占比7.9%,較去年同期增加51.5%。

從出口國來看,今年前3月機械出口國前3大包括中國大陸24.68億美元、占比32.4%;美國16.24億美元、占比21.3%;日本4.91億美元、占比6.4%。

公會指出,中國大陸仍是台灣出口重要市場,此外韓國、新加坡、荷蘭、德國、香港等出口也有兩位數百分點成長。

展望今年,公會表示全球產業復甦力道強勁,加上地緣政治與短鏈效應,預估今年全年產值繼連續4年突破新台幣兆元後,可望再創新高,出口值也有望挑戰300億美元大關,再創台灣機械產業新高峰。

產業追蹤/政府推雲平台 助攻產業

【2021-04-04 經濟日報】

近年來工具機產業面臨客戶需求變化、部分應用市場逐漸飽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等發展環境變化,需要藉由提升企業營運效能、布局差異化產品等途徑,持續維持競爭優勢。而推動數位轉型,恰好是能同時滿足這兩種途徑的重要策略。工具機企業數位轉型過程中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透過智慧化產品,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或衍生出新的獲利管道與商業模式。

德國在2013年推動工業4.0發展後,全球許多工具機廠商開始發展智慧化工具機。如DMG MORI進行「Machine Tool 4.0」計畫,結合感測器、工業物聯網、雲端平台、巨量資料分析,打造智慧化工具機產品。許多零組件廠商也推出智慧化軸承、滾珠螺桿、分度盤、主軸、刀把等產品,可協助整機廠開發智慧化工具機。

DMG MORI智慧化工具機所具備的功能之一是生產資訊可視化,透過機台停機狀態選項介面,協助機台操作員判斷並將造成機台停機狀態的原因紀錄在監控系統內,讓管理者能進一步分析與檢討全廠機器停機因素,研擬改善對策以提升廠商機台稼動率以及減少生產浪費的成本。

DMG MORI也與5G通訊服務公司合作,透過「基於人工智慧的切削移除方案」,結合影像辨識、AI、5G通訊,讓工具機能自行預測切削累積量,並自行移除切削。這樣可避免在無人監管狀態下,工具機自動加工作業不會因切削未即時清除,而導致工件品質受損或停機。

除智慧化工具機,基於工具機的智慧化產線及智慧工廠整合方案,也是工具機廠商當前發展智慧化產品的重點。例如知名工具機製造大廠YAMAZAKI MAZAK推出Mazatec SMS智慧製造系統,提供多種工具機產線架構,並結合工業機器人、自動化倉儲系統與製造執行系統MES,形成具備高度自動化、生產資訊整合的智慧產線應用方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異地與跨國差旅限制,使機械設備業者更積極導入遠距作業與支援應用方案,以便持續對客戶進行服務。此外,也可透過減少差旅,進一步降低企業總體營運成本。例如美國紐約的 OptiPro Systems公司,以Vuzix AR智慧眼鏡,為客戶提供遠距支援服務。內容包括:新機器設備安裝,光學和陶瓷元件製造過程的參數設定與製程支援,工具機操作設定與工作流程支援,研磨、拋光、量測設備及工具機遠距服務和維護。

疫情導致全球眾多工具機相關實體展會停辦,透過線上行銷、虛擬展會等數位行銷模式,持續進行市場拓展,也是工具機廠商進行數位轉型的重點。台灣機械產業近年來持續發展智慧機械產品與智慧製造應用,其中雲端服務是重要的智能技術與解決方案。但是機械業者在發展雲端應用時,普遍面臨三個問題:一、現有主要國際雲平台都有自己的軟體市集,並不相容於機械雲的需求,沒有適合設備、零組件、SI、軟體開發商共同經營的雲端應用及運算服務平台無整合地端OS之SaaS開發環境。二、沒有標準化的SaaS/App開發、上架、安裝、更新機制部分產業缺乏標準資訊模型,數據上雲後無法直接進行分析服務。三、沒有裝置管理機制,雲端運算平台無法掌握邊緣運算裝置的狀態或更新參數沒有支援各式產業資訊標準。

