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劉教授近況

郭台銘的腦內布局

文/康育萍(文章來源:摘自商業週刊)

郭台銘承諾的100億美元投資,創美國史上最大筆綠地投資案﹙Green field Investment,又稱創建投資﹚,他也因此享有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軟體銀行社長孫正義都沒有的待遇,成為全球首位在白宮開記者會的外國企業家。

據了解,郭董「飛鷹計畫」(Fly Eagle)剛啟動時,各州州長其實興趣不大。和大客戶蘋果、亞馬遜相比,鴻海給外界的印象,不過是家代工廠,知名度並不高。然而,情勢之所以扭轉,全因為川普的一通關鍵電話。

川普call out威州州長,要他馬上來見郭董

4月28日,郭台銘現身白宮與川普碰面,洽談赴美投資計畫。這是兩人第二次碰面,距離三月第一次碰面,才過了一個月。當天,為加快投資進度,川普除了主動建議郭台銘投資方向,還親自幫他打電話給各州州長,請他們評估鴻海的投資案。

原本,威斯康辛州州長沃克(Scott Walker)也打算像其他州長一樣,用視訊會議,沒想到,川普竟對他說,「You’d better come now.(你最好馬上過來)」吩咐他立刻趕到白宮,與郭董開會。

「富士康只有在它的要求被滿足下,才會到美國設廠。」《彭博》專欄作家高鳴燦(Tim Culpan)表示。美國政府看似風光,但郭台銘才是這次投資案的大贏家。

「我們的感覺是,川普其實比郭董還要急。」一位了解鴻海赴美投資過程的人士觀察。

根據美國民調網站Real Clear Politics整理各大民調機構調查顯示,川普上任不到四個月,民調支持率卻跌到40%以下,創下美國總統執政百日支持率最低紀錄。

正因如此,川普需要政績扭轉頹勢,證明他所提倡的「美國製造」,能讓美國人有感,而郭台銘所帶來的百億美元投資、1.3萬個就業機會,彷彿一帖良藥。這也是他為何如此禮遇郭台銘的原因。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次與美方談判,郭台銘索性不走老路,直接公開投資需求,邀請大家搶親。巧妙激起各州競爭意識,郭董得到威州給予的30億美元減稅優惠,蓋廠買設備還有現金補助,100億美元的投資雖然龐大,但蓋面板廠至少需要3到5年,資金可分階段投入,他還可從負利率的日本銀行貸款錢滾錢,「這個投資對他來說其實很划算。」

近十州角逐,為何威斯康辛率先出線?

由於夏普將在美國蓋10.5代面板廠,需要龐大的水資源,大尺寸面板也需要龐大的交通運輸網絡,位在五大湖區周邊的威斯康辛州、俄亥俄州、密西根州、伊利諾州等六州,因此成為候選名單內的前段班。

其中的關鍵轉折,是六月初郭董秘密安排的一趟州長考察團,飛往日本大阪考察夏普面板廠,以釐清環評疑慮。原本六位州長都受邀到夏普參訪,最後親自成行的,只剩下威斯康辛州、俄亥俄州與密西根州。這之中,又以威州州長沃克最認真。

「我們不是選威州,是選領導者、選人,選了沃克州長…,他禮拜六、日來(夏普)開會,哪有美國人週末工作的…,他也像我一樣,這麼努力工作。」威州簽約記者會上,郭台銘如此稱讚沃克。

短短兩天,郭台銘的飛鷹計畫引起全美關注,但其實,他的飛鷹計畫還沒結束,最快8月,郭董就會宣布第二個投資項目,最可能的獲選者,則是俄亥俄州。

他敢於搶第一,當年才能跟上中國崛起,打造年營收逾新台幣4兆元的全球第一大代工王國;如今,美國製造,將成為他率領鴻海邁向下個30年的關鍵一役。

全文連結:郭台銘腦內布局

商周連結:商業週刊

鴻海DNA滿週年 夏普變神祕又親民,下一步變世界品牌?

文/黃亦筠(文章來源:摘自天下雜誌)

有了鴻海DNA的夏普,一年內轉虧為盈。在鴻海日本通、鴻海副總裁戴正吳的操刀下,原本預估2到4年才能轉虧為盈的計劃,提前達陣。連日本人都認為變「神祕外資公司」的夏普,從節流開始轉型,下一步,要走向全球品牌,首戰場就在台灣。

8月11日,日本盂蘭盆節假期首日,夏普社長、鴻海集團副總裁戴正吳,一早就現身台北萬華的凱達大飯店。

「咱的夏普,盼大家來支持!」戴正吳帶著沙啞的閩南語在「社長上任一週年媒體懇談會」上,呼籲家鄉人支持夏普產品。這家新開幕的飯店,客房內的電視、吹風機等設施都用夏普產品。

「我在台灣不成功,怎麼能交代?」戴正吳大動作宣告準備增加台灣夏普分公司的行銷費用。從夏普和聲寶合資的夏寶那拿回經銷權,今年7月1日台灣夏普成立,這類和飯店B2B行銷合作案只是其中一環。

