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MA2015

【MA雜誌76期】2015年11-12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如何成功導入與活用ERP系統》

文/桑原喜代和

世界上有許多企業導入ERP系統,在台灣導入ERP系統的公司也不少。在日本剛好碰上千
禧蟲危機的話題,也是第一次的導入高點,特別以SAP為代表,許多ERP系統由於廣為人知而出現導入風潮。我的公司也曾檢討ERP系統的導入,由於認為千禧蟲危機會產生很大的風險,因此直到解決千禧蟲問題之後,才開始導入ERP系統。那時候,筆者身為計畫負責人開始導入ERP系統,兩年後才開始真正去使用。此外, 由於筆者也參與過北京合資企業的計畫,因此也有導入中國ERP系統的經驗。

ERP系統從大企業到小公司,導入的範圍非常廣泛,另一方面,時常聽到有超過60%以上的機率會導入失敗,無法獲得預期的效果。此外,實際上從下游的成本管理和會計功能的運用為中心,以ERP系統的特長來說,有許多事例是從上游的MPS/MRP的計畫來帶動一連串的功能。我們可以從日本和北京的事例來看,導入、運用ERP系統的經驗與台灣企業的現狀相比較,試著去思考若是要成功導入與活用,必須要怎麼做會比較好?

Read more

【MA雜誌75期】2015年10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迎接工業4.0智慧型精實製造的挑戰》

文/劉仁傑

工業4.0是一種透過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等數位化科技,整合顧客與供應鏈夥伴,能夠調適顧客需求、節約資源,達成大量個別客製生產的智慧製造。德國於2010年提出《高技術策略2020》,2011年德國科技院(ACATECH)啟用工業4.0名稱,在2011漢諾威工業展一舉成名。

Read more

【MA雜誌74期】2015年09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製造現場精實改善:自我診斷的簡易指標(2)》

文/張書文

1990年代初期開始,台灣工具機廠商開始嘗試性地引進精實生產思維, 並進行合理化改善。2006年9月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整機廠與零組件廠,啟動了雙核心協同合作計畫1(後來俗稱M-Team),並於2011年4月擴大籌組「M-Team聯盟」,更全面性地引進精實生產思維。此外,有些非M-Team聯盟的廠商也積極地透過各種管道(例如,顧問公司、大學、國瑞汽車或政府法人機構),引進精實生產的思維,並且開始體會到精實改善的效益。在整個產業的涵蓋層面,也從整機廠、零組件廠與製程服務廠(機械加工或表面處理等)。

Read more

【MA雜誌73期】2015年08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加工廠配套供貨的挑戰與價值》

文/巫茂熾

工具機供應鏈必要的專業加工廠有,提供製程代工服務的加工廠,它是加工產品結構大型零件的專業廠;提供統包服務,連工帶料的專業零件加工廠,小型機械加工零件廠,和鈑金廠是典型的代表。專業廠要完成多工序的製程才能完工交貨,多製程衍生跨企業和製程的供料、WIP、批量和換模的問題。供應鏈適時有效的配套,服侍好裝配線每個節拍需要的物料,裝配的工作才能順暢。而落實裝配線的節拍配套供料、準時良品交貨,是供應鏈管理的挑戰。

Read more

【MA雜誌72期】2015年07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邁向更具安全性的「精實開發設計」: 簡介韓國機械產品的「新安全基準認證制度」》

文/育達科技大學 吳銀澤

考量一項產品的生產效率,也就是作業員的作業便利性、安全性,被公認是「精實開發設計」的核心要素。在精實開發領域中,為了盡可能排除產品的缺陷,在早期的產品開發階段就必須充分考量作業員的安全性及產品的安全性。

Read more

【MA雜誌71期】2015年06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工具機的組裝選擇:機台移動模式生產好, 還是定點組裝模式佳?》

文/桑原喜代和

工具機該用怎樣的方式組裝比較好?雖然有許多廠商思考各種不同方式,但是按照原有固
定位置的組裝方式似乎仍然最多。

在汽車或是家電大廠中,導入機台移動模式或是定點組裝模式方式,在組裝作業的方式上不斷地在進行改善。在工具機產業中,由於生產台數很少、或是機種、機型很多等理由,生產方式上的進步很小,跟其他產業比起來,可以感受到落後非常多。

這一次我會在工具機廠商的組裝作業中,分析機台移動模式或定點組裝模式的差異,另外,也希望大家試著思考從哪裡開始進行變革比較好。

Read more

【MA雜誌70期】2015年05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現場創新是製造業存立的基礎》

文/劉仁傑

世界工廠大移轉的機遇和挑戰
筆者暨所屬團隊近著《世界工廠大移轉》(大寫出版),引用美、日、台案例,提出全球製造回流(Global Reshoring)的三個條件:顧客價值、精實製造與組織間共創,在台灣、大陸與日本引起非常廣泛迴響。

日本企業從本書得到Panasonic NB(筆記型電腦)與工具機的台日分工最新動向,邀請我分享台日合作發展方向。大陸一家航太企業經營者則對我說,他透過台商取得這本書,讓他在企業升級方向上得到了啟發。部分國內產業界領導人甚至洞察書中內涵,思考筆者提倡的顧客式製造經濟與智能製造或工業4.0的關聯,在邀請演講中激盪出許多火花。

Read more

【MA雜誌69期】2015年04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製造現場精實改善:自我診斷的簡易指標(1)》

文/張書文

1990年代初期開始,台灣工具機廠商開始嘗試性地引進精實生產思維, 並進行合理化改善。2006年9月台灣工具機產業的整機廠與零組件廠,啟動了雙核心協同合作計畫 (後來俗稱M-Team),並於2011年4月擴大籌組「M-Team聯盟」,更全面性地引進精實生產思維。此外,有些非M-Team聯盟的廠商也積極地透過各種管道(例如,顧問公司、大學、國瑞汽車或政府法人機構),引進精實生產的思維,並且開始體會到精實改善的效益。在整個產業的涵蓋層面,也從整機廠、零組件廠與製程服務廠(機械加工或表面處理等)。

Read more

【MA雜誌68期】2015年03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配置方案的產品資訊共享平台》

文/巫茂熾

業務人員挑選主要和選項機能組合的產品製令,在裝配過程常發生不適合或不能組裝的問題。在檢討會議上,時經常聽到,「業務選錯功能配置,選A功能時,不應該又選B功能…」;「選甲功能時,應該要同時選乙功能…」;「教那麼多次也學不會」等發言。我們用技術觀點來檢討問題時,以上的言論聽起來合理,但對企業的實質貢獻非常有限。

Read more

【MA雜誌67期】2015年01-02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生產變革的人才養成:活用日本型指導員機制》

文/育達科技大學 吳銀澤

「造物就是育才」,對製造現場而言,精實生產帶動人才培育,兩者間不僅不可或缺,甚至形成相輔相成的積極關係。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實驗室」結合大學部與研究生的TPS課程、科技部小產學聯盟的參與企業、活用日本退休人才,已經成為國內外知名的精實人才培育中心,備受各界矚目。本文特別介紹日本與韓國培育與活用這種「日本型指導員」的機制,供各界參考。

【MA雜誌67期】2015年01-02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生產變革的人才養成:活用日本型指導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