為解決問題,經濟部技術處整合工研院等法人能量,共同推出第一個智慧製造的公有雲「智慧機械雲平台」, 並與機械公會、電電公會策略結盟,協助會員廠商導入機械雲,擴展數位轉型版圖,機械雲可以視為製造業的App Store,讓設備智慧化就像安裝手機 App一樣,帶動產業輕鬆升級。智慧機械雲平台2019年先以工具機產業為案例,進行先期開發,2020年更進一步涵蓋工具機、紡織、印刷電路板、塑膠射出、金屬成型等五大產業應用與開發案例,大幅提高智慧機械雲平台實用性,加速產業數位轉型進程。為協助國內製造業者加速導入智慧製造應用方案,工業局透過經費補助,結合機械設備業者及下游製造廠商,共同開發能滿足業者需求的智慧化生產線。

軟硬體,及透過政府計畫補助開發智慧化生產線。建議後續可針對疫情引發的營運限制,針對線上行銷、虛擬展會及遠距作業支援應用方案,持續擴大數位轉型應用 。

產業追蹤/工具機需求回升 三關鍵增競爭力

【2021-04-04 經濟日報 】

隨著全球工具機市場需求逐步回升,帶動台灣產業出口成長,根據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統計,今年1、2月工具機業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成長逾一成,表現亮眼。面對德國、日本等工具機大國競爭,台灣工具機業必須掌握設備國產化、數位服務化、智慧轉型化三大關鍵方向,以高良率、高品質、高價值搶攻國際市場。

台灣工具機業擁有完整的上中下游產業聚落,2020年疫情嚴重時發揮很大的效果,因應口罩供不應求,業者迅速組成口罩國家隊,擴充92條口罩設備產線,將原本超過半年的工期縮短為40天,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帶動台灣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展現工具機產業厚實的競爭力,傳遞Taiwan Helps的精神。

全球工具機市場趨勢轉變迅速,目前已從早期大量生產轉變為少量多樣、彈性生產的型態,對於產線監控、軟硬整合技術等要求提高,因此台灣工具機未來不能只做單機設備輸出,必須升級為高附加價值的整廠整線輸出,包括高階工具機、自動化設備、機械手臂、加值製程軟體等。

經濟部技術處協助工具機業者提升國際競爭力,從設備國產化、數位服務化、智慧轉型化三大方向著手,整合工研院等法人能量,建立自主的工具機設備及技術能量,加速產業朝向工業4.0轉型,強化工具機生態系,打造具市場利基的競爭力,搶攻新商機。

第一,設備國產化降低生產成本,工具機控制器、超高速主軸等關鍵零組件技術,掌握在德日等國大廠手上,台灣廠商必須支付龐大金額購買,墊高生產成本,加上重要的先進技術對方不一定願意販售,影響最終產品設備的價格競爭力,因此加速國產化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

綠能、半導體產業在台灣蓬勃發展,這些產業都需使用到大型工具機設備,將是台廠的機會。想要突破技術門檻,必須產學研攜手合作,提供產業全方位的解決方案,技術處以科專計畫經費支持工研院開發出「高智能國產五軸加工控制解決方案」,提供工具機業生產高品質高價值的設備,現在已成功應用在航太、生醫、軍事與汽車加工等行業,大幅提升工具機業市場的產值。

第二,數位服務化凸顯產品差異性,過去機台大多為單機作業,產線維護與良率是依靠老師傅經驗,現在只要透過數位化,就能把老師傅經驗轉化為軟體應用服務,就算新手上路,也能擁有如老師傅般的操作經驗。

數位化讓設備能夠聯網,所有設備工作狀況、運作正常與否等數據一目了然,廠商可利用這些數據進行製程追蹤、監控、預兆診斷等工作,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良率。

如工研院開發的智慧機上盒(SMB),透過聯網方式,讓產線所有設備「說同一種語言」,能互相串連、溝通,進而收集資料,提供廠商生產狀況與即時管理資訊,並且智慧機上盒還能裝在舊型設備機台上,不需花費鉅額投資就可升級數位化服務。

第三,智慧轉型化滿足市場多樣化的生產形貌。

工業4.0浪潮勢不可擋,智慧化是其最重要的一環,國際大廠思考如何在製程中導入AI、物聯網、虛實整合、數位雙生、5G等技術,打造最先進的智慧工廠,讓生產線彈性靈活,可因應客製化需求,未來能針對產業遇到的任何狀況即時掌握,還能自動除錯。

