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新聞2021

台灣工具機產業接單爆滿+科技員搶才 員工加薪逾5%

【2021-10-29 聯合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今天說,全球主要消費市場逐漸復甦,台灣工具機產業今年景氣復甦復甦接單爆滿,今年1到9月出口值大幅成長24.8%,又面臨高科技公司搶人,業者配合政府加薪政策,已第一波調薪留住人才,產業平均加薪幅度5%。 

許文憲預估,在歐美市場持續復甦下,明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可望延續今年熱度,工具機公會預估,明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值年成長可達30%。 

許文憲認為,在明年產業景氣持續看好,尤其美國多樣化刺激政策下帶動投資需求,另外在歐洲市場今年隨疫情減緩,市場需求逐步回升,預計明年在供應鏈重新布局下,工具機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許文憲表示,台灣工具機產業接單爆滿、需才殷切,願意配合政府加薪政策,擔任產業加薪領頭羊,為員工在明年加薪,平均加薪幅度更可望超過今年的5%,連續兩年為員工加薪。 

許文憲呼籲各行各業的老闆,落實經濟成果與全民共享、將企業盈餘與員工共享的精神,做好員工的照顧,善盡企業責任,為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祥和,盡一份心力。 

工業生產指數 創高

【2021-10-26 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5)日公布9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38.97,年增12.2%,9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41.01,年增12.7%;兩指數均創歷年單月新高及「連20紅」。統計處也提前報佳音,依照台灣外銷愈到年底愈旺趨勢,今年有望突破歷年新高。 

另外,今年第3季工業生產指數為136.44,年增12.7%;第3季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37.96,年增14.1%。兩指數均創歷年單季新高,創連九季正成長。 

統計處昨預估,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年增15.6%至17.4%,有望再創高。對於2021年整年工業生產是否可能拿下歷史新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今年前九月累計製造業生產指數已經到132.24,相較於去年同期平均是117.15,領先幅度大,認為即使11、12月都持平,仍舊會創歷年新高。 

電子業方面,因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接續推出,加上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等新興科技應用續燒,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178.56,積體電路業生產指數207.91,雙雙創下單月新高;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則因受惠大尺寸面板需求持續增加,年增18.5%。 

而在傳統產業,機械設備業因全球景氣穩步復甦,廠商設備投資意願提升,帶動機械傳動設備、工具機等持續增產,9月生產指數為132.37,年增24.5%。 

機械業逆風 出口罩陰霾

【2021-10-13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設備今年前三季出口續創新高,不過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昨(12)日提出警告,中國大陸近期拉閘限電進行能耗雙控,已使各項原物料漲幅加劇,關鍵零組件交期也跟著拉長,恐影響機械設備第4季的生產與出口。 

魏燦文指出,大陸近期進行能耗雙控,使耗能較大的鋼鐵材料生產減少,鋼材價格仍居高不下。部分電子產品也受限電波及而停工,讓關鍵伺服馬達、控制器等交貨期更長、更難預料,勢將影響機械設備第4季的備貨與出貨安排。 

魏燦文以控制器為例,過去控制器交期約半個月到二個月,如今受限電、缺晶片及運輸不易等因素影響,拉長為半年以上。市場傳出,工具機廠交不出貨,有不少客戶趁機要求降價、甚至取消訂單,廠商叫苦連天。 

魏燦文預估,機械設備第4季出口可能較第3季略減,全年出口年增幅度約25%,出口值上看3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機械設備第3季出口值84.58億元,季增3.2%、年增33.1%。 

機械公會公布機械設備前三季出口值242.12億美元、年增29.2%;以新台幣計價為6,799.22億元、年增21.5%,續創歷史同期新高。機械設備已連續九個月出口均為兩位數增長,顯示台灣機械產業景氣穩定復甦。 

台灣機械9月出口26.90億美元、年增28.1%,以新台幣計746.68億元、年增20.8%;這是自去年9月起連續13個月年增表現,出口持續暢旺,但與8月出口值29.67億美元相比,則是月減9.3%。 

魏燦文指出,今年8月出口創自美中貿易戰以來,出口值與成長率雙雙新高紀錄後,9月出口略微減2.77億美元。機械產業出口也受到新台幣升值、原物料上漲與航運成本高漲等三項不利因素影響,對於後續出口影響程度有待觀察。 

