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部、機械公會推精實管理 車用零件廠成功降低逾6成庫存

經濟部工業局、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機械公會聯手推動企業TPS(精實管理),三方9日前往車用零件廠鉅祥公司,查看TPS導入成果。(機械公會提供)

經濟部工業局、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機械公會聯手推動企業TPS(精實管理),加速企業邁向數位轉型,三方今天(9日)特別前往車用零件廠鉅祥公司,查看TPS導入成果。

機械公會指出,受傳統批量生產模式的影響,鉅祥出現大量製品與冗長的生產前置時間(L/T),進而耗費大量人力與製造成本,不過,在2018年導入TPS,並以「強化製程鏈結能力」、「強化換模能力」及「店面管理與可視化排程」等三階段措施逐步推動後,成功將整體製造流程優化,且串聯各製程中的物流與資訊流,不但達到可視化,還降低半成品庫存64%、縮短前置時間30%、降低換模時間36%,取得亮眼成果。

工業局局長呂正華在現場也指出,前陣子美中貿易戰及疫情衝擊接單表現,不過目前訂單已經好轉,雖然仍面臨缺櫃、缺水問題,但政府積極提供協助,他也呼籲廠商要持續提升能力,把產品品質做得更好,才能讓訂單滿滿。

數位轉型.全方位TPS國際論壇,歡迎報名!

中衛30系列活動第2場次「數位轉型.全方位TPS國際論壇」,將於4月22日於交通部集思會議中心辦理

上午場次論壇將邀請日本高階顧問與中衛葉神丑及樊秉鑫總監一同分享技術發展佈局及相關推動案例。

下午場次工作坊邀請頂尖顧問及企業分享相關推動改善經驗,歡迎業界先進踴躍參與,並能創建企業的全方位TPS文化,快速達到數位轉型佼佼者。

【報名網址】https://course-plan.csd.org.tw/activitys/items?id=241#content

工具機國家隊再度跨域催生「智慧製造SaaS雲服務聯盟」

【2021-03-30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今(30)日舉行「智慧製造SaaS雲服務聯盟」成立大會,包括上銀(2049)、程泰(1583)、高鋒(4510)、瀧澤科(6609)等大廠都入列,公會理事長許文憲預估,初期商機上看30億元,之後每年更將以倍數成長。

這也是繼去年12月的「半導體設備在地化聯盟」之後,工具機國家隊再度推動跨領域、跨產業的聯盟型組織,顯示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對產業未來整體發展規劃藍圖,已從精密機械製造業,轉向高附加價值、多元產業應用領域。

今天的成立大會,除了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葉哲良、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出席外,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台灣區車輛公會、台灣區航太公會、台北市電腦公會、台灣手工具公會、彰化縣水五金發展協會等,也都一同響應。

許文憲指出,國內產業面臨許多挑戰,包括市場快速變化、製造業版圖重整、營運模式轉變、人才流失問題逐一浮現,加上美中貿易戰、疫後跨國供應鏈重整,衍生新的產業結構與服務型態,而數位轉型是解決產業急迫需求的關鍵。

以工具機產業來說,大約80%以上是中小企業,雖然有心想投資數位技術,但心有餘而力不足。許文憲認為,數位技術可以改善現有營運流程,達到數位轉型時,企業就能產生新的營運模式與競爭優勢。

因應國內外產業環境快速變遷,產業急需加速跨雲服務的整合技術能力,首要應從訂定SaaS格式規範開始,加速雲端數位轉型,這也是促成公會推動「智慧製造SaaS雲服務聯盟」的契機。

許文憲說,聯盟初期要將工具機、木工機械及水五金等相近產業使用的許多軟體及介面,統一規格及規範,讓不同品牌工具機可以串聯,統一為相同介面,今年目標是五至六成工具機廠及零組件業可完成介面整合。

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指出,這次SaaS雲服務聯盟邀請了國內六大產業公協會、四個法人單位及48家廠商共襄盛舉,橫跨工具機、車輛、航太、軟體服務、水五金產業等。

