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12 月 2023

工具機公會推減碳PCR 建立業界碳足跡計算標準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今天表示,第4季開始推展「產品類別規則」(PCR)相關作業,建立具公信力的工具機碳足跡計算範疇與規則,作為台灣工具機和零組件產業因應碳足跡計算的業界標準。

工具機公會透過新聞稿指出,「產品類別規則」依工具機主要產品類別為分類基準,初步鎖定綜合加工機、車床、鑽床/搪床/銑床/攻牙/螺紋、磨床、沖床、放電/雷射等6大類別,透過公會的委員會運作機制,進行碳足跡計算範疇與規則。

工具機公會表示,明年3月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 2024)將辦理綠色工具機節能標章評鑑,鼓勵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業者,投入綠色節能技術研發應用、導入國際節能標準(ISO),藉由觀摩參與廠商的綠色轉型經驗,提升台灣業者投入綠色技術或綠色製程的意願。

公會指出,10月1日歐盟正式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lear CompetitionAct, CCA)最快也將於明年生效,推動台灣工具機供應鏈綠色轉型,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

公會指出,今年與產業發展署、全國工業總會共同建置台灣第1條工具機減碳鏈,並鼓勵工具機與零組件大廠投入以大帶小減碳產業鏈,包括東台精機、台中精機、協易機械、永進機械、上銀科技等已有減碳成果。 工具機公會表示,今年也透過一系列溫室氣體盤查與碳足跡課程,幫助會員廠商建立碳排相關知識與計算碳足跡的能力。

無薪假再破萬人!製造業難降溫 一家工具機接續實施逾百人

無薪假人數又衝破萬人。勞動部今日發布最新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統計。目前有390家、10,231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26家、422人。主要是製造業中金屬機電業增加最多,包括一家工具接續實施逾百人,反映製造業無薪假情勢仍未見降溫訊號。

勞動部統計,製造業現有221家、9,186人實施無薪假,占全體無薪假人數高達九成,較上期增加18家、395人。

製造業四大業中,金屬機電業仍是重災區,目前有146家、6,051人實施無薪假,較上一期增加15家、403人;資訊電子業現有35家、1,924人實施無薪假,較上一期增加3家、63人。

化學工業則有19家、878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增加1家、5人。民生工業則有21家、333人實施無薪假,較上期減少一家、76人。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副司長王金蓉表示,製造業無薪假主要仍集中在金屬機電業,較上期增加403人,這期一家工具機接續通報實施100多人,月休4 天,實施至年底;其他多為中小型業者。

她並指出,民生工業則有一家從事玩具製造業70多人停止實施,但後續不排除再實施。 上期無薪假人數壓回至萬人以下,這期又回升至萬人以上。她分析,每月第二次發布統計,多少都會因月底效應(亦即實施到期)而呈人數減少現象,之後又會因勞資協商繼續實施,而使得人數回升。因此,製造業無薪假情勢未來發展,還要再觀察。

機械設備出口衰退擴大 顯示製造業對景氣仍觀望 採購縮手

產業景氣不樂觀。台灣機械公會昨日公布機械設備10月出口值23.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8.0%;累計今年前十月出口值243.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2%,年減幅度持續擴大,而以新台幣計價約7,563.06億元、年減12.6%。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台灣持續受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整體機械產業出口已連續15個月衰退,且10月出口衰退幅度擴大,顯示製造業對經濟發展仍多觀望,投資設備相對保守。其中,工具機產業10月出口金額僅2.02億美元,年減24.4%,且已連續九個月衰退。

半導體等電子設備10月出口金額4.32億美元,年增1.3%,且連續二個月呈現正成長,顯示半導體產業已逐漸回溫,預期設備需求將逐漸加大。

公會統計,前十月機械出口值前三大,依序為電子設備39.26億美元、占比16.1%,年減8.2%;檢量測設備37.93億美元、占比15.6%,年減6.9%;工具機21.81億美元、占比8.9%,年減12.8%。