近期美元雖然轉強,亞洲各國匯率走跌,但台灣相較競爭對手國日本、南韓與大陸等仍是跌幅最少。觀察今年匯率變化,截至10月8日止,新台幣升值1.61%,人民幣升值1.32%;但韓元貶值已達10.36%,日圓也貶值8.70%。 

魏燦文指出,台灣與日、韓等國在出口上的不利競爭條件正加速擴大,匯差已達約10%至12%,政府對於穩定匯率並維持與競爭對手國間之出口競爭力應有更積極作為。 

台工具機產值看增3成 2030年目標全球占比8%

【2021-10-06 中央社】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產值成長幅度3成「沒問題」,透過首次公布產業白皮書,期許2030年台灣工具機產值在全球比重提升到8%。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今天上午舉辦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發布記者會,這是工具機公會成立超過15年來推出的第1本產業白皮書。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指出,工具機是產業製造之母,包括半導體、綠能、3C等產業都需要工具機,他表示此次白皮書發表,主要有三個重點,首先工具機產業對台灣貢獻以及附加價值高,希望政府成為後盾;其次工具機未來不是看毛利,而是朝向自動化和智慧化、以及高附加價值階段發展;再者現在是智慧化時代,控制器和軟體統一規格、降低成本是關鍵。 

許文憲指出,白皮書以2030年為里程碑,期許擴大台灣工具機產值在全球比重提升到8%,工具機整機廠附加價值率提升30%到32%。 

展望今年產業表現,許文憲表示,今年前8月台灣工具機產業產值較去年同期成長25%,預估今年目標成長幅度3成「沒問題」。儘管今年工具機產業成長,不過仍有海運貨櫃費用漲價、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缺工等變數。 

工具機公會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言,包括技術研發與產品和服務創新、國際市場拓展、國內市場拓展、企業營運能力提升、產業人力資源建構、以及其他領域政策建議等。 

公會表示,台灣是全球出口前5大、生產前7大的工具機市場,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出口總額可近27億美元,較去年成長起碼25%幅度,預期明年台灣工具機出口成長幅度可到30%,回到2018年至2019年水準。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發布《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

【2021-10-06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今(6)日發布《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強調以「台灣智造引領未來」為主題,期盼能透過白皮書的政策建言,完備工具機生態系,並加速台灣工具機產業朝向高值化發展。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說,工具機產業白皮書以2030年為里程碑,藉由產業與政府資源的整合,期許擴大台灣工具機產值全球占比,由目前的4.7%拉升至8%以上,工具機整機廠附加價值率一舉提升30%至32%,以「升產值」、「創價值」及「強競爭」為台灣產業拚搏全世界做準備。 

「台灣工具機過去都是默默耕耘,現在要開始打群架了!」許文憲說,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逾70年,歷經波瀾變化,卻也在挫折中展現強勁的產業靭性,建立完整供應鏈體系的產業聚落,這也是公會選定今年推出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的契機。 

由於這是工具機公會成立15年來所推出的第一本產業白皮書,引發產官學研界高度關注,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葉哲良、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國際貿易局主任秘書戴婉蓉等人都到場見證。 

沈榮津致詞指出,台灣是全球工具機前五大出口國、前七大生產國,是國家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的提出,可作為未來政府擬定智慧機械相關政策的參考借鑑,也期盼透過白皮書的啓發,帶動台灣充沛的工具機產業生命力,成為推動台灣打贏世界盃的力量。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全球防疫物資供應緊缺,工具機公會號召會員廠商迅速投入口罩機生產,臨危受命在40天內完成92條產線及1週內完成300支防偽滾輪,協助政府整備防疫物資,由工具機產業業者的齊心協力,展現出深厚的產業技術能量及對國家製造業的重要性。 

許文憲表示,過去工具機公會常在不同場合為產業發聲、協助政府推動產業政策,例如「2021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的「協助本土產業鏈數位轉型與跨界整合」議題中,就收納工具機公會提出的工具機面對後疫情的國際新競爭模式建言。 

為了更聚焦工具機產業對強化國家製造業的可能性,以及產業未來發展性,工具機公會決定在今年正式發布第一本專屬工具機產業的白皮書。 

白皮書中不僅針對工具機產業鏈進行競爭力剖析,也就不同的應用產業如汽車、半導體、航太、能源設備等產業趨勢進行探討,希望藉此讓各界更瞭解工具機產業扮演角色,促進跨產業合作,讓產業之間從零合到融合,創造更多商機。 