聯盟成員中,廠商代表包括微軟物聯網亞太創新中心、達易智造、緯謙科技、谷林運算、科智企業、奕馬資訊、快思、思納捷科技、采威國際、網聯科技、資誠創新諮詢。

以及哈伯精密、百德機械(4563)、台中精機、台灣瀧澤科技、永進機械、程泰機械、上銀科技、慶鴻機電、友嘉實業、協易機械(4533)、協鴻工業、台灣引興、台灣麗馳、福裕事業(4513)、高鋒工業、金豐機器、東台精機(4526)、達佛羅等。

工具機線上展啟動 機械產業出口值看增3成

【2021-03-15 中央社】

台北國際工具機線上展(TIMTOS 2021 Online)今天起開展,近千家國內外參展商在線上陳列最新展品。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預估,今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可成長逾15%,全年出口估成長20%到30%。

台北國際工具機線上展今天起開展,10大重點展區橫跨金屬切削工具機、機械零組件、刀具與配件、沖壓、鑄造與鍛造設備、板材加工設備、管材、線材等加工設備、焊接、表面處理設備、控制器、軟體與設計工程、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及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

主辦單位之一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指出,台灣機械產業從2017年以來成為兆元產業,即使去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去年底景氣回溫,預估今年產值可成長逾15%,全年出口估成長20%到30%,進入機械產業的黃金十年。

這次展覽周邊活動也同步以虛實整合方式辦理,例如智慧機械高峰論壇將於16日上午9時45分在世貿一館會議室舉行,同步在TIMTOS YouTube頻道進行英文直播。

因應後疫情時代全球供應鏈重組局勢,智慧機械高峰論壇以「重新思考全球供應鏈重組」為題,邀請群創、台灣微軟、永進機械工業、台灣創浦、西門子、發那科、三菱電機等主管與專家,從市場趨勢、關鍵技術與開拓市場等主題切入探討。 TIMTOS 2021 Online從今天起到20日在線上提供參觀者與參展商互動模式,16日到4月15日,參觀者可持續瀏覽線上展網頁。

機械設備出口 連六揚

【2021-03-11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昨(10)日發布機械設備前二月出口值為47.1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5.4%,以新台幣計價約1,340.7億元,增幅亦達18.7%;機械公會表示,目前廠商接單能見度已看到第3季,整體產業復甦力道強勁。

值得注意的是,不畏農曆新年工作天數減少,以及國際貨運缺艙缺櫃影響,機械設備2月單月出口值為20.4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8%,為自去年9月以來,連續六個月正成長。

柯拔希樂觀表示,由於產業帶動設備需求力道仍維持強勁,加上國內自主供應鏈效應,估計2021年全年產值上看1.2兆元,出口值也有望挑戰300億美元大關,再創台灣機械產業新高峰。

今年前二月機械出口值前三大,分別為:檢量測設備6.82億美元、占比14.5%,較去年同期成長42.3%;電子設備6.28億美元、占比13.3%,較去年同期成長22.9%;工具機3.74億美元、占比7.9%,較去年同期增加12.7%。

前二月出口國前三大,依序為中國大陸14.17億美元、占比30.0%;美國10.25億美元、占比21.7%;日本3.17億美元、占比6.7%。

柯拔希指出,2月機械設備出口前十大產品中,以動力傳動件成長幅度最大,增幅達53.9%;動力手工具及工具機零組件也分別有42.5%及41.9%的增長;而工具機在1月大幅度成長23.2%後,2月則呈現微幅衰退0.6%,另昇降及輸送設備衰退20.4%。

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 今年出口值看增30%

【2021-03-05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昨(4)日召開理監事聯席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工具機產業景氣明顯復甦,目前短急單湧現,各家廠商第2季前幾乎都已滿單,公會決上修今年工具機出口預估值,由原估成長15%拉升為30%。

