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機台聯網方案 工業電腦大廠引進

【2017-11-20中央社】

資策會表示,開發機台聯網方案,獲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和凌華引進採用,設備導入印刷電路板及工具機產業應用。

資訊工業策進會智慧系統研究所表示,研發團隊成功開發機台聯網方案Chameleon,協助凌華、四零四及研華科技等台灣工業電腦廠商,逐步將設備導入印刷電路板(PCB)及工具機產業應用,以軟硬整合提出多元解決方案,加速實現設備聯網。

在方案特點上,資策會表示,機台連網方案可同時支援多廠牌機台設備邏輯控制器PLC,自動收集生產線或機台的數據資料,可降低廠商開發程式成本,更可透過人性化操作頁面快速設定,導入整個廠區、建置一致化設定機制,大幅降低傳統產業資訊化的門檻。

資策會指出,物聯網為製造業帶來契機,工業4.0、智慧製造或是智慧工廠,工業物聯網IIOT技術正扮演關鍵角色。資策會系統希望協助業者快速導入設備聯網解決方案,落實智慧工廠的目標、共同掌握全球商機。

 

工具機智能製造 兩岸合作新項目

【2017-11-08聯合報】

「2017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昨閉幕,會中達成多項令人矚目的合作共識,包括:納入機械裝備智能製造為兩岸產業合作新項目、承認台灣金融研訓授予的專業金融執照,支持南京探索設立首家台商銀行的倡議等。

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兩岸官方正式溝通協商管道中斷,使得運行多年的兩岸民間最高層級的合作交流平台—兩岸企業家峰會的功能與角色更行吃重。

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盛華仁表示,大陸將充分發揮好兩岸企業家峰會平台,努力解決問題。他並提出峰會理事會未來一年重點工作,包括:探討兩岸機械裝備(工具機)智能製造合作課題。他宣布,明年四月在河南鄭州舉行兩岸智能裝備製造合作對接和研討會,進一步細化合作事項,爭取達成協議,逐步實施。

其次,台積電在南京的積體電路項目,一期工程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明年秋季將量產。大陸各有關方面期望台積電在一期工程量產後,儘快開始二期工程建設,以實現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進機典禮時講的,「要把南京建設成中國先進半導體基地之一」的願望,峰會理事會將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

此外,峰會理事會也將協助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列為重點工作。包括江蘇將設立海外青年創業基金,成立「南京台灣青年創業學院」,福建平潭也將創立「創業股權投資基金」獎勵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同時並規劃明年在昆山再次舉辦青年就業創業研討會和洽談會。

政府攜手企業布局智造 三箭齊步追上AI浪潮

【2017-11-02遠見】

AI人工智慧來了,正在逐步改變全球產業發展的遊戲規則!一年一度的企業領袖盛典、2017第15屆華人領袖遠見高峰會11月1日登場,首場專題論壇便以「搶攻AI 智造出擊」為題。

由國立清華大學清華講座教授簡禎富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含前行政院院長、台灣大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漢翔航空工業董事長廖榮鑫與台達電子執行長鄭平,展開精采對話。

透過來賓各自的產、學經驗,從傳統製造與電子科技不同角度,剖析AI未來發展,以及台灣企業該如何站上這波AI大勢。

雲端科技、大數據、AI促使製造平台化的趨勢。簡禎富認為,這不僅是製造管理的問題。工業4.0的發展,已從過去生產機具的轉變,變成如今商業模式、平台轉變、與產業生態系統的競爭。像美國、德國等先進國家,近年都重新宣示將製造生產10%拉回國內,這將對台灣、大陸、東南亞國家產業發展帶來影響。

擔任科技部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召集人的簡禎富提醒,全球AI專利排名前20中,沒有台灣的公司和研究單位。顯然AI發展,台灣須及早跟上腳步。

張善政:善用已有工具 發展應用端

對於AI布局,台灣該怎麼準備?台哥大基金會董事長張善政分析,台灣市場小,要趕快發展人工智慧,但不一定要自己開發平台,善用已有工具,發展「應用端」是台灣的優勢。「不需要從零開始,」張善政認為,就算台灣自己開發平台,但沒有國際銷售市場也是問題。