綜觀整體產業能量及發展環境,工具機公會向政府提出六大策略建言,分別為「技術研發與產品、服務創新」、「國際市場拓展」、「國內市場拓展」、「企業營運能力提升」、「產業人力資源建構」及「其他領域政策建議」。 

就技術研發與產品、服務創新而言,從加大工業基礎技術研發開始,據此規劃中長期工業基礎技術研發規範,以深化關鍵技術,來因應產業升級轉型與智慧化需求。 

六大策略相互扣合,希望政府能夠支持產業持續布建與優化國家製造業環境,提升台灣在全球工具機產業影響力。 

許文憲強調,產業發展與政府的強力支持是相輔相成的,未來希望政府能持續挹注資源,在提升工具機產業高值化的路上相伴,他也樂觀期待,工具機產業能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企業數位化 突破疫情干擾

【2021-09-26 經濟日報】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停歇,已造成各國經濟普遍呈現大幅衰退,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到波及。即使歐美地區因為普遍施打疫苗,疫情有趨緩現象;但變種病毒的威脅仍在,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到威脅。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組長熊治民分析,因疫情嚴重衝擊產業運作的幾個層面,包括供應鏈中斷、人力資源不足、市場萎縮及供需失衡、跨國商務運作受阻、物流運輸能量受限等,「顯示出不確定性已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其中供應鏈斷鏈已成為全球普遍面臨的瓶頸。法國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在2020年9至10月時,針對歐美、印度、中國大陸等11個國家,年營收10億美元以上的1,000家企業廠商進行調查,在需求規畫、外部採購、生產、倉儲與配送與銷售,有67%以上廠商受到影響,上游原物料採購有74%遭遇零組件與原物料缺乏,以及交貨延遲、交期延長狀況。

工研院IEK Consulting認為,疫情短期內不會結束,將持續影響製造業。製造業工廠運作仍須維持防疫措施,以免造成產線再次停擺。因此自動化、物聯網等科技,便是企業實現遠距監控及維運、提升生產力的手段。

面對美中貿易戰的衝突持續,可預期製造業及供應鏈將加速進行去中國化,全球人力成本仍相當波動;加上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中斷,使各國體認到建立自主供應鏈的重要性,先進國家紛紛提出製造業回流的政策,企業可趁此機會導入無人或低人力需求的智慧工廠,降低新興國家勞動成本的優勢。

隨著「零距離經濟」興起,帶動電子商務市場大爆發,不僅民眾消費型態轉變,平台技術及數位科技也改變業者的銷售模式,業者可透過數據分析了解客戶的需求及喜好,優化產品與服務,或是提供客製化產品打造差異化。製造業也面臨小量多樣需求及高度客製化生產趨勢,新產品上市速度加快,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透過自動化、數位化製程,可有效提升生產的靈活性與彈性。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建立第二生產地的趨勢,企業導入數位化不僅只是提升產線效率或品質良率而已,更是建構自身適應力以及韌性的最佳解方。

而企業運用數位科技,全方位強化產業生態鏈與自身體質,工研院IEK Consulting認為,可從四大面向進行:首先是「智慧化決策」,用智慧技術輔助專業經驗,加速精準決策流程,並確保資訊安全;例如,半導體大廠利用AI機器學習、自動優化生產參數,預測生產變異與做出智慧化自主決策,以縮短跨廠區量產學習曲線,且10%關鍵資訊實施要用才傳、用過立即刪除的「不落地」措施,降低資安風險。

第二是「零接觸防疫」,以自動化作業、智慧機器人打造零接觸環境,取代人員現場作業;因應疫情,電競電腦品牌大廠開發自動化台車,可以依照環境與功能需求,提供送餐、消毒等服務,節省照顧人員來回奔波的人力,後台AI還會自動搜集數據,進行空氣品質監測、主動啟動UVC紫外線殺菌消毒,適用於醫療照顧等場域。

第三是「不間斷營運」,藉數位科技或3D列印克服距離,讓生產不斷料、機器不停運、服務不中斷;疫情期間多國採邊境封閉,半導體設備工程師透過混合實境(MR)裝置,將現場畫面同步傳至荷蘭、美國和台灣,三地工程師總動員執行遠距裝機,以持續維護客戶端的機台產能,也重新定義工作型態。

最後是「分散式製造」,建構全時、全域、全連結生產與調度,在地支援客戶所需;日本工具機大廠在疫情期間於全球154個據點,提供全時全域的備品零件服務,確保其快速移地生產,台灣工具機業者也依客戶需求,將模具與零組件移地生產,並在地提供技術支援,分散式製造降低衝擊。

