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9 月 2018

中國製造2025 台廠有利也有隱憂

【2018-05-17中央社】

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持續推動下,今年台廠在昆山進口交易會持續發揮在自動化製造的設備成本優勢。不過,業者及學者表示,自動化機台的關鍵零組件仍掌握在其他國家手中。

2018中國(昆山)品牌產品進口交易會16日到18日在江蘇省昆山市舉行,台灣63家電電公會會員廠商參展,多集中在電子電機設備展區。從廠商展示的新品中,可以窺見當前台廠如何掌握大陸市場的需求。

友嘉實業集團所屬杭州友佳精密機械的銷售經理王立柱表示,近2年自動化設備的銷售情況愈來愈好,這多少和官方提出產業升級的中國製造2025有關,但政府的補貼隨項目和地區各有不同。

他說,友嘉的機台主要零組件是從台灣和日本進口,一台立式數控工具機(CNC)有超過6成的組件來自海外,大陸的廠商主要做技術含量較低的零組件和組裝。其中,隨內裝日本配件和台灣配件的不同,機台的價格可以差到2成。

在自動化機台中平均占1成成本以上的氣動元件,也隨著更多機器人替換人工等需求,而銷售愈來愈好。

氣動元件廠商台灣氣立副理徐福康表示,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增加,以及許多小廠爭取代工的競爭下,當地有些廠商購買自動化機台從下單到交貨只有3天,昆山一些相關廠商都在連夜加班,行業非常競爭。

除了自動化設備,電動車也是大陸大力發展的領域。正崴精密工業經理蔡昆維說,公司也和大陸的東南汽車等汽車公司合作,研發多年的電動車車身控制器和電動車空調控制器將在下半年量產。

台大智慧機器人及自動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羅仁權在昆交會受訪時表示,兩岸都在推動智慧設備產業,但共同困境是關鍵零組件如控制器、驅動器、減速機等技術都不在自己手中。

他認為,台灣政府能投入的資本不像大陸那麼多,錢更要花在刀口上,選定發展標的,讓真正有國際眼光的專家來帶領產業,把國際的能量帶進來。

機械產值破兆 五加二產業大步走

【2018-05-15中央社】

5月4日,蔡總統一行人來到桃園生產電動機車的睿能創意公司,這一天總統參觀了生產線,還學會6秒更換電動機車電池,最後戴上安全帽、坐上電動機車供大家拍照,隨行記者都看出,蔡總統玩得很「嗨」。

5月8日,蔡總統到了台中,與機械產業代表座談,竟然欲罷不能,座談會從原定半小時延長到2.5小時,連午休都取消了,大家吃便當繼續談;緊接著民眾又從電視上看見蔡總統戴著3D內視鏡體驗「動腦」手術。換個場景,總統一樣很「嗨」。

就職2周年前夕,蔡總統啟動「五加二產業創新之旅」,侃侃而談產業轉型,她滿懷信心地說,台灣的經濟將變得完全不一樣,而就業的機會、薪資結構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對很多的年輕人未來是非常重要的。

「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包括綠能、國防、生技醫療、亞洲矽谷及智慧機械、新農業、循環經濟等,希望以政府的力量,協助上述產業發展,作為驅動台灣下世代產業成長的核心。

不過,政策推動過程也有雜音。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就曾表示反對,指五加二「政策介入產業太多」,產學業界也有人質疑是「畫大餅」,無法對症下藥解決台灣經濟問題。

五加二政策,在外界質疑聲浪中上路,蔡總統在就職兩周年展開一系列的五加二之旅,除報告現況,也有意向國人宣示,政府是「玩真的」,有決心讓台灣經濟真正轉型升級。

  • 排除投資障礙 法規鬆綁近300項

五加二以創新為主軸,創新的特性就是冒險、挑戰,失敗率高而且早期找資金困難,必須一次打通法規、資金與制度三個關節,這部分由國發會「優化創新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做為施政總綱領,訂定目標在2年內孕育至少一家獨角獸新創事業,行動方案上路2年,已見初步成果。

根據國發會統計,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已經完成282項法規鬆綁,目前財經部會仍在盤點相關法規、研擬可鬆綁方向,預計5月底將超過300件。

國發基金同時匡列1000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希望引導民間資金參與產業結構調整,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目前已有4案通過,其中包含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合併後的「聯合再生能源公司」。