其次,外界多半關心AI會造成人類失業,張善政以另個角度看待。他強調,人類應設法從AI的「黑箱子」學習新進步。像人工智慧電腦擊敗棋王的例子發現,某些電腦下的棋步是人類永遠不會下的。又如,醫生檢查出乳癌的精準度七成,但智慧軟體可以做到九成。兩成的差距就是「黑箱子,」如何讓AI比人更智慧化的那一塊深度學習的黑箱子,「透明化」是重要關鍵。

廖榮鑫:智慧製造加持 整合供應鏈

身為國內航太龍頭,漢翔亦積極布局智造出擊。漢翔董事長廖榮鑫分享上任以來最重要的三項任務:國防自主、智慧製造、整合供應鏈。

廖榮鑫直言,要在航太市場競爭,發展智慧製造是必要之路。例如空中巴士2016年宣布生產出第一萬架飛機,這一到一萬架,用了42年,未來第二個一萬架,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達成,就必須有智慧製造加持。去年國內自製IDF戰機花九年,現在漢翔自製的高教機三年完成。之中也少不了智慧製造的提升。

航太產業非常重視品質、交期、成本。廖榮鑫認為,要在航太業站穩腳步,也有三大關鍵:創新、自動化、供應鏈整合,漢翔均已投入。航太A-team已有330家成員,整合原物料、工具機、物流業者等。目前生產中德高教機,至少有上萬組組件,開發使用新材料、3D技術等與其他供應鏈偕同製造。

鄭平:智慧自動化 讓少量多樣變可能

品牌節能效益聞名全球的台達電子,執行長鄭平從近兩年公司營運,分享台達正整合智慧運用的know-how,正走向提供新商品服務的歷程。

鄭平分析電子業的特性,少量多樣、產品生命週期相當短,往往設備做出來,機種改變、設備就要淘汰。現代智慧自動化,讓少量多樣變得可能。

他認為以前是看P(原物料)Q(品質)P(人),現在是看P(原物料)Q(品質)M(機器)。此外,包含感測、溝通與分析能力,均是布局重點。近兩年,台達購過購併,從元件、機台到平台技術,逐步掌握智慧發展。總部已建立軟體數據分析團隊,持續改進智能製造。

綜合與會來賓觀點,面對AI大未來,台灣不能置身事外。政府應加強基礎建設、大企業帶領供應鏈一起做、企業也要重新檢視商業模式,三箭齊步才能跟上AI大浪潮。

【2017年07月15日】台湾工作機械情報

2017年台灣工作機械産業の現状と展望

2016年を振り返ると、世界の経済成長は理想通りだったとは言えない。年初は多くの国際予測機構が楽観的な見方を持っていたが、時とともに徐々に予測を 修正し数値を下げていった。2016年全体の経済の動きは、金融危機時代の新たな 底辺をつくった。主な原因となったのは世界貿易の停滞、政治の不安定が投資を 渋らせるまでになったことがある。

 

三十而立 持續豐富產業研究內涵 :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三十週年與談摘要

文/劉仁傑

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三十而立,做為一位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東海大學產業研究夥伴,願意表達最誠摯的祝賀。

創辦人高承恕教授開台灣社會學界產業研究風氣之先,採用綿密企業訪談方法,在豐富產業研究內涵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基於與中心另一位核心人物陳介玄教授,分別在聯經出版了多本著書,互有交流,1990年代後期起對中心的認識日漸深刻。1998-2000年間,連續三年應邀參與中心主辦的「東亞企業轉型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們最大共同關注議題,也就是產業網絡領域上交集頗多。從這個角度,我體會到中心在豐富產業與企業研究上,所擁有的豐富記錄與理論涵義。

扼要的說,源自科學管理,發展僅百餘年的工業工程與管理學,其企業理論一向由北美的規劃(planning)與設計(positioning)學派所支配。1980年代日本企業的崛起,重視企業內部組織慣例的能力(capability)學派迅速崛起。近年則受到社會學等領域影響,納入企業外部諸制度的整合理論,逐漸成為主流。

1987年設立的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從社會結構與生活型態切入,接近提倡社會結構影響個人與組織意願的制度(Institutional)理論,對上述整合理論發展,發揮了推波助瀾的效果。這正是中心活動受到國內外管理學界關注的背景。檢視中心陸續出版的著書,從社會結構觀點切入的企業間經濟活動分析,說明台灣企業,包括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充滿生命力的理由,確實豐富了產業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事實上,我對台灣企業協力網絡的兩個代表著作《分工網路:剖析台灣工具機產業競爭力的奧秘》(聯經) 與《共創》(遠流),以及分別與年輕夥伴Jonathan Brookfield、陳國民發表在Long Range Planning與Technovation的期刊論文,就直接間接受惠於這個源自社會學的制度理論風潮。