許文憲指出,目前接單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半導體、5G相關應用、人工智慧(AI)、3C電子、PCB及汽車等產業。不過,這波訂單潮能否持續到第3、4季,則要看全球新冠疫苗施打狀況而定,他是抱持相當樂觀的態度。

許文憲也宣布,公會固定於偶數年舉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22)」,預計明年2、3月間首度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展覽規模達4,250個攤位。去年受疫情影響無法辦展,超過九成參展廠商都保留攤位訂金,無須再重新報名。

據了解,由台灣機械公會與外貿協會主辦的「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也因疫情影響將延到明年初舉行,預估攤位數約6,000個,屆時兩項展覽接續舉辦,盛況可期。

公會統計,台灣工具機今年1月出口值2.28億美元,月增10.6%、年增23.2%,顯示景氣已由谷底翻升;其中情況較好的是1月出口中國大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26%。

分析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包括今年1月較去年同期增加工作天數,且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正逐漸放緩,全球主要國家投資亦逐步增加,帶動我國工具機出口主要市場大幅增加,其中特別是大陸市場成長最多。

其餘出口成長的市場,還包括美國成長17%,土耳其成長20%,俄羅斯成長12%,越南成長73%,泰國成長40%,馬來西亞成長48%,澳洲成長83%等。

柯拔希:機械業黃金十年來臨

【2021-03-03 經濟日報 】

「台灣機械產業的黃金十年已經來臨!」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昨(2)日表示,台灣機械產業復甦力道強勁,他預期今年機械產業產值將上看1.2兆元,出口值則看增15%、挑戰300億美元(約新台幣8,360億元),雙創歷史新高。

柯拔希分析指出,台灣機械產業未來十年將有兩大成長力道:首先是美中貿易戰帶動的生產基地思維改變,東南亞等第二生產基地效應已逐步發酵,目前國內機械設備業的前二季訂單幾乎滿載,接單能見度甚至看到第3季。

其次是新冠疫情帶動的供應鏈思維改變,短供應鏈與自主供應鏈的興起已成趨勢,庫存水位也相對提高。以口罩為例,疫情發生前,大家只要買口罩即可,疫情發生後,大家想買的是口罩生產設備,自主生產所帶動的設備與原材料採購商機可期。

漢翔昨天舉行高教機原型機試飛,柯拔希說,漢翔配合國機國造,許多供應鏈都是台灣機械公司的會員廠商,台灣有自己的供應鏈後,能大幅降低成本,進一步增加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今年因有政府刺激內需與台商回流投資等利多,也帶動內需市場需求明顯提升。以擴大內需為例,政府採購約30億元工具機設備,就將在今年陸續交貨與認列。

機械公會統計,今年1月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為26.7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3.4%;以新台幣計約759.98億元、年增26.5%。值得注意的是,1月機械出口金額與年增率,兩者均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最高值。

柯拔希表示,雖受去年1月春節工作天數較少影響,今年1月成長幅度特別明顯,但出口值同創新高,顯示機械產業復甦力道強勁。

柯拔希說,目前機械業上半年季訂單明顯回溫,甚至有業者訂單已接到第3季。預期在國際疫苗施打率提升與疫情趨緩後,2021年整體機械設備出口值可望成長15%,全年出口有望再創新高。

展望未來,柯拔希指出,目前機械產業面臨缺工、缺料、缺櫃與匯率問題,政府都已陸續提出因應方案,他則建議今年8月將落日的產創條例智慧機械投資抵減,應該再延長五年,同時抵減比重也應由5%提高至15%,如此「廠商才有感」。

TPS成果專題

【TPS最前線】工業局與機械公會補助機械業推動TPS,本欄特別委請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團隊,訪問評審推薦的優良企業,分享第一線的專業觀察。

機械公會自2018年推動TPS精實管裡以來,已有許多成功的案例。
2020年開始承接經濟部工業局「機械產業精實管理/TPS補助計畫」,協助23家廠商申請補助,期待機械產業在跳躍到數位化的過程中,能透過TPS的磨練來打好功夫底子,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精實與升級。
透過109年計畫審查委員的推薦,本刊從3月號開始【TPS成果專題】,特別委請劉仁傑教授帶領的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團隊,訪問評審推薦的優良企業,分享第一線的專業觀察。受訪對象以每個公司的計畫主持人為主,相信可作為每家企業轉型時的參考。有意推動TPS的企業敬請持續關注。

