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設備產值明年看增1成 土耳其工具機進口MIT居冠

【2021-11-04 中央社】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今天預估,明年台灣機械設備產值可達新台幣1兆2117.03億元,年成長10.2%,今年前9月中國、美國、土耳其為前3大出口市場,台灣穩占土耳其工具機進口額第一大國家,業者可積極布局土耳其市場。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今天下午舉行「眺望–2022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機械場次,產科國際所機械與製造系統研究部經理邱琬雯預估,今年台灣機械設備產值可到1兆989.37億元,較去年9061.37億元成長21%,預估明年相關產值可達1兆2117.03億元,年成長10.2%。

展望明年機械業趨勢,邱琬雯指出,世界COVID-19疫情仍反覆不定,遠距運作模式不間斷,將持續帶動工業機器人、服務型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半導體設備需求持續成長;淨零碳排趨勢帶動電動車產業,將是工具機重要應用市場及挑戰。

邱琬雯表示,美中貿易戰和疫情也使全球供應鏈產生變化,台灣機械業也要面對雙邊或多邊貿易協議影響,以及原物料漲價、限電以及能源等變數。

觀察台灣工具機產品出口前3大市場,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陳佳盟指出,今年前9月中國排名第一,累計出口金額比重約33.7%,美國排名第2占比約11.7%,土耳其排名第3占比約9%;出口產品前3大包括綜合加工機,車床以及鍛壓、沖壓成型工具機。

陳佳盟分析,去年土耳其工具機第1大進口國就是台灣,占去年土耳其工具機進口金額比重24.6%,領先德國占比15.8%以及義大利占比12%;今年前9月台灣持續穩占土耳其工具機進口額第1大國家,較去年同期成長41.5%。

工研院指出,土耳其汽車產業在疫情影響下復原迅速,例如日系車廠在當地的廠區持續維持兩班生產,土耳其也是全球航空零配件的生產重鎮,航空業復甦對於工具機需求有加分效果。

機械業響應政府調薪 強調薪資是優化人才關鍵

【2021-11-02 經濟日報】

今年台灣經濟表現亮眼,出口不斷創新高,行政院日前拍板111年度調升軍公教待遇,產業紛紛響應支持。機械產業是台灣第三個兆元產業,也是台灣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因此紛紛響應政府調薪政策。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今(2)日表示,企業要長久經營,必須養成優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而留住人才的關鍵之一當然在薪資,強調薪資是台灣企業經營上可強化的致勝關鍵。

此次政府以台灣經濟表現亮眼,進而調升軍公教人員薪資,無非也是肯定軍公教人員在這兩年疫 情中堅守崗位,為台灣人民的付出與整體經濟的貢獻。

魏燦文指出,今年前九月台灣機械業銷售額增加近30%,若外銷以新台幣計價,預估可成長21%以上。雖然今年業績成長亮眼,但因匯率及原物料波動已造成企業獲利降低。

然而,機械業者本著照顧員工的心理,包括工具機、橡塑膠機等業者均已紛紛決定調薪。以鳯記公司為例,已率先調漲8%,除感謝員工與公司共同度過疫情難關外,接下來也將繼續共同挑戰疫情後的新契機。

魏燦文表示,企業長久經營之道,最終還是要建立在企業盈餘與員工分享的健全調薪制度上。

倘若企業年年能依企業盈餘與員工共享的話,當企業在面對外在環境變化,在經營上面臨問題與挑戰時,員工也必能共體時艱予以理解,如此公司所承受的經營壓力相對可緩解,畢竟企業的社會責任,最終還是要以提供員工穩定的工作機會為主。

魏燦文說,此次政府調漲軍公教人員薪資之際,機械業也能以留住優秀人才為重點,重新審視公司薪資制度是否有與時俱進,配合現今環境進行優化,進而提升企業的體質與國際競爭力。

台灣工具機產業接單爆滿+科技員搶才 員工加薪逾5%

【2021-10-29 聯合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今天說,全球主要消費市場逐漸復甦,台灣工具機產業今年景氣復甦復甦接單爆滿,今年1到9月出口值大幅成長24.8%,又面臨高科技公司搶人,業者配合政府加薪政策,已第一波調薪留住人才,產業平均加薪幅度5%。 