最近10年,陳介玄教授持續舉辦企業接班傳承研習會,我則籌組了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lean.thu.edu.tw),一同表達對台灣製造產業的憂慮與支持,堪稱殊途同歸。

我個人相信,深化產業研究、帶動產業界學習或變革,兩者不僅可以並行不悖,甚至可以相輔相成。2017年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參與企業達58家,80%來自中台灣的精密機械、自行車等相關企業。我們樂意與東亞中心共勉,繼續做為深化台灣產業研究的好夥伴,一同致力於規範性理論的發展與實踐。

附記:本文為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東究中心三十週年慶國際研討會與談摘要,刊於《東亞社會經濟研東究中心三十週年慶》,頁30-32,2018年1月6日。

中軟智慧機械 用戶體驗設計基地成立酒會

活動詳情

當智慧機械大量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與智慧元素後,機械設備的使用面貌理應改觀,而其互動方式與操作介面更會與過去不同。如何設計出符合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讓客戶能用、會用、願用與好用的智慧機械,才是智慧機械產業立足國際的重要因素。
為彌補國內在智慧機械用戶體驗設計上的缺口,東海大學乃計畫在台中軟體園區成立“智慧機械用戶體驗設計基地”,簡稱IMUX (Intelligent Machine User Experience)基地。東海大學希望透過此基地,幫助智慧機械業者改善其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進而提升產品競爭力。

活動報名網址:http://event.ithu.tw/2017110104

活動詳情:中軟智慧機械 用戶體驗設計基地成立酒會

【MA雜誌96期】2017年11&12月-東海精實管理專欄《豐田汽車公司的人才培育(2)-思考能力的培育》

文/張書文

一提到豐田汽車公司,大家最容易聯想到的是「TPS、精實(lean)或Just In Time」等,與「如何有效製造」有關的詞彙,給人一種「豐田公司只重視生產系統」的印象。但是這只是一個面向而已。豐田公司之所以能夠不斷地提升該公司的生產力,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培育可以自我思考、自主行動的員工」。亦即,豐田公司強大競爭力的源泉在於「人才培育的能力」。這意味著豐田公司「擁有把員工培養成可以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know-how」。豐田公司是如何辦到的?
豐田公司的人才培育,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幾大部分:「①人才培育思維」「②思考能力的培育」「③做事熱忱的培育」「④溝通與團隊能力的培育」「⑤領導人才的培育」[1]。筆者已於2017年5月號中簡介了「人才培育思維」的部分[2]。本期將繼續介紹「②思考能力的培育」。

【MA雜誌96期】2017年11&12月-東海精實管理專欄《豐田汽車公司的人才培育(2)思考能力的培育》

賀 吳銀澤老師榮升教授

吳銀澤老師任職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本學期取得該校同意至精實系統知識應用聯盟研修。吳教授畢業於韓國全南大學經營學系,日本神戶大學經營學博士,專攻生產系統、技術與生產策略、国際合作。最近致力於日本、韓國、台灣與中国大陸汽車產業與工具機產業生產策略、日台商策略聯盟研究。論文多次刊登於日本最具代表性學術期刊日本經營學會誌,全球知名的Long Range Planning與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等。此次以’Value creation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The case of Taiwan’s machine tool enterprise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No.100, 2015)做為代表作,升等教育部正教授,堪稱實至名歸。他正積極與劉仁傑教授從事台灣工具機生態系統、台商對日投資研究,敬請各界期待。

東海大學舉辦「⼯業4.0 德國與台灣案例分享研討會」

在全球推動工業4.0 之浪潮下,世界各國莫不朝此方向發展。東海「智慧製造
創新營運中心」,以東海大學跨領域之工學院、管理學院、創意設計暨藝術學
院及社會科學系教授為骨幹,發展本校在智慧製造的研究及產學合作能量。