德國、日本等國加速智慧化轉型,積極邁向工業4.0,透過示範場域展示相關產線情境,以鼓勵更多廠商導入智慧化技術,為加速建構台灣智慧機械產業生態體系,經濟部科專計畫在台中成立「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從建廠規畫、設備開發、製造優化、生產管理、自動化整合、認證輔導等,提供完整的整廠輸出解決方案,已成功導引到國內工具機、航太大廠,成為產業智慧化轉型的最佳助手。

透過設備國產化、數位服務化、智慧轉型化三方向,可帶動工具機業擁有更強大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讓台灣逐步朝亞洲高階製造中心目標邁進。

工具機國家隊再度跨域催生「智慧製造SaaS雲服務聯盟」

【2021-03-30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今(30)日舉行「智慧製造SaaS雲服務聯盟」成立大會,包括上銀(2049)、程泰(1583)、高鋒(4510)、瀧澤科(6609)等大廠都入列,公會理事長許文憲預估,初期商機上看30億元,之後每年更將以倍數成長。

這也是繼去年12月的「半導體設備在地化聯盟」之後,工具機國家隊再度推動跨領域、跨產業的聯盟型組織,顯示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對產業未來整體發展規劃藍圖,已從精密機械製造業,轉向高附加價值、多元產業應用領域。

今天的成立大會,除了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葉哲良、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出席外,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台灣區車輛公會、台灣區航太公會、台北市電腦公會、台灣手工具公會、彰化縣水五金發展協會等,也都一同響應。

許文憲指出,國內產業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市場快速變化、製造業版圖重整、營運模式轉變、人才流失問題逐一浮現,加上美中貿易戰、疫後跨國供應鏈重整,衍生新的產業結構與服務型態,而數位轉型是解決產業急迫需求的關鍵。

以工具機產業來說,大約80%以上是中小企業,雖然有心想投資數位技術,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許文憲認為,數位技術可以改善現有營運流程,達到數位轉型時,企業就能產生新的營運模式與競爭優勢。

因應國內外產業環境快速變遷,產業急需加速跨雲服務的整合技術能力,首要應從訂定SaaS格式規範開始,加速雲端數位轉型,這也是促成公會推動「智慧製造SaaS雲服務聯盟」的契機。

許文憲說,聯盟初期要將工具機、木工機械及水五金等相近產業使用的許多軟體及介面,統一規格及規範,讓不同品牌工具機可以串聯,統一為相同介面,今年目標是五至六成工具機廠及零組件業可完成介面整合。

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指出,這次SaaS雲服務聯盟邀請了國內六大產業公協會、四個法人單位及48家廠商共襄盛舉,橫跨工具機、車輛、航太、軟體服務、水五金產業等。

聯盟成員中,廠商代表包括微軟物聯網亞太創新中心、達易智造、緯謙科技、谷林運算、科智企業、奕馬資訊、快思、思納捷科技、采威國際、網聯科技、資誠創新諮詢。

以及哈伯精密、百德機械(4563)、台中精機、台灣瀧澤科技、永進機械、程泰機械、上銀科技、慶鴻機電、友嘉實業、協易機械(4533)、協鴻工業、台灣引興、台灣麗馳、福裕事業(4513)、高鋒工業、金豐機器、東台精機(4526)、達佛羅等。

工具機線上展啟動 機械產業出口值看增3成

【2021-03-15 中央社】

台北國際工具機線上展(TIMTOS 2021 Online)今天起開展,近千家國內外參展商在線上陳列最新展品。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預估,今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可成長逾15%,全年出口估成長20%到30%。

台北國際工具機線上展今天起開展,10大重點展區橫跨金屬切削工具機、機械零組件、刀具與配件、沖壓、鑄造與鍛造設備、板材加工設備、管材、線材等加工設備、焊接、表面處理設備、控制器、軟體與設計工程、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及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

主辦單位之一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指出,台灣機械產業從2017年以來成為兆元產業,即使去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去年底景氣回溫,預估今年產值可成長逾15%,全年出口估成長20%到30%,進入機械產業的黃金十年。

