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0 月 2014

「全球製造回流趨勢下台灣製造再定位研討會」圓滿落幕 迎接價值創造全新挑戰 81家企業176位業者熱情與會

優良企業不再需要逐水草而居,關鍵在於理解數量型製造模式的窮途末路,一種能夠兼顧顧客價值的『質量型製造模式』,已經隱然成形!

本校工工系與產學育成中心秉持促進產學互動,10月3日假東海大學省政大樓國際會議廳,召開「全球製造回流趨勢下台灣製造再定位研討會」。研討會獲得自行車A-Team、工具機M-Team聯盟與友嘉實業集團的共同協辦,產業界參與熱烈,共有81家176位企業經營者與會,

本次研討會結合劉仁傑教授團隊的新著《世界工廠大移轉》(大寫出版)之發表,以學術理論與實務經驗相互激盪,探討在全球宏觀經濟變遷下,企業如何突破困境,創造不一樣的附加價值。《世界工廠大移轉》的兩位作者劉仁傑教授與東海工工所首位博士陳國民系友擔任主講人,基於提出之觀念新穎,與會人士回應十分熱烈。

P02

圖一:研討會致詞嘉賓(左起黃欽印系主任、陳伯源會長、朱志洋總裁及高禩翔副會長)

Read more

【2014年10月15日】台湾工作機械情報

2014年台湾工作機械産業の現況と展望

世界経済は景気回復の恩恵を受けており、国内の上半期の内外需ニーズも同時に回復している。特にアメリカ市場のニーズが増加し、スマートフォン製造市場の態勢は工作機械設備ニーズの回復をもたらした。オートメ―ショーン化ロボットの機械設備も市場を沸かせている。

工作機械の2014年6月までの累計輸出金額は18.11億米ドルで、昨年同期と比較して4.9%成長した。金属切削工作機械の輸出額は15億287万米ドルで、去年同期に比べ9.0%成長した。金属成型機の輸出は11.4%下落し、金額は3.875億米ドルとなった。

【2014年10月15日】台湾工作機械情報

世界工廠大移轉 趨勢啟動

【2014.10.15 經濟日報/宋建生】

根據最新調查研究發現,中國沿海地區經營環境劇變、加上美國國內社會期待,正引發製造業回流美國風潮;更宏觀的說,一個「世界工廠大移轉」的新趨勢,已宣告啟動。

國內製造業領域重要學人、東海大學教授劉仁傑指出,不一樣的是,這次不再只是向薪資更低的新興工業國移動,一股朝向先進國或原投資國的「製造回流(reshoring)」、也是工業革命後最大規模的世界工廠移轉,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事實上,這股製造業回流美國的風潮中,不乏具代表性的知名大企業,包括蘋果公司、福特汽車、奇異公司,以及世界最大ATM提款機製造商NCR等。

面對這股世界工廠大移轉的新趨勢,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最近在台北、台中陸續舉辦三場研討會。

Read more

【2014年4月15日】台湾工作機械情報

  • 2013年台湾工作機械生産額分析

2013年国際間の各国双方或いは多方面の経済協力協議(例:TPP、RCEP、TTIP、FTA等の貿易談判)や米国QE政策の退場、アベノミクス及び中国経済成長停滞等は、皆国内の経済変動に影響する重要な要素である。新しき2014年に面し、過去一年の国際経済の動きからその変動の趨勢を理解し、また積極的に反応、処理する必要がある。2014年の経済発展はかくして2013年の鬱屈とした情勢から脱却出来るのである。

税関輸出入統計資料によれば、2013年の台湾工作機械の総輸出額は35.48億米ドルに達し、下げ幅は約16.2%となった。台湾財政部関税総局資料所が提供した輸出入報告資料によれば、金属切削機の輸出は19.2%減少し、金属成型機は0.7%減少した。2013年の主要輸出機種はマシニングセンタであり、2012年に比べ20.6%減少した。輸出第2位は旋盤であり、2012年に比べ19.6%減少した。研削盤は下げ幅最大の製品であり、2012年に比べ41.6%減少した。金属成型機の輸出においては、鍛圧・打抜成型機が3.4%減少し、その他の成型機は10%近くの成長となった。2013年の工作機械輸入額については昨年に比べ0.2%成長し、金額は6.49億米ドルとなった。金属切削機の輸入は1.9%減少し、金属成型機の輸入は11.6%成長した。輸入方面における機種別分析、昨年同期と比較した輸入金額の変化は以下の通りである。輸入比重が30.6%に達した放電、レーザー、超音波工作機械は6.8%の成長となった。ボール盤、中ぐり盤、フライス盤、ネジ穴掘削機は成長幅が最も大きく39.5%となった。鍛圧・打抜成型機は11.6%の成長となった。またその他成型機の成長は11.9%となった。詳細な統計データは表一を参考されたい。