台灣引興十年磨一劍-從TPS信徒邁向傳教士

經濟日報社論/卡位電動車產業 期待政府神助攻

【2021-02-28 經濟日報】

全球電動車產業正進入新一波躍起的浪潮。特斯拉的市值頻創新高,創辦人馬斯克擊敗多年來空頭的看衰;蘋果進軍電動車的計畫也逐漸揭露,相關被點名的業者股價均大漲回應;中國大陸廠商對電動車的投資更是積極。在電動車狂潮伊始,我政府與產業界必須提早布局、精確投放資源,才能趕在浪頭之前,而非隨波逐流。

這一波電動車熱潮的爆發始於特斯拉,特斯拉去年第4季股價不過400美元,今年初漲破800美元,雖然近期股價回落,但無疑已反映全球對電動車市場的期待。特斯拉股價大漲可從幾個面向來看,過去幾年特斯拉苦於出貨量的問題,空方部署了大量部位,但2019年底特斯拉上海廠啟用後,出貨量持續攀升,空方認輸回補進一步推升了特斯拉股價。

此波電動車商機的爆發有多重因素造成。在產業的外在大環境上,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美國重新返回巴黎氣候協定,代表抑制碳排放成為全球主流。在產業的內部環境上,包括車輛製造成本下滑、電池技術提升、充電環境營造等,讓消費者認為電動車已進入一個普羅消費的新階段,加上各國對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漸有共識,內外因素均讓電動車成為各業者不能忽視的新商機。

特斯拉在電動車的布局長達20年,但直到近三年才開始爆發,除了創新的技術外,關鍵是特斯拉創造了屬於自己的生態鏈,從研發、生產、銷售到售後服務,特斯拉均開創了不同於傳統汽車的生態系,特別是特斯拉擁有龐大的公路行駛大數據,在汽車邁向全自動駕駛或無人駕駛的下一階段時,特斯拉無疑擁有遠勝過其他競爭對手的資料量。

特斯拉創立之初在台灣展開研發與生產,這與台灣有完整的汽車、電子和工具機產業有關,即便特斯拉後來返回美國生產,但台灣已有多家產業成為特斯拉或電動車供應鏈的生產商。換言之,台灣在電動車產業供應鏈的布局已有近20年的資歷,在電動車進入新一輪普及浪潮時,我國的產業正加緊跟上,像是鴻海成立MIH聯盟,邀請裕隆等業者加入,凸顯我業者對代工與整車製造的雙重企圖心。

台灣業者在電動車市場已有多年布局,但政府的政策上相對保守,這一方面與政府的減少碳排政策進程不明,對燃油車退場的時間表立場反覆有關,另一方面相較於政府跨部會扶持半導體、綠能產業,政府在建立電動車產業環境、培育人才和法規環境上仍明顯不足,以致於台灣業者多數處於單打獨鬥,未能串連成為完整的電動車產業聚落。

台灣產業若要在電動車進入普及化前搶先卡位,政府、業者與學術界必須掌握三個關鍵。第一個是政府要訂出明確的電動車推動進程表,並將相關配套法規完備化,讓業者在擬定中長期計畫時有所依循。第二是要創造完善的電動車使用環境,取代現在依賴稅賦補助刺激電動車消費的模式,政府可參考美國政府的模式,在一定年限前將公部門用車全數改為電動車。第三個關鍵是儘速結合產學界的研發力量,讓我國在電動車關鍵零組件擁有一定比例的自主生產能力,同時培育出電動車高階技術的研發人才。