這次展覽周邊活動也同步以虛實整合方式辦理,例如智慧機械高峰論壇將於16日上午9時45分在世貿一館會議室舉行,同步在TIMTOS YouTube頻道進行英文直播。

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局勢,智慧機械高峰論壇以「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重組」為題,邀請群創、台灣微軟、永進機械工業、台灣創浦、西門子、發那科、三菱電機等主管與專家,從市場趨勢、關鍵技術與開拓市場等主題切入探討。 TIMTOS 2021 Online從今天起到20日在線上提供參觀者與參展商互動模式,16日到4月15日,參觀者可持續瀏覽線上展網頁。

機械設備出口 連六揚

【2021-03-11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昨(10)日發布機械設備前二月出口值為47.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5.4%,以新台幣計價約1,340.7億元,增幅亦達18.7%;機械公會表示,目前廠商接單能見度已看到第3季,整體產業復甦力道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不畏農曆新年工作天數減少,以及國際貨運缺艙缺櫃影響,機械設備2月單月出口值為20.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8%,為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六個月正成長。

柯拔希樂觀表示,由於產業帶動設備需求力道仍維持強勁,加上國內自主供應鏈效應,估計2021年全年產值上看1.2兆元,出口值也有望挑戰300億美元大關,再創台灣機械產業新高峰。

今年前二月機械出口值前三大,分別為:檢量測設備6.82億美元、占比14.5%,較去年同期成長42.3%;電子設備6.28億美元、占比13.3%,較去年同期成長22.9%;工具機3.74億美元、占比7.9%,較去年同期增加12.7%。

前二月出口國前三大,依序為中國大陸14.17億美元、占比30.0%;美國10.25億美元、占比21.7%;日本3.17億美元、占比6.7%。

柯拔希指出,2月機械設備出口前十大產品中,以動力傳動件成長幅度最大,增幅達53.9%;動力手工具及工具機零組件也分別有42.5%及41.9%的增長;而工具機在1月大幅度成長23.2%後,2月則呈現微幅衰退0.6%,另昇降及輸送設備衰退20.4%。

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 今年出口值看增30%

【2021-03-05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昨(4)日召開理監事聯席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工具機產業景氣明顯復甦,目前短急單湧現,各家廠商第2季前幾乎都已滿單,公會決上修今年工具機出口預估值,由原估成長15%拉升為30%。

許文憲指出,目前接單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半導體、5G相關應用、人工智慧(AI)、3C電子、PCB及汽車等產業。不過,這波訂單潮能否持續到第3、4季,則要看全球新冠疫苗施打狀況而定,他是抱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許文憲也宣布,公會固定於偶數年舉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22)」,預計明年2、3月間首度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展覽規模達4,250個攤位。去年受疫情影響無法辦展,超過九成參展廠商都保留攤位訂金,無須再重新報名。

據了解,由台灣機械公會與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也因疫情影響將延到明年初舉行,預估攤位數約6,000個,屆時兩項展覽接續舉辦,盛況可期。

公會統計,台灣工具機今年1月出口值2.28億美元,月增10.6%、年增23.2%,顯示景氣已由谷底翻升;其中情況較好的是1月出口中國大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6%。

分析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包括今年1月較去年同期增加工作天數,且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逐漸放緩,全球主要國家投資亦逐步增加,帶動我國工具機出口主要市場大幅增加,其中特別是大陸市場成長最多。

其餘出口成長的市場,還包括美國成長17%,土耳其成長20%,俄羅斯成長12%,越南成長73%,泰國成長40%,馬來西亞成長48%,澳洲成長83%等。

柯拔希:機械業黃金十年來臨

【2021-03-03 經濟日報 】

「台灣機械產業的黃金十年已經來臨!」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昨(2)日表示,台灣機械產業復甦力道強勁,他預期今年機械產業產值將上看1.2兆元,出口值則看增15%、挑戰300億美元(約新台幣8,360億元),雙創歷史新高。

柯拔希分析指出,台灣機械產業未來十年將有兩大成長力道:首先是美中貿易戰帶動的生產基地思維改變,東南亞等第二生產基地效應已逐步發酵,目前國內機械設備業的前二季訂單幾乎滿載,接單能見度甚至看到第3季。

其次是新冠疫情帶動的供應鏈思維改變,短供應鏈與自主供應鏈的興起已成趨勢,庫存水位也相對提高。以口罩為例,疫情發生前,大家只要買口罩即可,疫情發生後,大家想買的是口罩生產設備,自主生產所帶動的設備與原材料採購商機可期。