  • 為新創產業開拓「錢」途

為達成「2年內孕育至少1家獨角獸」政策目標,金管會3月底正式提出多元上市櫃方案,為股本、市值達一定標準,尚未獲利的大型創新公司開設「綠色通道」,另也針對較小型的新創產業建置上市、上櫃、興櫃、創櫃及股權群眾募資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創新業者「找錢」。

政府致力為新創產業開拓「錢」途,國發會主導的亞洲˙矽谷計劃也初見成效,去年國內外新創團隊來台數量較成長逾3倍,物聯網新設廠商家數成長逾4成。

其中智慧機械產業創新傳出捷報,去年整體機械業產值突破1.1兆元,年成長率達11.1%,成為繼半導體及面板之後,台灣第三個兆元產業。

生技醫療產業2017年營業額達新台幣4860億元,年成長率3.4%,民間投資案同步增至118件,投資額526.2億元,也比2016年成長3.3%。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級的生技中心於五月初進駐位於南港「國家生技園區」,未來還將串聯中研院、食藥署、科技部實驗動物中心,創造高達1000人的新藥研發生技產業聚落,打下精準醫療基礎。

從數字看「五加二」已初見成效,但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認為,蔡政府執政即將滿2年,不能再籠統地以數據概述五加二產業成效,應逐一檢視各產業面對的瓶頸與需求,最好每個產業都要有個示範案,才能發揮指標效果,吸引相關廠商投入。

梁國源也以智慧機械為例,直指台灣具備硬體製造基礎,在智慧機械確實有發展優勢,但放眼國際,仍有許多競爭對手,政府有什麼策略、要如何勝過對手,都是應主動說明。

  • 國防產業創新 激活內需成長動能

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中,最出人意料也驚艷的是,將國防產業列入創新一環,包括國艦國造與國機國造兩部分,國防自主能力與關鍵技術當然是主要目標,但更重要的任務,是藉由龐大國防商機激活內需動能,引動經濟成長。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陳文政說,從2016到2020年,發展國內航太、造艦、資安等相關商機可達2500億元,預計增加8000個工作機會。

在國艦國造方面,代號「鴻運計畫」新型兩棲船塢運輸艦建造標案,歷經三度流標後終於決標,由台船以46.35億元得標,這是蔡總統上任後首艘國艦國造標案。

台船副總經理周志明說,台船除了盡可能採購國內裝備和零組件,同時將整合國內外零件廠商,搶下後續料件及維修的市場,一方面降修護成本,另方面要讓先進技術在地化生根,從根本上提升戰備能力。

在國機國造方面,投資額達686億元、自研自製66架新式高教機標案已釋出,由漢翔公司承包製造。

為銜接高教機業務,過去一年半來,漢翔招募了五百名航太、電機、機械等領域工程師,去年12月第一階段與48家廠商簽約,日前進行第二階段釋商,又與23家包括零件外包、工具外包、工具機、原物料及通訊系統等類別國內廠商簽約,引動內需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超過60年的飛機維修大廠亞洲航空公司,去年一舉增聘200多名新員工,並於今年2月股票掛牌上市,亞航脫胎換骨的表現,等於宣示台灣航空產業再起飛。

工研院IEK副組長陳志強表示,五加二產業符合國際發展潮流,政策方向沒有問題,但各國都在努力推動,也代表競爭會愈來愈激烈,此時台灣政府的配套有沒有跟上,就是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

陳志強說,台灣在製造方面有優勢,人才、技術不會輸給其他國家,但基礎環境可能是隱憂,例如法規可能太過時、五缺問題有沒有持續改善,這些都是政府必須持續推動的配套措施,如果沒有做好,廠商很可能就轉往國外發展。

陳志強形容,現在的產業發展就像一場賽跑,各國都在往相同的方向前進,政府的執行力度、強度,就是決定誰能先跑到終點的關鍵因素。

總統挺智慧機械 提三個擴大

【2018-05-10經濟日報】

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昨(9)日登場,總統蔡英文宣示全力發展智慧機械產業,並提出三個「擴大」政策,擴大產官學研資源整合、擴大培育高階技術人才及擴大設備國產化比重。