電動車產業花了20餘年練功,外界預測未來十年即將出現與燃油車商機的黃金交叉,台灣已擁有汽車、IT與工具機產業,不應只著眼於電動車代工商機,更應布局背後的儲能、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生態圈,這部分除了靠業者自身的努力,政策的支持、法規的配套與人才的養成更需要產官學共同合作,才能讓電動車產業成為台灣下一個明星產業。

印度鑽石業群聚促成長 盼台灣工具機業者參與

【2021-02-27 中央社】

世界最大、位於孟買的印度鑽石交易所,因新冠肺炎疫情於去年6月重新開張,交易所總裁梅塔看好未來前景,並強調願協助台灣鑽石切割等工具機業者到印度發展。

印度從非世界主要鑽石生產國,到現在一躍成為世界鑽石產業最重要的國家。在2010年開始營運、位於孟買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印度鑽石交易所(Bharat DiamondBourse)和鑽石交易園區,對促進印度鑽石產業的發展功不可沒。

印度鑽石交易所總裁梅塔(Anoop Mehta)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說,印度鑽石產業上世紀快速發展後,鑽石業界需要把產業鏈集中以提高效率。印度馬哈拉什特拉省(Maharashtra)提供孟買中央商業區一塊28英畝土地給印度鑽石產業,因而於1991年買下這塊地,開始發展印度最大的鑽石交易園區。

梅塔說,印度鑽石交易所和所在的鑽石交易園區於2010年開幕,園區內提供包括鑽石交易、GIA等鑽石認證、印度寶石學院(GII)的鑽石檢測服務與人員培訓、銀行、海關、餐廳和辦公文具等,所有鑽石產業鏈所需服務都在鑽石交易園區提供一站式服務,每天有4萬8000人在園區提供服務。鑽石從拋光、切割、認證、交易到出口,整個程序只要2到3個工作天。

他指出,過去印度鑽石產業鏈分散在各地,現在則透過園區讓所有產業鏈集中在一地,產業的營運效率大大提高,印度鑽石產業以每年20%的速度成長。

梅塔表示,目前印度已是全球最大的鑽石拋光和切割中心,每年進口鑽石原石約150億美元,出口鑽石約220億美元,利潤達60、70億美元,這還不包括其他相關利潤。印度鑽石拋光居全球占比逾92%,鑽石產業產值也占全球70%,可說只要涉足鑽石產業都需要與印度有所連結。

因鑽石交易園區每天交易額龐大,園區設有嚴密安全措施。印度鑽石交易所及園區安全主管賈薩米爾(Samir Jha)表示,園區內安裝350台閉路電視監控各個角落,未來預計增加到800台閉路電視,且園區9棟大樓和每個單位進出都安裝密碼與指紋、臉孔辨識出入管制系統,所有進出園區者的長相也都掃描存入安全數據庫,隨時可調出比對,連停車場也配備密碼鎖、防爆門等安全設施,讓進入園區的人可以安心交易。

梅塔坦承,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確實重創印度鑽石業,尤其去年3到6月在需求消失下幾乎停擺,但孟買鑽石交易園區和印度鑽石交易所去年6月重新開張後,剛開始僅占原人力10%到15%,以及與出口相關人員到園區工作,去年7月鑽石拋光與切割等相關製造也開始營運。

到今天,梅塔說,印度的鑽石製造產能已從剛開始的20%到25%恢復到100%,甚至達到110%,加上全球主要市場如美國、中國對鑽石需求大增,而需求仍緩慢成長的歐洲,預計下半年解除封鎖後也會變好。此外,鑽石交易所致力數位化平台建構,買家可透過網路平台尋找商品和交易,效率更加提升,預期未來5到7年,印度鑽石產業每年仍會持續成長。

談到台灣,梅塔表示,台灣每年都有鑽石買主到孟買的印度鑽石交易所採購,而台灣的精密和加工機械聞名世界,鑽石交易所願意協助這些台灣工具機廠商先到孟買參加鑽石產業展,且考察印度鑽石加工業使用的工具機需求,先找到訂單,再來考慮到印度組裝生產,印度鑽石交易所將提供必要協助,強化印台鑽石產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