許文憲預估,在歐美市場持續復甦下,明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可望延續今年熱度,工具機公會預估,明年台灣工具機出口值年成長可達30%。 

許文憲認為,在明年產業景氣持續看好,尤其美國多樣化刺激政策下帶動投資需求,另外在歐洲市場今年隨疫情減緩,市場需求逐步回升,預計明年在供應鏈重新布局下,工具機需求也會持續增加。 

許文憲表示,台灣工具機產業接單爆滿、需才殷切,願意配合政府加薪政策,擔任產業加薪領頭羊,為員工在明年加薪,平均加薪幅度更可望超過今年的5%,連續兩年為員工加薪。 

許文憲呼籲各行各業的老闆,落實經濟成果與全民共享、將企業盈餘與員工共享的精神,做好員工的照顧,善盡企業責任,為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祥和,盡一份心力。 

工業生產指數 創高

【2021-10-26 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5)日公布9月工業生產指數為138.97,年增12.2%,9月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41.01,年增12.7%;兩指數均創歷年單月新高及「連20紅」。統計處也提前報佳音,依照台灣外銷愈到年底愈旺趨勢,今年有望突破歷年新高。 

另外,今年第3季工業生產指數為136.44,年增12.7%;第3季製造業生產指數為137.96,年增14.1%。兩指數均創歷年單季新高,創連九季正成長。 

統計處昨預估,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將年增15.6%至17.4%,有望再創高。對於2021年整年工業生產是否可能拿下歷史新高,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說,今年前九月累計製造業生產指數已經到132.24,相較於去年同期平均是117.15,領先幅度大,認為即使11、12月都持平,仍舊會創歷年新高。 

電子業方面,因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新品接續推出,加上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等新興科技應用續燒,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178.56,積體電路業生產指數207.91,雙雙創下單月新高;液晶面板及其組件業則因受惠大尺寸面板需求持續增加,年增18.5%。 

而在傳統產業,機械設備業因全球景氣穩步復甦,廠商設備投資意願提升,帶動機械傳動設備、工具機等持續增產,9月生產指數為132.37,年增24.5%。 

機械業逆風 出口罩陰霾

【2021-10-13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設備今年前三季出口續創新高,不過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昨(12)日提出警告,中國大陸近期拉閘限電進行能耗雙控,已使各項原物料漲幅加劇,關鍵零組件交期也跟著拉長,恐影響機械設備第4季的生產與出口。 

魏燦文指出,大陸近期進行能耗雙控,使耗能較大的鋼鐵材料生產減少,鋼材價格仍居高不下。部分電子產品也受限電波及而停工,讓關鍵伺服馬達、控制器等交貨期更長、更難預料,勢將影響機械設備第4季的備貨與出貨安排。 

魏燦文以控制器為例,過去控制器交期約半個月到二個月,如今受限電、缺晶片及運輸不易等因素影響,拉長為半年以上。市場傳出,工具機廠交不出貨,有不少客戶趁機要求降價、甚至取消訂單,廠商叫苦連天。 

魏燦文預估,機械設備第4季出口可能較第3季略減,全年出口年增幅度約25%,出口值上看32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機械設備第3季出口值84.58億元,季增3.2%、年增33.1%。 

機械公會公布機械設備前三季出口值242.12億美元、年增29.2%;以新台幣計價為6,799.22億元、年增21.5%,續創歷史同期新高。機械設備已連續九個月出口均為兩位數增長,顯示台灣機械產業景氣穩定復甦。 

台灣機械9月出口26.90億美元、年增28.1%,以新台幣計746.68億元、年增20.8%;這是自去年9月起連續13個月年增表現,出口持續暢旺,但與8月出口值29.67億美元相比,則是月減9.3%。 

魏燦文指出,今年8月出口創自美中貿易戰以來,出口值與成長率雙雙新高紀錄後,9月出口略微減2.77億美元。機械產業出口也受到新台幣升值、原物料上漲與航運成本高漲等三項不利因素影響,對於後續出口影響程度有待觀察。 

近期美元雖然轉強,亞洲各國匯率走跌,但台灣相較競爭對手國日本、南韓與大陸等仍是跌幅最少。觀察今年匯率變化,截至10月8日止,新台幣升值1.61%,人民幣升值1.32%;但韓元貶值已達10.36%,日圓也貶值8.70%。 