前一天才在日本和日本媒體座談,戴正吳拿出身上的行程表和日本記者一對,很多日本記者驚訝的發現,戴正吳待在日本的時間比他們還多。

「過去一年我很少回到鴻海總社,」擔任夏普社長這一年來,戴正吳十分強調夏普的獨立性,就連記者會上有關鴻海的問題,他都強調自己夏普社長的身分,選擇不回答。雖然在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的全球液晶面板版圖中,夏普始終是其中一顆重要的棋子。

節流:一年內轉虧為盈,先馳得點

當年在日本社會不看好、媒體質疑的狀況下接任夏普社長,戴正吳在媒體面前秀出一年來的業績,根據7月28日夏普公布的2017年第一季財報,夏普7年來首次連續三季當期利潤出現盈利。

去年8月要到夏普上任時,這位在鴻海號稱「德川家康」的老將曾形容,當時郭台銘給他一個目標,就是要在2到4年要轉虧為盈,「當時覺得自己上了那艘船,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

然而戴正吳只花一年,提前達陣。

「鴻海這一年的表現對日本人來說真的是『跌破眼鏡』,大家心理上期待鴻海失敗,反而看到他成功,現在有些聲音『乾脆把東芝也交給郭台銘吧』,」日本觀察家、前朝日新聞記者野島剛觀察。

夏普副社長野村盛明在記者會上分析,夏普轉虧為盈的主因,除了大股東鴻海在材料開支上的支援而能大幅減少這部份的支出,進而在手機、家電以及液晶面板銷售上都有好成績。尤其液晶面板等顯示系統部門的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五成,而拉抬整體業績。

「第一年就黑字,至少先馳得點,但長期來看還需要觀察,」長期研究日本企業發展的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學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劉仁傑說。

「台灣老闆對決策速度和成本控管是很擅長的,也補足日本企業走長期規劃的不足,」劉仁傑認為,鴻海的企業特質充分發揮在協助夏普短期經營績效的改善。

譬如鴻海採購系統的協助,以及戴正吳上任後把簽核權由1億日幣調為300萬日幣,都要送社長簽核。另外就是戴正吳一上任就推One Sharp,把原本夏普5個分公司,變成20個事業單位,權責分明。

「這都是立刻可以看到效果的,緊盯模式是代工廠年代的成功模式,但夏普品牌行銷是需要彈性和靈活,」劉仁傑不諱言。

開源:打開海外市場

戴正吳不是沒看到外界的疑慮,夏普要往前走的健康,重點還是開源。

過去,夏普的產品雖然品質、技術都好,卻其實是一個在日本市場很紅的「日本品牌」,沒有真正打開國際市場。

鴻海入股夏普後,郭台銘和戴正吳有共識要把夏普品牌藉著鴻海的平台推出去,特別是鴻海著力深的中國市場。

以液晶電視來說。根據Trendforce8月8日剛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上半年電視市場大幅衰退,排行第一的三星電子,第一、二季出貨量季減少6%,反觀夏普,第二季出貨量與第一季相比是倍數成長,排名從第9名竄升到第4名。

Trendforce報告分析,鴻海面板、代工與品牌上下游經營整合已經開始發揮成效。而中國市場就是夏普液晶電視品牌衝出量的市場。

「今年中國市場就佔了約45%的出貨量,」一名面板業的主管私下估算。

但中國不是鴻海結合夏普唯一進攻的市場。夏普開始在主要市場收回代理銷售權。譬如,將歐洲的授權品牌公司Sky UMC納為子公司,自己操盤後,歐洲市場的營業額也開始增加。

而最重要的就是北美市場。夏普之前近乎放棄北美市場,由海信集團在美國取得5年品牌銷售權,夏普目前也對海信展開訴訟,保護品牌使用者與專利。

而一般人相信,鴻海結合夏普的面板技術和品牌,在日本、中國、美國設廠,走向先進的8K面板和打造生態圈,就是要從面板製造到電視組裝銷售的出海口,一條龍掌握。

「我要擴大海外市場的分額,目前海外佔68%,我要擴張到80%,」戴正吳坦言,他的策略是哪邊有市場,就往哪邊去。

電視之外,夏普品牌的家電,更積極要走出日本之外的市場。戴正吳從8月開始兼任所有海外銷售主管。第一站強打就是台灣市場。

「第一站是我的家鄉,否則人家會笑我們,你台灣人都沒有買我夏普的東西,」戴正吳很坦白。

野島剛從廣告策略面觀察,以前夏普認為自己品牌和品質是不需要花太多錢打廣告也可以好好銷售,不過世界的消費者的眼中,夏普產品的信任度已經沒有那麼高。

「鴻海入股後,夏普在中國大陸、台灣各地積極打廣告起了不少作用,提高銷量,」野島剛說。

IHS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從市場策略觀察,鴻海是直接帶市場給夏普,用front end(市場)帶動back end(製造)。

「原本夏普一年500萬台的液晶電視出貨量,要推升到2017年預計1000萬台的出貨量。這是很大的成長,有人擔心夏普在中國買一送一的策略,還有東南亞的低價競爭策略,會打夏普品牌打壞了。但不可諱言他幫夏普走下神壇,」謝勤益說。