此次工作坊榮重邀請FESTO 德國認證訓練中心Mr. Hermann Nagel
蒞臨本校演講,剖析德國工業 4.0 發展現況,以作為我國工業邁向下一階段的
前瞻發想;會中我們特別邀請美國矽谷創新創客聯盟主席伍自強先生,暢談智
慧語音的多元應用,以及擁有十多年製造IT 系統整體解決方案經驗的富士康資
深處長黃堯斌先生,為我們帶來創新資訊科技及雲端技術導入於智慧製造上的
成功案例與經驗分享。

12/01(五)邀請您一同參與,透過實務案例分享,引導企業及師生了解創新智慧
製造的實務應用範疇。竭誠歡迎中部地區精密製造業者、手工具業者共襄盛
舉 ,活動最後會有一直以來為台灣製造業把脈的資深教授群,與在座貴賓進行
意見交流與經驗分享喔!

工業4.0德國台灣案例分享研討會2017 1201

ICT萬物論/打造物聯網生態系

【2017-10-18經濟日報】

美國線上創辦人史蒂夫.凱斯(Steve Case)提出第三波數位革命的概念。他認為,從軍方與政府走入民間商用化的網際網路帶動第一波數位革命,打造出「資訊高速公路」;第二波則由Google、Amazon、臉書、Airbnb等服務軟體定義;第三波由「萬物聯網」揭幕,當醫療、教育、農業等各式各樣的硬體聯網後,第三波數位革命將不再集中於大廠,而是從邊陲發動的全球經濟革命。

現在正是台灣企業擁抱物聯網的大好時機。

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超過30年,相對少量多樣、客製化的工業電腦產業規模已達2,000至3,000億元,便是我們發展物聯網商機的硬體基礎。

未來物聯網的時代,軟體、平台與應用的重要性遠勝於硬體,但「物聯網」卻還是需要「物」作為基礎,硬體仍是不可或缺。

不過,第三波數位革命的驅動力來自「使用者的需求」,因此除了硬體之外,需要配合軟體進行多元更新和調整,連結新的生態系,打造新的產業鏈。

為什麼使用者需求將驅動產業鏈與生態系改變?

舉例來說,對於成功人士來說,眼鏡聯網需要的可能是商務社交,當和不同人見面時,眼鏡便能將對方的名片、上次會面的時間、地點與談話內容顯示在鏡面上;但對20歲單身女性而言,聯網眼鏡則可能結合交友軟體,協助她分析雙方配對的可能性,甚至建議配對成功的話題。

以上述兩種情境為例,兩種眼鏡的硬體也許相同、也或許各異,但背後的軟體、生態系、銷售通路、行銷手法、獲利模式則是大不相同。

因此,在第三波數位革命中,各行各業都可能因為將過去離線的硬體連上網,而創造出各式各樣的新商機。

然而,要將所有硬體聯網、蒐集資料、進行分析、迎合使用者需求,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智慧工廠為例,第一步必須將每一站、每一台設備的數據擷取出來,連結到資訊平台做資料分析,用來預估設備壽命,計算最佳換修時機,做整體排程最佳化等;但工廠裡的上百台設備可能來自不同品牌、不同階段採購,聯網、整合、建立每台設備的共通資訊語言,往往就已耗費心力、曠日廢時,更何況一般工廠並沒有自己的資訊部門,幾乎不可能自己從零做起。

為了協助國內業者更快跨入物聯網領域,資策會打造「公版物聯網平台」,先以智慧製造為主題,和紡織業、PCB、工具機業者合作,提供基礎軟體模組,從資訊安全、資料管理儲存、裝置管理、資料分析、資料可視化、應用與服務管理等,讓系統整合業者、應用業者都能加以運用,加快建立小生態系的第一步。

資策會亦和汽車零組件業者,合作導入生產排程決策支援應用系統,每天人力排程工時從6至12小時縮短成只要30分鐘,每月提升排程效率達12倍以上;在台北港,也透過合作無線感測智慧貨櫃車輛調度作業,讓原本每小時搬運25至30個貨櫃,提升至近40個貨櫃。

現在只是公版物聯網平台的第一步,未來若能依此為基礎,結合國內業者需求建立智慧建築、智慧交通等平台,產學研持續合作,將能建立跨領域的創新人才,共同培養新一代的物聯網生態系,讓台灣無縫轉型升級,站穩第三波數位革命時代的發展契機。

(作者是資策會智慧系統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