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成長不到1% 機械業要突圍

【2016/5/1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產業過去曾有一段風光的歲月,產業機械、工具機無論在產值或出口規模,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不過,隨著中國近年成為世界主要投資來源國,台灣對外投資變少,資本財出口也跟著減少,機械產業的產值成長停滯,有必要尋找新題材,往智慧化方向走。

從國內機械產業的產值變化來看,2001年到2008年,七年間機械產值從4,475億元倍增至9,100億元,成長率超過100%。然而2008年到2015年,機械產業產值僅微幅增加至9,681億元,七年間僅增加6%,平均一年增加不到1%。期間除受到金融海嘯影響之外,台灣對內、對外投資減少,以及中國產能機械業興起造成進口替代,也都是因素之一。

台中市經濟發展局長呂曜志說,機械產業分為產業機械、工具母機、零組件三大區塊,產業用機械由於近年很多製造業外移,因此外銷成長變慢;工具機和零組件方面,2000年到2008年間手機題材強,因此也跟著成長,但2008年後手機題材變弱,必須找新的題材,航太產業就是一個好題材。

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指出,中國早期低階機械多從台灣進口,近幾年中國產能機械業興起,「技術突飛猛進、發展非常快」,慢慢地不再從台灣進口,導致我國機械產業產值成長趨緩,台灣必須向上升級;他認為,其實台灣也有進步,只不過量無法像過去那麼快。

龔明鑫分析,近幾年歐洲經濟不太好,中國大陸想趁機拿到技術,這也給台商壓力。台灣必須轉型,要往精密方向走,而且要耐用。日本、德國每年換新,台灣耐用度還不夠,要在紮實功夫上繼續努力;整體而言要往智慧化走,基本功要做,關鍵技術要突破,要自己做研發。

全微精密董事長莊勝雄指出,前幾年中國成長蠻快的,以前台灣很多訂單都從中國來,中國需求是低價的機械,台灣業者投資太多在那上面,反而讓自己生產高價位機械的研發停滯,中國低階機械業起來後,反過來吃掉低價訂單;這時台灣的高階機械業又停滯,形成困境。

呂曜志表示,台灣機械產業投資除了在2011年有顯著幅度增加之外,其他年度都很差,「內需沒有跟上,產品只能外銷,產業升級所需設備又仰賴進口」。

呂曜志解釋,台灣產業近年或許持續轉型升級,但機械設備業顯然沒有跟上來。機械產業上一波成長靠電子產品帶動,但電子資訊產業海外生產比早已高居不下;此外,台灣高端機械設備仍仰賴進口,台灣需要新的製造業來帶動機械業升級轉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