Read more

工具機滿單 旺到下季

【2014/10/13 經濟日報】

中國大陸、美國及歐盟等主要出口市場回溫,包含程泰(1583)、喬福、東台、高鋒及上銀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第3季營運表現亮眼,隨著接單暢旺,第4季看俏。

海關統計,今年前九月台灣工具機出口,依美元計價達2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6.6%。其中,9月單月出口3.19億美元,年成長14.5%,主因大陸成長22%、美國成長20%、義大利成長128%。

2014.10.13
另外,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貶破30元大關,工具機暨零組件廠可認列數百萬至數千萬元不等匯兌收益,可望回沖第2季提列的匯損,加上第3季業績優於去年同期,獲利應可較去年為優。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說,工具機第4季進入傳統旺季,加上全球景氣穩定復甦,廠商滿手訂單,可望旺到明年首季;但亞洲貨幣貶值大戰方興未艾,中韓FTA有可能在今年底敲定,這些利空隱憂亦值得觀察。

程泰第3季合併營收19.47億餘元,約與第2季相當,在手訂單則達23億元。展望未來,法人說,第4季營運可望比第3季為優。程泰9日收盤78.9元,下跌1元。

上銀第3季合併營收42.51億元,季增20.1%,創七年來單季新高。法人分析,除了滾珠螺桿、線性滑軌接單與出貨暢旺,機器人產品也陸續加入出貨行列,帶動7至9月營收穩定成長,第4季有望維持高檔水準。

喬福第3季合併營收2.87億元,較第2季成長15.2%。由於歐美市場接單穩定,加上特殊機種出貨加持,本季營運可望維持第3季表現。

東台第3季營收24.57億元,則較第2季24.89億元微降1.2%。汽車、能源產業持續升溫,東台在手訂單約23億至25億元,能見度已看到明年第1季。法人估,東台下半年營運可望較上半年為優;集團全年營收上看85億元,明年有望挑戰百億大關。

經部關注韓元貶對台出口影響

【2014/10/12 中央社】

日圓貶值,經濟部認為對台灣進出口廠商各有利弊,但因相較於日本,台、韓產品重疊性高,將密切注意觀察韓元後續貶值情況及對台灣出口的影響。

繼去年初以來,日圓近期又有一波貶值,至於對我國產業影響,經濟部官員分析,對自日本採購原物料的廠商有利,主因為購料成本降低。

官員指出,由於採購成本降低,有助提升產品競爭力,估計包括塑膠製品、基本金屬、電子零組件、電力設備、機械設備、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可望受惠。

相對地,日圓貶值,日系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增加,官員表示,在國際市場較沒區隔性的產品易被取代,如我國手機或電腦週邊設備製造業恐受到影響。

官員以NB為例,儘管目前非市場主流,但在歐盟市場與日系產品競爭時,就有可能受到影響。

由於工具機也屬我國產業強項,官員認為,因台、日工具機品項等級不同,非直接競爭關係,因此影響不大。

然而,相較日圓貶值,官員坦言,由於台、韓出口產品同質性高,更要密切關注韓元貶值情況,未來將持續關注後續亞洲貨幣變動情形及對我國出口影響。

【2014.10.11 工商時報】調適市場變數 成就質量型製造

【2014.10.11 工商時報】

質量型製造模式,是一種不依賴數量或規模等低成本效果,從真正滿足顧客需求取得附加價值的製造模式。「站在顧客價值創造觀點思考製造體系」,是最大特色。從過去40年的最終市場價格變化出發,探討製造產業的本質;從顧客價值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聯,思考高顧客價值的追求與洞察,並導出質量型製造模式的核心主張。

台灣先進企業的組裝與加工現場,他們知道沒有SOP的基礎,就沒有穩定的排程與供料;沒有料車,代表這家企業還停留在待料、缺料、堆積、尋找、搬運等浪費充斥的階段。質量型製造模式的重要特色,就在於調適市場的不確定性。不依賴預測,迅速掌握顧客需求,創造差異化價值。

產品開發價值來自兩個的原點。第一,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企劃與設計過程反映顧客使用價值與使用情境的脈絡價值。諸如達成安全、易使用、易維護、低生命週期成本與舒適職場等。