蔡英文指出,台灣機械產業去年產值成長11%、來到1.1兆元,現在更是全球工具機第四大出口國,未來只要發揮既有優勢,積極投入智慧機械的創新,台灣機械產業將會持續在世界舞台占有重要位置。

蔡英文指示經濟部長沈榮津,儘速與機械業進行細部討論。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則說,總統宣示重視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並提出具體政策方向,預期可加快台灣機械產業在2025年達成2兆元的目標。

柯拔希也建議政府,除了加速智慧機械人才培育,更應加強台灣機械工業國產化,如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地鐵輕軌、風力發電、機器人、電子設備等,最低達到國產化60%以上的比率。

由台灣機械公會與外貿協會主辦的「2018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昨天在南港展覽館登場,計有230家廠商、1,000個攤位參展,是台灣推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首度成果展示。

蔡英文指出,日前參訪台中「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針對航太、汽機車、自行車等不同產業,進行智慧製造的示範。她鼓勵各行各業,可以到這個示範據點看看,為自己產品的生產模式,尋找智慧化方向。

蔡英文也提到水五金大廠橋椿金屬,表示橋椿在經濟部、科技部的協助下,開始採用智慧機械,除了完成製程自動化,還運用機聯網,成為一座能即時監控、快速反應的智慧工廠。

蔡英文認為,智慧製造讓橋椿的商品跟服務變得更多樣化,奠定從OEM走向ODM的實力,同時因為生產力進步及業務擴展,橋椿中科廠員工也由300多人成長到800人,而且薪資全面提升。

工研院智慧機上盒 助老機台邁入工業4.0

【2018-05-09中央社】

工研院今天在「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中展出感測、聯網和應用等智慧製造三層架構技術。其中「射出成型機智慧機上盒」更讓老機台踏出邁入工業4.0的第一步。

工研院今天在智慧機械展中展示感測控制(IaaS)、聯網平台(PaaS)到應用服務(SaaS)等智慧製造三層架構的先進技術。並將工具機、運輸載具零組件兩大產業的智慧生產「戰情室」,以及PCB(印刷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關鍵技術搬至現場。

工研院表示,在萬物皆聯網的趨勢下,產線機台一定要先聯網獲取資訊才能提升整體營運效率,但老機台沒有聯網設備,要整台換新所費不貲,因此工研院開發出工業用泛用型智慧機上盒,安裝容易,可讓機台設備資訊快速聯網,業者可隨時掌握嫁動率等數據製程,為中小企業邁入工業4.0踏出第一步。

工研院指出,安裝這個智慧機上盒,只要先完成感測器接點安裝、連結網路線、網頁化設定等步驟,即可直接感測獲取資料給後端的資訊中心,資訊中心即可透過專屬軟體介面輕鬆掌握產線機台的稼動率和能源消耗等。

工研院說,實際導入精泉科技公司應用過顯示,可以提升即時生產管控度達25%,節能人工工時50%,縮短停線時間18%;目前這種智慧機上盒可應用於金屬加工、橡塑膠成型、食品機械、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設備上。

另外,工研院的新創公司原見精機公司也以觸覺感測技術開發出感度高、耐用的「機器人觸覺感測技術」。原見精機產品經理韋舜文表示,在人機協作的場域中,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因此今年2月中勞動部通過修訂「工業用機器人危害預防標準」,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允許人機協作。

韋舜文說,工研院的「機器人觸覺感測技術」擁有表面觸覺,如同機器人有一層皮膚,它可以感測到有人接近時工作速度放慢,萬一有人碰到機器時會自動停止,當人離開一定距離時會自動重新啟動,不用人工重新調教啟動。

她說,這套感測技術通過ISO人體撞擊的國際認證,符合ISO標準,同時獲多家國際大廠認可,廠商不用全套更新機器人設備,僅用全套更新10%的15%的費用即可安裝這套系統,同時捨去機器人周邊的格柵,增加空間利用率,又能讓機器人維持高效率作業。

鑄造產學專班高起薪 高三實習25K、大學畢業50K

【2018-05-08聯合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西螺農工、虎尾農工和台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與7家鑄造業廠商合作,開辦「智能示範鑄造產學攜手專班」,讓高三生正式進入企業實習,起薪25K,技專階段以正式員工身分,在職進修就讀雲科大,大一開始起薪30K,逐年依勤惰及能力提高薪資,如逐年逐級取得廠商所需乙級證照,畢業後起薪有機會達到50K以上。