市調機構研究指出,疫情加速全球企業展開數位轉型,2020年製造業數位轉型的市場規模為463.1億美元,到2025時將達到1,130.9億美元。

製造業走向數位轉型可說是勢在必行。IEK Consulting也提醒,數位轉型的重點不在於數位,而在於轉型,除導入數位化工具,更需整合跨域科技來開創新的產品與服務,建立商業模式,讓企業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科國際所)於2018年8月成立,集成全方位的產業研究及國際合作推動團隊,結合工研院強大的技術專家為後盾,並鏈結歐美日等駐外據點的國際網脈,以「促進台灣產業科技創新與價值提升」為願景,致力於協助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帶動跨域創新,以服務提升台灣價值,進而成為全球生態的關鍵夥伴。

工具機大展二合一 明年登場

【2021-09-15 經濟日報】

國內兩大工具機展「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與「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將於2022年首次攜手聯盟,於2月21日至26日在台北盛大舉行,外貿協會預期,將可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展覽效益。

據了解,兩展聯展總攤位數將超過5,000個,規模為史上新高,機械公會希望政府放寬國外客戶入境規範,只要疫苗注射二劑、持有疫苗護照即可入境,以帶動買氣。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是貿協與台灣機械公會共同主辦,「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則是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主辦。昨(14)日在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下,促成兩展三方以聯名辦理方式合作,秉持共同維護台灣工具機產業國際形象的原則合作,以達成台灣工具機產業大團結,共同掌握國際工具機產業復甦契機。

今年前八月台灣工具機累計出口金額為17.55億美元,年增22.2%。台灣兩大工具機展覽主辦單位達成共識,將於明年2月聯名展出,攜手為台灣工具機業者掌握國際商機。

貿協指出,兩大展多年分別在台北及台中展出,各具展覽特色,規模也逐屆成長,但受疫情等影響,「TIMTOS 2021」及「TMTS 2020」都改以線上展方式呈現。今年全球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需求升高,業界對於實體展覽也殷切期盼。貿協指出,明年兩展聯合展出內容除金屬切削工具機、綜合加工機及金屬成型工具機外,也將展出各式智慧機械。貿協說,「智慧機械」為行政院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TIMTOS及TMTS的聯盟,將更完整呈現我國智慧機械研發成果,進一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台灣工具機產業明年在兩大展覽聯合舉辦下,可望集結產業各方資源及動能,提升對參展商及參觀者的服務。

機械業8月出口創歷史新高 公會:留意4大變數

【2021-09-08 中央社】

台灣8月機械出口值29.67億美元,年成長37.4%,創歷史新高,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指出,新台幣升值、原物料上漲與關鍵組件交貨期長、Delta病毒疫情、貨運價格上漲幅度達8倍至10倍以上,是台灣機械產業出口面臨的變數。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今天下午公布機械設備進出口統計速報,8月機械出口29.6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21.59億美元增加37.4%。若以新台幣計價為827.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8%。

機械公會指出,這是去年9月起連續12個月上漲,同時出口值突破今年5月、再創台灣機械出口歷史新高紀錄,顯示台灣機械產業出口持續暢旺。

累計今年前8月台灣機械出口值215.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9.3%,若以新台幣計價約6052.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1.6%。

觀察出口前三大市場,公會統計,今年機械出口國前3大包括中國大陸累計69.57億美元、占比32.3%;其次是美國累計45.56億美元、占比 21.2%;再者是日本13.58億美元、占比6.3%。

公會指出,8月機械出口前10大產品均有超過兩位數成長幅度,其中電子設備出口4.61億美元占比第1,成長58.4%;檢量測設備出口3.96億美元占比第2,成長23.8%;工具機出口2.6億美元排名第3,成長62%,也創下美中貿易戰以來成長幅度新高。

不過,觀察8月機械出口,公會指出,新台幣匯率相較競爭對手國日本、韓國與中國大陸等,新台幣是升值最大的幣別,今年以來到9月7日止,新台幣升值幅度達2.93%,人民幣升值0.98%,韓元貶值7.13%,日圓也貶值6.79%,與日韓等國在出口競爭上已產生約10%的不利競爭條件,公會續呼籲政府對穩定匯率並維持與競爭對手國間的出口競爭力,應有積極作為。