魏燦文指出,台灣與日、韓等國在出口上的不利競爭條件正加速擴大,匯差已達約10%至12%,政府對於穩定匯率並維持與競爭對手國間之出口競爭力應有更積極作為。 

台工具機產值看增3成 2030年目標全球占比8%

【2021-10-06 中央社】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產值成長幅度3成「沒問題」,透過首次公布產業白皮書,期許2030年台灣工具機產值在全球比重提升到8%。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今天上午舉辦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發布記者會,這是工具機公會成立超過15年來推出的第1本產業白皮書。 

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指出,工具機是產業製造之母,包括半導體、綠能、3C等產業都需要工具機,他表示此次白皮書發表,主要有三個重點,首先工具機產業對台灣貢獻以及附加價值高,希望政府成為後盾;其次工具機未來不是看毛利,而是朝向自動化和智慧化、以及高附加價值階段發展;再者現在是智慧化時代,控制器和軟體統一規格、降低成本是關鍵。 

許文憲指出,白皮書以2030年為里程碑,期許擴大台灣工具機產值在全球比重提升到8%,工具機整機廠附加價值率提升30%到32%。 

展望今年產業表現,許文憲表示,今年前8月台灣工具機產業產值較去年同期成長25%,預估今年目標成長幅度3成「沒問題」。儘管今年工具機產業成長,不過仍有海運貨櫃費用漲價、原物料價格上漲、以及缺工等變數。 

工具機公會向政府提出六大建言,包括技術研發與產品和服務創新、國際市場拓展、國內市場拓展、企業營運能力提升、產業人力資源建構、以及其他領域政策建議等。 

公會表示,台灣是全球出口前5大、生產前7大的工具機市場,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出口總額可近27億美元,較去年成長起碼25%幅度,預期明年台灣工具機出口成長幅度可到30%,回到2018年至2019年水準。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發布《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

【2021-10-06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今(6)日發布《2021工具機產業白皮書》,強調以「台灣智造引領未來」為主題,期盼能透過白皮書的政策建言,完備工具機生態系,並加速台灣工具機產業朝向高值化發展。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說,工具機產業白皮書以2030年為里程碑,藉由產業與政府資源的整合,期許擴大台灣工具機產值全球占比,由目前的4.7%拉升至8%以上,工具機整機廠附加價值率一舉提升30%至32%,以「升產值」、「創價值」及「強競爭」為台灣產業拚搏全世界做準備。 

「台灣工具機過去都是默默耕耘,現在要開始打群架了!」許文憲說,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逾70年,歷經波瀾變化,卻也在挫折中展現強勁的產業靭性,建立完整供應鏈體系的產業聚落,這也是公會選定今年推出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的契機。 

由於這是工具機公會成立15年來所推出的第一本產業白皮書,引發產官學研界高度關注,包括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葉哲良、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國際貿易局主任秘書戴婉蓉等人都到場見證。 

沈榮津致詞指出,台灣是全球工具機前五大出口國、前七大生產國,是國家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工具機產業白皮書的提出,可作為未來政府擬定智慧機械相關政策的參考借鑑,也期盼透過白皮書的啓發,帶動台灣充沛的工具機產業生命力,成為推動台灣打贏世界盃的力量。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全球防疫物資供應緊缺,工具機公會號召會員廠商迅速投入口罩機生產,臨危受命在40天內完成92條產線及1週內完成300支防偽滾輪,協助政府整備防疫物資,由工具機產業業者的齊心協力,展現出深厚的產業技術能量及對國家製造業的重要性。 

許文憲表示,過去工具機公會常在不同場合為產業發聲、協助政府推動產業政策,例如「2021年全國工業總會白皮書」的「協助本土產業鏈數位轉型與跨界整合」議題中,就收納工具機公會提出的工具機面對後疫情的國際新競爭模式建言。 

為了更聚焦工具機產業對強化國家製造業的可能性,以及產業未來發展性,工具機公會決定在今年正式發布第一本專屬工具機產業的白皮書。 

白皮書中不僅針對工具機產業鏈進行競爭力剖析,也就不同的應用產業如汽車、半導體、航太、能源設備等產業趨勢進行探討,希望藉此讓各界更瞭解工具機產業扮演角色,促進跨產業合作,讓產業之間從零合到融合,創造更多商機。 