雲林科技大學今天舉行107學年度「智能示範鑄造產學攜手專班」記者會,在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支持下,整合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等3所學校與7家鑄造業廠商,將針對實務人才需求,設計課程與學程。

台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廖坤成表示,鑄造產業是國家重要基礎工業,產品涵蓋工具機、汽機車、綠能、民生、航太及生物醫學等應用,目前年產值接近新台幣1000億元,廠家約有700多家,主要聚集在中部地區,從業人數約1萬8000人,已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之完整產業網路。

廖坤成指出,現在鑄造產業已朝生產自動化、商務電子化發展,為培養產業所需工程師,希望透過產學攜手專班培養人才,參與專班的高職生於高三進入企業實習,起薪2萬5000元,技專階段則以正式員工身分,在職進修就讀雲科大,大一起薪3萬元,若逐年逐級取得廠商所需的乙級證照,畢業後薪資可達5萬元以上。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表示,專班是以師徒制方式指導學生,發展產業實務實習課程,學生在技專端身分即為廠商的正式員工。他說,專班是跨領域的學習,理論和實務並重,以客製化人才培育模式,量身打造所需的課程模組,並搭配企業提供的業師。

教育部政次姚立德表示,鑄造產業過去刻板印象以為工作環境比較辛苦,學機械的學生也未必想投入此產業,但近年來環境已有很大改善,希望藉由學校、廠商協同合作,培育在地人才。相信「學界+業界」的雙軌教學模式,將成為產學攜手合作的最佳示範。

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蔡校長天德、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李校長重毅表示,在高職端安排學生及家長到廠商參觀,並了解鑄造業廠商提供的薪資福利後,讓學生及家長對此產業的工作環境及內涵耳目一新。學生高三下到廠商端建教合作,藉由兩間高職奠定良好的建教合作基礎與互動模式,提供銜接大學的基礎與中階技術人力,學生在高職端完成基礎訓練後,甄選成為正式員工並受推薦至雲科大在職進修,以「就學即就業」的模式鼓勵學生加入,達到永續經營與技術傳承之目的。

中市釋地 供產業建廠

【2018-05-04經濟日報】

為了解決缺地問題,台中市政府昨(3)日向工具機產業釋放大利多,台中市政府秘書長黃景茂宣布,已通過台中市區域計畫,將在大里、神岡陸續釋出388公頃的工業園區,作為工具機廠商建廠的儲備用地。

據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調查統計,目前包括友嘉、程泰、亞崴、上銀、和大、高鋒、東台、百德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都有持續擴建廠的計畫。

黃景茂說,中部是工具機產業的大本營,由於全球景氣持續升溫,廠商對建廠土地需求殷切,上述工業園區預計三至四年即可正式啟動。

黃景茂指出,台灣國際工具機展每二年在台中舉辦,參展廠商家數逐屆攀升,台中市政府不僅配合中央政策,成立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並已將推動中的神岡豐洲二期工業區,列入智慧機械的示範場域。

除了工業園區,展覽場地也很重要,黃景茂說,市府在水湳經貿園區規劃國際會展中心,由市府出資58億元、中央出資42億元,合計可提供4,460個攤位,第一期展館已訂今年7月動工,未來可作為工具機等產業的展售與資訊交流平台。

另外,市府今年也將成立「全球智慧機械發展中心」,在精密機械園區創造產官學研在地的交流平台。

工具機展規模 將再創新高

【2018-04-29經濟日報】

由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主辦的第五屆「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將於5月3日舉辦展前國際記者會,今年參展廠商大爆滿,總計有海內外700多家廠商、4,300個攤位參展,規模再創新高。

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已訂11月7日至11日,在台中高鐵特區登場,共分四個展館,主辦單位預估,展覽所帶動的商機將上看100億元新高。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嚴瑞雄說,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創新的展覽型態,受到參展廠商及各國買主肯定。這次報名爆滿,仍有近800個攤位無法參展。

全球工具機產業景氣持續升溫,由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主辦的第五屆「台灣國際工具機展」,今年參展廠商大爆滿,總計有海內外750家廠商、4,300個攤位參展,攤位數較上屆成長逾7%,規模再創新高。