然而,鴻海主導下的夏普,目的絕對不只液晶面板。既然鴻海和夏普提出了8K ecosystem,就是要藉著海外龐大的市場,打入物聯網時代的數位家庭、智慧工廠、智慧辦公室等,從B2C到B2B領域,全部囊括,擴大「出海口」來去化產能。

打破舊文化:夏普變神祕的外資公司

夏普內部終究因為這股來自台企文化的衝撞,開始質變了。

「夏普以前的經營團隊管理是上班族的管理,根本趕不上全球化的時代,我個人認為,要讓一個不好的公司再生,最重要的是有誰來做,郭台銘和戴社長是適合的人選,」野島剛說。

但他話鋒一轉,坦言鴻海過去對言論控管的模式,也跟著到了夏普。

過去日本媒體比較容易得到夏普內部訊息,董事們也比較能接受採訪,較開放卻也容易造成訊息混亂。

「過去一年鴻海方式的保密體制下,夏普好事可以聽到,不好的事聽不到,對日本人來說,夏普這下子突然變成一個神祕的外資公司,」野島剛直言。

一年要論鴻海入股夏普,是成功還是失敗,其實還太早。轉虧為盈只是第一步,夏普到底能不能真正走出日本,成為世界品牌,恐怕是郭台銘派了大將去管理夏普,最想要的結果。(責任編輯:王珉瑄)

 

原文連結:鴻海DNA滿週年 夏普變神祕又親民,下一步變世界品牌?

 

精實智慧製造 消除浪費 創造價值

【2017.07.28 經濟日報】 文/劉仁傑

最近幾年,物聯網(IoT)與大數據(Big Data)等數位化科技,逐漸由AI(人工智慧)整合,正於自動駕駛、醫療、金融與製造四大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其中,智慧製造公認是代工起家、擅長結合供應鏈夥伴調適顧客需求的台灣,最具潛力的發展方向。

全文網址:【2017.07.28】精實智慧製造 消除浪費 創造價值

劉仁傑教授獲頒產學合作特優獎

【2016.12.29 東大新聞】
本聯盟主持人劉仁傑教授最近獲東海大學頒贈產學合作特優獎。東海大學為表彰同仁在研究、產學合作與教學等崗位上的傑出成就,特設多種獎項給予表彰,促使得到更多的鼓勵、尊重與支持。 Read more

東京到台灣 從國際工具機展看趨勢… 智慧機械擁抱物聯網

【2016.11.23 經濟日報】 文/劉仁傑

東京國際工具機展( J IMTO F )昨(22)日閉幕,而台中國際工具機展(TMTS)則在今天開幕。這個由日本與台灣接力主辦的兩年一度全球工具機盛會,創始於2010年。本文從JIMTOF的第一線觀察,檢視全球智慧機械發展最新動向。 Read more

台日打群架改賺毛利15%新筆電

【2016.10.20 商業周刊】文/劉仁傑

全球第一個人電腦品牌廠聯想(Lenovo)近期傳出,繼七月回購日本恩益禧(NEC)合資公司股份後,再收編富士通(Fujitsu)PC部門。原本去年底,富士通、東芝(Toshiba),從索尼(Sony)獨立的Vaio計畫整併三方勢力,為日本PC品牌力挽狂瀾,結果終究抵擋不住中國大規模的攻勢。 Read more

學者觀點-顧客式製造經濟的崛起

【2016.10.12 中時電子報】

中國聯想集團併購日本富士通PC事業訊息釋出,富士通股票連日上漲。這是日本PC產業繼2011年NEC併入聯想旗下之後的大事,日本產業界顯然已經務實面對。事實上,這背後不僅顯示了全球PC產業版圖底定,也說明顧客式製造經濟趨勢的崛起,對思考台灣產業未來饒富含意。 Read more

2016科技部績優產學技術聯盟,本校囊括創新服務與教育、經管與資服兩大獎!

【2016/6/13東大新聞】

2016科技部績優產學技術聯盟,本校囊括創新服務與教育、經管與資服兩大獎!

科技部自2013年起推動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計畫),藉由學術界研發的核心技術吸引業界加入聯盟,將學界的技術與知識拓展,並實際應用於產業界,強化產學連結,迄今三年已積累出豐碩成果。
Read more

「智慧機械」落地 東海教授劉仁傑早就做了

【2016/6/11中時電子報】

小英政府研擬的五大新創產業政策,其中,落腳在台中地區的「智慧機械」之都,一點都不是「新」意。擁有校園美景的東海大學,25年前就有教授默默推動精實系統知識(TPS),從上課、研究、學生實習,進而與企業界合作,如今已是中台灣製造業界最紮實的產學平台。 Read more

帶動中台灣學習精實系統熱潮

帶動中台灣學習精實系統熱潮

 

科技部自2013年起推動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計畫),藉由學術界研發的核心技術吸引業界加入聯盟,將學界的技術與知識拓展,並實際應用於產業界,強化產學連結,迄今三年已積累出豐碩成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