綜觀整體產業能量及發展環境,工具機公會向政府提出六大策略建言,分別為「技術研發與產品、服務創新」、「國際市場拓展」、「國內市場拓展」、「企業營運能力提升」、「產業人力資源建構」及「其他領域政策建議」。 

就技術研發與產品、服務創新而言,從加大工業基礎技術研發開始,據此規劃中長期工業基礎技術研發規範,以深化關鍵技術,來因應產業升級轉型與智慧化需求。 

六大策略相互扣合,希望政府能夠支持產業持續布建與優化國家製造業環境,提升台灣在全球工具機產業影響力。 

許文憲強調,產業發展與政府的強力支持是相輔相成的,未來希望政府能持續挹注資源,在提升工具機產業高值化的路上相伴,他也樂觀期待,工具機產業能成為台灣另一座護國神山。 

【2021年01月15日】台灣工作機械情報

  • 台湾工作機械産業におけるエコシステムの発展

2000年までには、台湾中部地域に根付いた地域内の主体間の相互協働ネットワークによって、低・中価格の製品分野で大きな成長を成し遂げてきた。、最近、日本等海外企業との提携を強化し、特に中国市場の顧客へのソリューション提案を通じて、本格的顧客価値創造へ目を向けるようになった。1990年までは最終組立企業を中心とする中心企業、そして原材料・部品などを供給する協力部品企業間で水平的分業システムが形成された。そのシステムの下で、実際のモノの流れを見れば協力企業間を移動しながら加工され、最終的に組立ラインに納入され、組立される。その際、部品の設計は完成メーカーが担当し、その情報は順次協力企業に送られ、加工が行われる仕組みである。

台灣工作機械情報1月

企業數位化 突破疫情干擾

【2021-09-26 經濟日報】

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停歇,已造成各國經濟普遍呈現大幅衰退,幾乎所有產業都受到波及。即使歐美地區因為普遍施打疫苗,疫情有趨緩現象;但變種病毒的威脅仍在,全球供應鏈持續受到威脅。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組長熊治民分析,因疫情嚴重衝擊產業運作的幾個層面,包括供應鏈中斷、人力資源不足、市場萎縮及供需失衡、跨國商務運作受阻、物流運輸能量受限等,「顯示出不確定性已成為產業的新常態」。

其中供應鏈斷鏈已成為全球普遍面臨的瓶頸。法國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在2020年9至10月時,針對歐美、印度、中國大陸等11個國家,年營收10億美元以上的1,000家企業廠商進行調查,在需求規畫、外部採購、生產、倉儲與配送與銷售,有67%以上廠商受到影響,上游原物料採購有74%遭遇零組件與原物料缺乏,以及交貨延遲、交期延長狀況。

工研院IEK Consulting認為,疫情短期內不會結束,將持續影響製造業。製造業工廠運作仍須維持防疫措施,以免造成產線再次停擺。因此自動化、物聯網等科技,便是企業實現遠距監控及維運、提升生產力的手段。

面對美中貿易戰的衝突持續,可預期製造業及供應鏈將加速進行去中國化,全球人力成本仍相當波動;加上疫情造成的全球供應鏈中斷,使各國體認到建立自主供應鏈的重要性,先進國家紛紛提出製造業回流的政策,企業可趁此機會導入無人或低人力需求的智慧工廠,降低新興國家勞動成本的優勢。

隨著「零距離經濟」興起,帶動電子商務市場大爆發,不僅民眾消費型態轉變,平台技術及數位科技也改變業者的銷售模式,業者可透過數據分析了解客戶的需求及喜好,優化產品與服務,或是提供客製化產品打造差異化。製造業也面臨小量多樣需求及高度客製化生產趨勢,新產品上市速度加快,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縮短,透過自動化、數位化製程,可有效提升生產的靈活性與彈性。

面對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建立第二生產地的趨勢,企業導入數位化不僅只是提升產線效率或品質良率而已,更是建構自身適應力以及韌性的最佳解方。