二年一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訂11月7日~11日在台中高鐵特區登場,展出面積達9.1萬平方公尺,共分四個展館,主辦單位預估,展覽所帶動的商機將上看100億元,可望創下新高紀錄。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嚴瑞雄說,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創新的「展覽結合產地供應鏈」展覽型態,受到參展廠商及各國買主肯定。這次報名參展的攤位數超過4,600個,不少廠商被迫列在後補名單。

因應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本屆工具機展主題訂為「製造鏈結、啟動未來」,參展廠商包括友嘉、東台、上銀、程泰、亞崴、台中精機、永進、百德、遠東、高明、福裕、崴立、慶鴻、旭陽、引興、吉輔、億川、哈伯等大廠。

 

友嘉將五合一 拚股票上市

【2018-04-17中央社】

全球前三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加速推動股票上市,總裁朱志洋16日宣布,台灣的友嘉、松穎及勝傑等五家工具機廠,將於今年底整併為一家公司,今年營收挑戰17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工具機廠。

稍早包括和大、程泰等大廠,都表示將啟動國內工具機廠的整併或購併計畫。目前,友嘉集團在台灣擁有友嘉、松穎、勝傑、麗偉及眾誠等五家工具機廠,去年營收合計約140億元。

「今年是友嘉集團資源整合年」,朱志洋說,除了台灣,包括亞洲、歐洲及美國等各地子公司,預計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上半年整併為一家公司,名稱訂為「友嘉實業集團(FFG)」,2020年完成股票上市。

朱志洋說,友嘉推動整併,主要考量全球資源整合。以台灣為例,集團旗下包括義大利JOBS、SIGMA、RAMBAUDI及瑞士Pfiffner等大廠,有關汽車、航太加工設備技術都陸續移轉台灣,全力搶攻內外銷市場。

友嘉集團工具機事業群在全球擁有37個品牌、50個生產基地,遍布德國、日本、義大利、美國、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十大機械製造國,集團去年工具機事業群營收超過700億元。

兩岸智能設備製造論壇16日在鄭州登場,朱志洋在會中作了以上宣布。友嘉集團在鄭州規劃的「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區」,總開發面達2,000畝(約40萬坪),這是台資企業在大陸最大的工具機生產基地。

其中,第一期460畝廠區預計三年內完成開發,屆時年產值可達人民幣30億元。目前,第一期已有三棟研發中心、一棟生產廠房及員工餐廳等設施,將於今年底完工投產。

當地政府還特別斥資人民幣12億元,在園區內開闢一條長15公里、八線道的「志洋路」,這也是大陸第一條以台商名字命名的交通主幹道。

朱志洋指出,全球汽車、航太、能源、軌道及半導體產業,對生產設備需求持續升溫,他預期,今年友嘉工具機營收可望有10%至15%增長。

友嘉16日就與山東泰汽集團簽約,泰汽一口氣向友嘉訂購三條共人民幣2億元的新能源車產線;另外吉林通用集團也訂購一條汽車產線,後續還有九條產線陸續交貨,總金額人民幣3億元。

 

瞄準中國製造商機 工具機廠加碼大陸

【2018-04-19經濟日報】

智慧自動化需求持續升溫,在「中國製造2025」利多帶動下,包括友嘉上銀、程泰、亞崴、亞德客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都持續加碼在中國大陸投資布局,初期投資金額合計超過300億元。

台灣機械公會指出,「中國製造2025」鎖定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每年預估可創造千億商機,在市場優勢互補,以及中國大陸31條惠台措施帶動下,預期會有越來越多台灣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前往投資卡位。

兩岸企業家峰會搭橋舉辦的「2018年兩岸智能裝備製造論壇」,日前在河南鄭州舉行。會中,包括友嘉集團、羅昇、亞力士、華銳、凱巨精機等台灣大廠,都相繼與河南省簽訂投資計畫合約。

其中,友嘉集團除在鄭州投資高達2,000畝(40萬坪)的「友嘉精密機械園區」之外,也宣布將繼杭州友嘉機電學院之後,在鄭州將成立第二個機電學院,為集團培育當地人才。