前十月機械出口國前三大依序為中國大陸57.88億美元、占比23.7%;美國57.39億美元、占比23.5%;日本19.46億美元、占比8.0%。

魏燦文表示,機械設備為資本財,目前全球景氣觀望氣氛仍然濃厚,機械設備採購訂單競爭激烈,匯率成為影響接單能力的關鍵因素。雖然近期新台幣匯率出現下滑現象,但競爭對手國下滑幅度更大,尤其日圓匯率一度觸及151日圓兌1美元的低點。 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走勢相較亞洲競爭對手國明顯強勢,至11月初累計新台幣匯率僅貶值5.78%。

日圓貶不停 機械業:訂單被日商搶光

日圓眨破151關卡,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昨日大嘆:「真的很糟糕。」台灣工具機與日本價差愈來愈接近,「訂單都快被日商搶光了」,他強烈建議央行,至少要讓新台幣貶到35元,才能救台灣的出口。

和大(1536)集團董事長沈國榮更悲觀,他認為,日圓匯率還會再貶,明年景氣看來不會好,「大家要有過寒冬的心理準備」。沈國榮不諱言,全球經濟大環境不佳,以巴戰爭變數太大,最近客戶訂單沒減少,出貨卻一延再延,預期景氣可能要延到明年第3季才會好轉。

魏燦文指出,俄烏戰爭尚未停歇,近期以巴戰爭又起,地緣政治衝突加劇,企業不敢投資添購設備,如今主要競爭對手國之一日本又讓日圓大貶,台灣工具機出口競爭力面臨更嚴峻挑戰。 統計台灣機械設備前三季出口值220.4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1%;其中工具機前三季出口值19.7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1.4%。

創新平台/AI精準製造 助攻工具機業

工具機是台灣重要的出口產業,根據機械公會統計,2022年全球工具機產值為877億美元,近年隨著智慧化、AI技術發展,工具機市場對於客製化、高精度加工需求大增。

不過,現行工具機業較缺乏科學化調機方法,導致性能與精準度無法提升,以符合高精度加工市場需求。

為此,工研院團隊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補助下,導入AI人工智慧,透過整合工件外型特徵、加工振動訊號感測蒐集、加工紋路辨識等能力,開發出「AI優化精準製造技術」,幫助工具機業打入高值化市場。

工研院智慧機械科技中心組長王仁傑表示,國內工具機業者多以中小企業為主,面對高加工精度市場需求,轉型所需成本與資源較難負荷,因此,相關市場都被德國、日本等國外廠商壟斷,對國內廠商出口市場帶來莫大挑戰。

為了打破此痛點,工研院整合院內五個研究單位,組成跨領域團隊,耗時兩年時間成功打造出一條龍的加工技術解決方案。

王仁傑觀察,團隊大多為機械業背景,在硬件開發上十分專業,但想要研發出優秀軟體或程式的確是不小挑戰,偏偏這項技術必須虛實整合並有大量AI元素,導致開發過程困難重重。

但研究團隊沒有就此放棄,決定導入外部跨領域人才,結合工研院五單位的技術以及機械、資通訊等專長人才,攜手合作集思廣益找出解方。

雖然在過程中意見偶有分歧,但每個人都有共同目標,就是要幫助台灣工具機業轉型升級,成為國際市場關鍵一份子,歷經多次技術測試與驗證,才成功開發出這項技術。

AI優化精準製造技術不但能讓工具機設備加工精度從20微米提升至5微米,符合高階半導體領域等加工市場需求,更兼具高度客製化、不受環境溫控影響兩大優勢。

該技術能精準於30分鐘完成調機,相比過往需14天整整快了百倍之多,讓設備能夠快速調整以符合客製化加工需求,並且不受溫控影響,無須在特定實驗室的環境下才能執行,就能達成高精度要求,大幅降低環境建置成本與維護支出,有利於廠商搶攻國際市場。

技術研發成功後,獲得許多國內廠商關注,王仁傑回憶,當時高鋒工業正準備搶入高階鍛造輪圈加工,但在效能與精度上遇到挑戰,特別找上工研院團隊,雙方共同合作促使鍛造鋁輪圈切削效能提高20%,相關成果更間接協助廠商打入美系電動車龍頭廠供應鏈。未來該技術也可望應用在半導體、光學模組等高階加工領域上,幫助工具機業搶攻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