公會指出,產業仍面臨原物料上漲與關鍵組件交貨期長等問題,機械產業鋼鐵用量大,平均漲幅相較漲價前約增加40%,未來鋼價波動仍具風險,且關鍵零配件如控制器、滑軌、螺桿等,交期也明顯拉長,影響機械設備備貨與出貨安排。

受Delta病毒疫情影響,公會指出,為全球景氣帶來不確定因素,尤其部分重要港口實施封港,加重貨運成本負擔,貨運價格相較以前漲幅已高達8倍至10倍以上,壓縮國內設備業者獲利空間,需兼顧提高售價與訂單接單。

台灣工具機8月出口2.6億美元 單月成長創新高

【2021-09-08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今(8)日發布,台灣工具機今年前八月出口值達1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2%,其中8月單月出口2.6億美元、年增62%,單月出口成長創下新高。

分析主要原因,是今年8月新冠疫情全球減緩,且全球主要國家投資逐漸增加,帶動台灣工具機8月出口主要市場增加,其中荷蘭、義大利、英國、墨西哥、韓國、德國等市場,8月出口較去年同月呈加倍以上增長。

公會指出,1至8月每月出口已達成2.2億美元,出口額17.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2%,已有大幅回升的情況。

另外情況較好的是,1至8月出口大陸,較去年同期成長28%,8月單月大幅成長60%。

其他如美國成長3.7%,土耳其成長39%,俄羅斯成長23%,泰國成長37%,馬來西亞成長33%,墨西哥成長103%,巴西成長52%,澳洲成長79%,義大利成長73%,越南成長22%,印度成長43%,荷蘭成長21%,英國成長51%,德國成長8%,韓國成長6%,日本成長2.4%等。

前八月出口衰退的市場,僅有印尼減少27%,香港減少48%等。

儘管出口大幅成長,但新台幣兌美元前八月較去年同期升值6.0%;相對於競爭對手的日圓、韓元,新台幣是強勢貨幣,對台灣工具機的出口仍有影響。

前7月機械出口大幅年增26% 全年可望轉正成長

【2021-09-06 中央社】

經濟部今天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帶動半導體生產設備、工具機、機械傳動設備等需求暢旺,今年前7月機械出口金額為155.9億美元,大幅成長26.9%,全年可望擺脫疫情陰霾,終結2年負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今天發表「產業經濟統計簡訊」第388期,內容盤點機械出口概況,機械在2018年時出口達25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7.3%,然而,隔年受美中貿易戰影響而年減8.1%

去年則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衝擊,上半年呈雙位數衰退,雖然下半年隨著疫情趨緩而逐步回升,整年出口仍年減6.8%,直到今年各國疫苗接種率提升,終端需求逐漸回溫,加上自動化浪潮,激勵業者加大投資計畫,帶動電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工具機、機械傳動設備等需求成長,累計1至7月年增26.9%。

進一步觀察組成,生產半導體、面板等機械不受疫情干擾,已連續8年出口正成長,去年金額為35.2億美元,年增9.3%;閥類、真空設備及壓縮機、線性滑軌及滾珠螺桿則隨去年下半年經濟好轉,帶動中國大陸及歐美地區需求回升,整年金額為22.3億美元,年增1.9%。

此外,歐美國家封城期間,民眾多在家自主修繕,也帶動相關設備需求攀升,動力手工具、木工機械出口逐季增加,去年分別出口7.7億美元及7.1億美元,並雙雙終結負成長,動力手工具增幅持平、木工機械成長21.8%。

工具機、塑橡膠加工機、紡織用機械受疫情衝擊,需求回升速度相對緩慢,去年出口仍呈衰退,分別年減29.7%、11.1%及5.8%。

統計處指出,台灣機械出口市場以中國大陸及美國為主,占比達53.3%,去年對中國大陸出口金額為68.6億美元,年減0.3%,主因是解封較早,第3季起出口轉為正成長,全年減幅小於整體機械的年減6.8%;美國48.1億美元,年增2.6%,因下半年疫情趨緩,機械設備需求逐漸增加,全年出口逆勢成長。

去年對東協、歐洲及日本出口則續呈衰退走勢,各年減16.7%、19.2%及12.9%,不過,今年前7月各出口主要地區年增率皆呈二位數的增幅。

統計處表示,台灣機械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完整,產品具彈性、客製化、高性價比的競爭優勢,去年外銷廠商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是「國內同業」,其次是中國大陸企業;而台灣機械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市占率位居第5,在美國則位居第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