目前,友嘉鄭州園區第一期已訂今年底陸續完工投產,未來年產值可達150億元。業界估,分三期開發的友嘉園區,總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上銀也加速中國大陸布局,蘇州工業園區一期新廠已於去年底完工投產,第一期建置營運總部、研發中心、精密製造及物流中心,以生產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動力刀座、特殊軸承等關鍵零組件為主。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指出,由於中國製造2025將全力發展智慧製造,帶動市場需求殷切,上銀已決定今年底提前啟動二期廠建廠計畫。

漢翔釋單23台廠 國機國造拚後年首飛

【2018-04-25經濟日報】

「國機國造」首飛倒數797天,漢翔昨(24)日與東台、拓凱等23家供應商完成釋商簽約,漢翔董事長廖榮鑫表示,台灣的高教機包括引擎、全機測試及系統整合,自製率已達55%,超越義大利及韓國,排名第一。

另因應未來複材發展策略,結合智慧製造發展,漢翔也與喬崴進及中興大學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共同提升航太複材製造的競爭力。

廖榮鑫指出,漢翔受委託設計製造66架高教機,總金額達686億元,後續都將陸續釋出商機給合格的供應商。昨天是第二階段釋商簽約,主要包括零件外包、工具外包、工具機、原物料及通訊系統等類別。

簽約廠商有東台、拓凱、燁鋒、利奇、明模、欣鴻陽、同順、禾傑、台灣圓桶、大發、天陽、正桓、同鈞、輝昌、崧淇、智勤、榮陞、映象、詠昱、傑群、統順、悅誠、駐龍等。

漢翔去年12月已與48家廠商完成第一階段釋商,廖榮鑫說,國內釋商的主要目的,除降低成本結構,原物料、工具及工具機也將盡可能使用國產品,以提升自製率,逐步達成國防自主的目標。

台灣航太產業面臨國際航太大廠要求降價壓力,以及新興國家報價競爭,由漢翔主導籌組「台灣航太A-Team 4.0聯盟」,整合國內生產製造、機械設備、原物料及物流運輸等產業,採同業分工、異業結盟方式,強化供應鏈體系。

「A-Team 4.0聯盟」自2016年6月誓師成立以來,漢翔扮演供應鏈領頭羊,輔導聯盟廠商通過AS9100航太品質系統認證,由原來的62家增至85家,充分展現聯盟整體戰鬥力與旺盛企圖心。

廖榮鑫指出,一年半以來,漢翔為銜接高教機業務,已招募超過700名航太、電機、機械等各領域的工程師;同時整合包括新式高教機、民機及發動機、航空內裝的供應體系所築起的爐灶。

另外,漢翔也成功爭取B737、A320、A350及B787等明星機種,以及CFM56、LEAP、XWB等暢銷發動機訂單,加上日前發表自製符合16G規範的經濟艙座椅,都將為未來營運增添柴火。

6月組裝 拚後年首飛

漢翔去年4月與中科院簽下新式高教機委製合約,經過一年的設計規劃、簽約採購等作業,董事長廖榮鑫昨(24)日表示,6月將開始組裝飛機,2020年6月底首飛應無問題。

配合「國機國造」政策,空軍規劃2017年到2028年編列686億元,打造66架新式高教機,預計明年9月出廠首架原型機,2020年進行首飛。

廖榮鑫說,扣除休假後,到今天為止,研發生產高教機的實際工作天數還剩543天。

漢翔在去年12月6日已完成第一階段委外供應商釋商簽約,昨天為第二階段釋商,共有23家業者簽約,後續還有第三波釋商,整個作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廖榮鑫指出,今年除委外釋商,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設計圖畫出來,預計6月可同步展開飛機組裝,另外包括彈射座椅、座艙、起落架等系統件採購,也將在今年中陸續完成。

其中,漢翔已於去年底和英國馬丁貝克公司(Martin-Baker)簽約,採購新式高教機彈射座椅系統件。

目前,「台灣航太A-Team 4.0聯盟」已成功輔導100多家廠商,可以參與國機國造計畫,漢翔希望能夠藉由國機國造,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體系,未來可成為國際航太大廠的Tier 1供應商。

展望今年,漢翔在軍用業務方面,預期F-16A/B性能提升案的營收將逐步增長,新式高教機的營收貢獻也將更趨明顯。

漢翔自結3月營收25.83億元,年增7.2%;第1季營收61.96億元、年增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