而企業運用數位科技,全方位強化產業生態鏈與自身體質,工研院IEK Consulting認為,可從四大面向進行:首先是「智慧化決策」,用智慧技術輔助專業經驗,加速精準決策流程,並確保資訊安全;例如,半導體大廠利用AI機器學習、自動優化生產參數,預測生產變異與做出智慧化自主決策,以縮短跨廠區量產學習曲線,且10%關鍵資訊實施要用才傳、用過立即刪除的「不落地」措施,降低資安風險。

第二是「零接觸防疫」,以自動化作業、智慧機器人打造零接觸環境,取代人員現場作業;因應疫情,電競電腦品牌大廠開發自動化台車,可以依照環境與功能需求,提供送餐、消毒等服務,節省照顧人員來回奔波的人力,後台AI還會自動搜集數據,進行空氣品質監測、主動啟動UVC紫外線殺菌消毒,適用於醫療照顧等場域。

第三是「不間斷營運」,藉數位科技或3D列印克服距離,讓生產不斷料、機器不停運、服務不中斷;疫情期間多國採邊境封閉,半導體設備工程師透過混合實境(MR)裝置,將現場畫面同步傳至荷蘭、美國和台灣,三地工程師總動員執行遠距裝機,以持續維護客戶端的機台產能,也重新定義工作型態。

最後是「分散式製造」,建構全時、全域、全連結生產與調度,在地支援客戶所需;日本工具機大廠在疫情期間於全球154個據點,提供全時全域的備品零件服務,確保其快速移地生產,台灣工具機業者也依客戶需求,將模具與零組件移地生產,並在地提供技術支援,分散式製造降低衝擊。

市調機構研究指出,疫情加速全球企業展開數位轉型,2020年製造業數位轉型的市場規模為463.1億美元,到2025時將達到1,130.9億美元。

製造業走向數位轉型可說是勢在必行。IEK Consulting也提醒,數位轉型的重點不在於數位,而在於轉型,除導入數位化工具,更需整合跨域科技來開創新的產品與服務,建立商業模式,讓企業競爭力更上一層樓。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產科國際所)於2018年8月成立,集成全方位的產業研究及國際合作推動團隊,結合工研院強大的技術專家為後盾,並鏈結歐美日等駐外據點的國際網脈,以「促進台灣產業科技創新與價值提升」為願景,致力於協助台灣產業轉型升級,以科技帶動跨域創新,以服務提升台灣價值,進而成為全球生態的關鍵夥伴。

工具機大展二合一 明年登場

【2021-09-15 經濟日報】

國內兩大工具機展「台北國際工具機展(TIMTOS)」與「台灣國際工具機展(TMTS)」將於2022年首次攜手聯盟,於2月21日至26日在台北盛大舉行,外貿協會預期,將可創造一加一大於二的展覽效益。

據了解,兩展聯展總攤位數將超過5,000個,規模為史上新高,機械公會希望政府放寬國外客戶入境規範,只要疫苗注射二劑、持有疫苗護照即可入境,以帶動買氣。

「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是貿協與台灣機械公會共同主辦,「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則是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主辦。昨(14)日在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協調下,促成兩展三方以聯名辦理方式合作,秉持共同維護台灣工具機產業國際形象的原則合作,以達成台灣工具機產業大團結,共同掌握國際工具機產業復甦契機。

今年前八月台灣工具機累計出口金額為17.55億美元,年增22.2%。台灣兩大工具機展覽主辦單位達成共識,將於明年2月聯名展出,攜手為台灣工具機業者掌握國際商機。

貿協指出,兩大展多年分別在台北及台中展出,各具展覽特色,規模也逐屆成長,但受疫情等影響,「TIMTOS 2021」及「TMTS 2020」都改以線上展方式呈現。今年全球工具機產業景氣復甦、需求升高,業界對於實體展覽也殷切期盼。貿協指出,明年兩展聯合展出內容除金屬切削工具機、綜合加工機及金屬成型工具機外,也將展出各式智慧機械。貿協說,「智慧機械」為行政院5+2產業創新政策之一,TIMTOS及TMTS的聯盟,將更完整呈現我國智慧機械研發成果,進一步帶動其他產業發展。 台灣工具機產業明年在兩大展覽聯合舉辦下,可望集結產業各方資源及動能,提升對參展商及參觀者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