第二,站在製作者的角度,充分考量達成設計功能前提下的易製性,如減少零件個數、易加工、易組裝、精度易掌握等。

(摘自本書第11章)

1011

朱志洋圓夢 推友嘉稱霸全球

【2014/10/07 經濟日報】

「我希望友嘉能夠成為全球第一大工具機製造集團,為台灣爭一口氣!」友嘉總裁朱志洋宣布,集團除了持續推動海外併購之外,還要成立控股公司回台上市,他說這是要圓心中一個夢,並逐夢踏實。

台灣是全球第五大工具機製造國、第四大出口國;然而,近幾年在韓國急起直追之下,地位岌岌可危。朱志洋始終認為,台灣工具機欠缺大型旗艦級企業,足以帶領整體產業在全球市場衝鋒陷陣。

吸納全球人才 規模茁壯

朱志洋表示,要實現成為「全球第一」的夢,必須加速海外布局,同時吸納全球人才。而逐夢踏實的關鍵,就在於推動控股上市。友嘉集團旗下友佳國際,早在4年前即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上市。志洋指出,友嘉董事會已作成決議,今年底將完成集團旗下各子公司重組,隨後成立「友嘉實業控股公司」,並訂2017年初回台上市。

朱志洋強調,友嘉將以「兩岸最大自動化系統公司」回台上市,因為集團目前60%的業務均屬自動化這塊領域,包括機器人、整廠自動化、自動倉儲及搬運系統、航太等,屆時營業規模至少超過500億元。朱志洋強調,友嘉集團跟台灣工具機廠不一樣,以工具機事業群為例,目前擁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遍布全球九大機械製造國。

國內大部分同業都沒有海外這一塊,友嘉海外併購或合資的20幾家企業,一年就為集團貢獻近200億元營收,友嘉大陸一年也為挹注160餘億元。友嘉工具機事業群旗下26個品牌,過去是虛擬控股,包括聯合採購、協同開發新產品;現在則要透過全球控股,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

智能生產基地 落腳台中

在朱志洋的規劃藍圖中,友嘉不只要成為世界第一,他還希望在台灣打造一個具備最現代化、智能化的生產基地,這座全球營運及生產總部未來將落腳台中,投資金額超過百億元。朱志洋也不諱言,友嘉以大型自動化公司上市,可大幅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的目光。

事實上,因應集團持續擴充,友嘉稍早才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合作,成立「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全面啟動人才培育計畫。這也是友嘉繼大陸杭州「友嘉機電學院」之後,第二個人才培育基地,充分展現加碼投資台灣的決心。友嘉在大陸,主要與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的浙江職業技術學院合作,以該校機械設計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等七個科系為基礎,合併成立友嘉機電學院,累計畢業生已逾4,000人,友嘉則在其中擇優聘用。

友嘉與虎尾科大的產學合作計畫,今年初期有2班共80名學生,除修習學院學程,還需修讀英文、日文、德文、韓文等第二外語,未來也將朝向自動化、機器人、3D列印等領域,共同研發新產品。朱志洋說,學生自產業學院畢業後,集團將優先留用,提供國際發展平台讓學生有機會發揮,也不限在國內服務,且學生可派駐如美國、德國、義大利、韓國、日本、中國、俄羅斯等海外投資子公司上班。

另在產品研發上,位於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規劃的「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日前落成啟用,友嘉已率先表態將進駐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在此從事航太、汽車、軌道及智慧機器人等相關設備產品的研發。

製造服務經濟 翻轉供應鏈版圖

【2014.10.01 工商時報 】

劉仁傑、陳國民

這可能是一場自瓦特蒸汽機革命後,最重要的製造業全面改革!過去逐成本而居的製造經濟,現在以驚人速度回流到高人力及土地成本的美國與日本,消費需求也往高階產品靠攏,將改造全球的製造經濟,朝以服務為核心的經營模式轉移,進而翻轉傳統由原物料到零組件的供應鏈版圖,製造業將從此更名「製造服務業」。

進入21世紀,全球呈現2個史無前例的特徵。

一是全球GDP 快速增長,從1990年代後期穩定的30兆美元,在2011年飆升到69兆美元;另一是多數產業都呈現商品供給過剩,企業環境調適的問題,產業價值鏈與功能面臨崩解。

麥肯錫與波士頓兩大顧問公司,分別以「產業流程再設計」(industrial process redesign)與「解構」(deconstruction)來形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