漢翔昨天舉行高教機原型機試飛,柯拔希說,漢翔配合國機國造,許多供應鏈都是台灣機械公司的會員廠商,台灣有自己的供應鏈後,能大幅降低成本,進一步增加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今年因有政府刺激內需與台商回流投資等利多,也帶動內需市場需求明顯提升。以擴大內需為例,政府採購約30億元工具機設備,就將在今年陸續交貨與認列。

機械公會統計,今年1月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為26.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3.4%;以新台幣計約759.98億元、年增26.5%。值得注意的是,1月機械出口金額與年增率,兩者均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最高值。

柯拔希表示,雖受去年1月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影響,今年1月成長幅度特別明顯,但出口值同創新高,顯示機械產業復甦力道強勁。

柯拔希說,目前機械業上半年季訂單明顯回溫,甚至有業者訂單已接到第3季。預期在國際疫苗施打率提升與疫情趨緩後,2021年整體機械設備出口值可望成長15%,全年出口有望再創新高。

展望未來,柯拔希指出,目前機械產業面臨缺工、缺料、缺櫃與匯率問題,政府都已陸續提出因應方案,他則建議今年8月將落日的產創條例智慧機械投資抵減,應該再延長五年,同時抵減比重也應由5%提高至15%,如此「廠商才有感」。

經濟日報社論/卡位電動車產業 期待政府神助攻

【2021-02-28 經濟日報】

全球電動車產業正進入新一波躍起的浪潮。特斯拉的市值頻創新高,創辦人馬斯克擊敗多年來空頭的看衰;蘋果進軍電動車的計畫也逐漸揭露,相關被點名的業者股價均大漲回應;中國大陸廠商對電動車的投資更是積極。在電動車狂潮伊始,我政府與產業界必須提早布局、精確投放資源,才能趕在浪頭之前,而非隨波逐流。

這一波電動車熱潮的爆發始於特斯拉,特斯拉去年第4季股價不過400美元,今年初漲破800美元,雖然近期股價回落,但無疑已反映全球對電動車市場的期待。特斯拉股價大漲可從幾個面向來看,過去幾年特斯拉苦於出貨量的問題,空方部署了大量部位,但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廠啟用後,出貨量持續攀升,空方認輸回補進一步推升了特斯拉股價。

此波電動車商機的爆發有多重因素造成。在產業的外在大環境上,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重新返回巴黎氣候協定,代表抑制碳排放成為全球主流。在產業的內部環境上,包括車輛製造成本下滑、電池技術提升、充電環境營造等,讓消費者認為電動車已進入一個普羅消費的新階段,加上各國對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漸有共識,內外因素均讓電動車成為各業者不能忽視的新商機。

特斯拉在電動車的布局長達20年,但直到近三年才開始爆發,除了創新的技術外,關鍵是特斯拉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生態鏈,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售後服務,特斯拉均開創了不同於傳統汽車的生態系,特別是特斯拉擁有龐大的公路行駛大數據,在汽車邁向全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的下一階段時,特斯拉無疑擁有遠勝過其他競爭對手的資料量。

特斯拉創立之初在台灣展開研發與生產,這與台灣有完整的汽車、電子和工具機產業有關,即便特斯拉後來返回美國生產,但台灣已有多家產業成為特斯拉或電動車供應鏈的生產商。換言之,台灣在電動車產業供應鏈的布局已有近20年的資歷,在電動車進入新一輪普及浪潮時,我國的產業正加緊跟上,像是鴻海成立MIH聯盟,邀請裕隆等業者加入,凸顯我業者對代工與整車製造的雙重企圖心。

台灣業者在電動車市場已有多年布局,但政府的政策上相對保守,這一方面與政府的減少碳排政策進程不明,對燃油車退場的時間表立場反覆有關,另一方面相較於政府跨部會扶持半導體、綠能產業,政府在建立電動車產業環境、培育人才和法規環境上仍明顯不足,以致於台灣業者多數處於單打獨鬥,未能串連成為完整的電動車產業聚落。

