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中貿易戰 要有長期策略

【2018-04-27經濟日報】

我國已經啟動對中國大陸鋼鐵進行五件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美國宣布禁止美商向中興通訊出口的禁令。二者都顯示近期的關稅衝突或許只是美中長期經濟對抗的序幕,未來十數年全球經濟版圖將面對更大的結構變化風險。

財政部在上周說明啟動對中國鋼鐵「雙反」的調查,一是為了避免中國大陸為去化產量過剩,低價出口至台灣,另一是為爭取台灣能獲得美國給予鋼鋁的232條款關稅豁免。第一個理由明顯並不成立,因為近年美國已非中國鋼鐵主要市場,況且美國的25%關稅3月底才開徵,按理還不至於出現「流竄」他國的現象,且中國補貼已是老問題,財政部怎會突然覺醒決定調查?因而第二個理由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無獨有偶,除台灣外,歐盟已於3月啟動鋼鐵防衛調查,澳洲、墨西哥及巴西也對中國鋼鐵發起「雙反」調查,未來可能還有其他國家加入。

各國發難的背景不盡相同,但已可隱約窺見美國有意協調各國共築高牆,將產能過剩的中國鋼鐵鎖在境內的布局。事實上,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本月甫上任,便公開主張美國應領導「多國貿易聯軍」(Trade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來共同促使中國遵守規則,並表示已與日本、歐盟、澳洲及加拿大等有所接觸。

上個月剛公布的美國貿易障礙報告中,明白指出按中國政府投入的資源規模及速度來看,「中國製造2025」瞄準的十大重點產業,包含先進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先進船舶及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到新材料與先進生技醫材設備,都可能重複鋼鋁經驗,出現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導致全球皆輸中國獨強的情況。再者,美國認為有國安威脅的產品不只是鋼鋁,還有汽車、飛機、造船及半導體,這也是劍指中國。我們可以合理推斷,未來由多國貿易聯軍執行、「美國按鈕、全球關門」架構要處理的產品清單還很長。

另一方面,中興通訊的禁令更展現出美國全方位要逼迫中國就範,改變以國家資本主義作為大國崛起並與美國競爭的決心。中興通訊的禁令不但包含處理器等硬體,更可能擴及中興通訊手機使用的Android作業系統。中興通訊若不願坐以待斃,晶片可能改下單聯發科,但作業系統則僅剩尚不成熟的阿里巴巴「雲OS」可選,因此許多評論認為若真如此,可能對中興是致命一擊。

短期內,受整體形勢所限,台灣似乎已穿起多國貿易聯軍的制服;倘若引發對岸報復,甚至美國勸阻聯發科出貨,我們要如何因應,需有心理及財力準備。但我們更關心以下幾個長期問題。

第一,若中國被迫回應美國的核心關切,(至少在表面上)弱化國家資本主義的角色及力道,則未來十年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及速度,以及其在全球之定位,無可避免會出現重大調整,對台灣經濟及地緣政治的風險為何?以及對台商的利弊為何?

第二,美中爭鬥最兇的領域,包括半導體、資通訊、智慧機械、生技醫材、自動化、新能源及AI,幾乎都是台灣現在發展的重點,也是未來的潛力產業,兩強相爭下對我衝擊為何?此外,中興通訊案後,中國為擺脫美國的箝制,很可能會加速發展獨立自主的關鍵軟、硬體。在重新融合之前,若出現美國與中國供應鏈涇渭分明的結構,台灣應如何自處,定位自己?美中對抗是一個複雜的持久戰,目前或許還無法參透全貌,但感覺我國回應有挖東牆補西牆式的疑慮。所以儘早依長期趨勢構思整體策略,評估長期風險所在、建構基本立場,為當務之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