台灣產業若要在電動車進入普及化前搶先卡位,政府、業者與學術界必須掌握三個關鍵。第一個是政府要訂出明確的電動車推動進程表,並將相關配套法規完備化,讓業者在擬定中長期計畫時有所依循。第二是要創造完善的電動車使用環境,取代現在依賴稅賦補助刺激電動車消費的模式,政府可參考美國政府的模式,在一定年限前將公部門用車全數改為電動車。第三個關鍵是儘速結合產學界的研發力量,讓我國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擁有一定比例的自主生產能力,同時培育出電動車高階技術的研發人才。

電動車產業花了20餘年練功,外界預測未來十年即將出現與燃油車商機的黃金交叉,台灣已擁有汽車、IT與工具機產業,不應只著眼於電動車代工商機,更應布局背後的儲能、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生態圈,這部分除了靠業者自身的努力,政策的支持、法規的配套與人才的養成更需要產官學共同合作,才能讓電動車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印度鑽石業群聚促成長 盼台灣工具機業者參與

【2021-02-27 中央社】

世界最大、位於孟買的印度鑽石交易所,因新冠肺炎疫情於去年6月重新開張,交易所總裁梅塔看好未來前景,並強調願協助台灣鑽石切割等工具機業者到印度發展。

印度從非世界主要鑽石生產國,到現在一躍成為世界鑽石產業最重要的國家。在2010年開始營運、位於孟買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印度鑽石交易所(Bharat DiamondBourse)和鑽石交易園區,對促進印度鑽石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印度鑽石交易所總裁梅塔(Anoop Mehta)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印度鑽石產業上世紀快速發展後,鑽石業界需要把產業鏈集中以提高效率。印度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提供孟買中央商業區一塊28英畝土地給印度鑽石產業,因而於1991年買下這塊地,開始發展印度最大的鑽石交易園區。

梅塔說,印度鑽石交易所和所在的鑽石交易園區於2010年開幕,園區內提供包括鑽石交易、GIA等鑽石認證、印度寶石學院(GII)的鑽石檢測服務與人員培訓、銀行、海關、餐廳和辦公文具等,所有鑽石產業鏈所需服務都在鑽石交易園區提供一站式服務,每天有4萬8000人在園區提供服務。鑽石從拋光、切割、認證、交易到出口,整個程序只要2到3個工作天。

他指出,過去印度鑽石產業鏈分散在各地,現在則透過園區讓所有產業鏈集中在一地,產業的營運效率大大提高,印度鑽石產業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

梅塔表示,目前印度已是全球最大的鑽石拋光和切割中心,每年進口鑽石原石約150億美元,出口鑽石約220億美元,利潤達60、7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相關利潤。印度鑽石拋光居全球占比逾92%,鑽石產業產值也占全球70%,可說只要涉足鑽石產業都需要與印度有所連結。

因鑽石交易園區每天交易額龐大,園區設有嚴密安全措施。印度鑽石交易所及園區安全主管賈薩米爾(Samir Jha)表示,園區內安裝350台閉路電視監控各個角落,未來預計增加到800台閉路電視,且園區9棟大樓和每個單位進出都安裝密碼與指紋、臉孔辨識出入管制系統,所有進出園區者的長相也都掃描存入安全數據庫,隨時可調出比對,連停車場也配備密碼鎖、防爆門等安全設施,讓進入園區的人可以安心交易。

梅塔坦承,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確實重創印度鑽石業,尤其去年3到6月在需求消失下幾乎停擺,但孟買鑽石交易園區和印度鑽石交易所去年6月重新開張後,剛開始僅占原人力10%到15%,以及與出口相關人員到園區工作,去年7月鑽石拋光與切割等相關製造也開始營運。

到今天,梅塔說,印度的鑽石製造產能已從剛開始的20%到25%恢復到100%,甚至達到110%,加上全球主要市場如美國、中國對鑽石需求大增,而需求仍緩慢成長的歐洲,預計下半年解除封鎖後也會變好。此外,鑽石交易所致力數位化平台建構,買家可透過網路平台尋找商品和交易,效率更加提升,預期未來5到7年,印度鑽石產業每年仍會持續成長。

談到台灣,梅塔表示,台灣每年都有鑽石買主到孟買的印度鑽石交易所採購,而台灣的精密和加工機械聞名世界,鑽石交易所願意協助這些台灣工具機廠商先到孟買參加鑽石產業展,且考察印度鑽石加工業使用的工具機需求,先找到訂單,再來考慮到印度組裝生產,印度鑽石交易所將提供必要協助,強化印台鑽石產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