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1 工商時報】調適市場變數 成就質量型製造

【2014.10.11 工商時報】

質量型製造模式,是一種不依賴數量或規模等低成本效果,從真正滿足顧客需求取得附加價值的製造模式。「站在顧客價值創造觀點思考製造體系」,是最大特色。從過去40年的最終市場價格變化出發,探討製造產業的本質;從顧客價值與企業競爭優勢的關聯,思考高顧客價值的追求與洞察,並導出質量型製造模式的核心主張。

台灣先進企業的組裝與加工現場,他們知道沒有SOP的基礎,就沒有穩定的排程與供料;沒有料車,代表這家企業還停留在待料、缺料、堆積、尋找、搬運等浪費充斥的階段。質量型製造模式的重要特色,就在於調適市場的不確定性。不依賴預測,迅速掌握顧客需求,創造差異化價值。

產品開發價值來自兩個的原點。第一,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在企劃與設計過程反映顧客使用價值與使用情境的脈絡價值。諸如達成安全、易使用、易維護、低生命週期成本與舒適職場等。

第二,站在製作者的角度,充分考量達成設計功能前提下的易製性,如減少零件個數、易加工、易組裝、精度易掌握等。

(摘自本書第11章)

1011

朱志洋圓夢 推友嘉稱霸全球

【2014/10/07 經濟日報】

「我希望友嘉能夠成為全球第一大工具機製造集團,為台灣爭一口氣!」友嘉總裁朱志洋宣布,集團除了持續推動海外併購之外,還要成立控股公司回台上市,他說這是要圓心中一個夢,並逐夢踏實。

台灣是全球第五大工具機製造國、第四大出口國;然而,近幾年在韓國急起直追之下,地位岌岌可危。朱志洋始終認為,台灣工具機欠缺大型旗艦級企業,足以帶領整體產業在全球市場衝鋒陷陣。

吸納全球人才 規模茁壯

朱志洋表示,要實現成為「全球第一」的夢,必須加速海外布局,同時吸納全球人才。而逐夢踏實的關鍵,就在於推動控股上市。友嘉集團旗下友佳國際,早在4年前即回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上市。志洋指出,友嘉董事會已作成決議,今年底將完成集團旗下各子公司重組,隨後成立「友嘉實業控股公司」,並訂2017年初回台上市。

朱志洋強調,友嘉將以「兩岸最大自動化系統公司」回台上市,因為集團目前60%的業務均屬自動化這塊領域,包括機器人、整廠自動化、自動倉儲及搬運系統、航太等,屆時營業規模至少超過500億元。朱志洋強調,友嘉集團跟台灣工具機廠不一樣,以工具機事業群為例,目前擁有26個品牌、40個生產基地,遍布全球九大機械製造國。

國內大部分同業都沒有海外這一塊,友嘉海外併購或合資的20幾家企業,一年就為集團貢獻近200億元營收,友嘉大陸一年也為挹注160餘億元。友嘉工具機事業群旗下26個品牌,過去是虛擬控股,包括聯合採購、協同開發新產品;現在則要透過全球控股,讓員工及主管配股、分紅,打破集團各子公司本位主義,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

智能生產基地 落腳台中

在朱志洋的規劃藍圖中,友嘉不只要成為世界第一,他還希望在台灣打造一個具備最現代化、智能化的生產基地,這座全球營運及生產總部未來將落腳台中,投資金額超過百億元。朱志洋也不諱言,友嘉以大型自動化公司上市,可大幅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化人才的目光。

事實上,因應集團持續擴充,友嘉稍早才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合作,成立「友嘉集團國際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學院」,全面啟動人才培育計畫。這也是友嘉繼大陸杭州「友嘉機電學院」之後,第二個人才培育基地,充分展現加碼投資台灣的決心。友嘉在大陸,主要與杭州下沙經濟開發區的浙江職業技術學院合作,以該校機械設計製造、模具設計與製造等七個科系為基礎,合併成立友嘉機電學院,累計畢業生已逾4,000人,友嘉則在其中擇優聘用。

友嘉與虎尾科大的產學合作計畫,今年初期有2班共80名學生,除修習學院學程,還需修讀英文、日文、德文、韓文等第二外語,未來也將朝向自動化、機器人、3D列印等領域,共同研發新產品。朱志洋說,學生自產業學院畢業後,集團將優先留用,提供國際發展平台讓學生有機會發揮,也不限在國內服務,且學生可派駐如美國、德國、義大利、韓國、日本、中國、俄羅斯等海外投資子公司上班。

另在產品研發上,位於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規劃的「經濟部中台灣創新園區」日前落成啟用,友嘉已率先表態將進駐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在此從事航太、汽車、軌道及智慧機器人等相關設備產品的研發。

製造服務經濟 翻轉供應鏈版圖

【2014.10.01 工商時報 】

劉仁傑、陳國民

這可能是一場自瓦特蒸汽機革命後,最重要的製造業全面改革!過去逐成本而居的製造經濟,現在以驚人速度回流到高人力及土地成本的美國與日本,消費需求也往高階產品靠攏,將改造全球的製造經濟,朝以服務為核心的經營模式轉移,進而翻轉傳統由原物料到零組件的供應鏈版圖,製造業將從此更名「製造服務業」。

進入21世紀,全球呈現2個史無前例的特徵。

一是全球GDP 快速增長,從1990年代後期穩定的30兆美元,在2011年飆升到69兆美元;另一是多數產業都呈現商品供給過剩,企業環境調適的問題,產業價值鏈與功能面臨崩解。

麥肯錫與波士頓兩大顧問公司,分別以「產業流程再設計」(industrial process redesign)與「解構」(deconstruction)來形容。

Read more

【MA雜誌64期】2014年09月 東海精實管理專欄《全球製造回流趨勢與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

文 / 劉仁傑

中國沿海地區的經營環境劇變、美國國內的社會期待,引發製造業回流美國風潮。更宏觀
的說,一個世界工廠大移轉的新趨勢,宣告啟動。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不再只是朝向薪資更
低的新興工業國移動,一股朝向先進國或原投資國的「製造回流(reshoring)」、工業革命後最大規模的世界工廠移轉,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本文聚焦在新近完成的大陸台商工具機企業現況調查,並從全球製造回流趨勢觀點,加以檢視。同時,介紹所屬團隊新近完成的製造產業價值創造模式,思考台灣工具機企業的發展方向。

Read more

台幣日圓貶 影響汽車零件工具機

【2014/09/20 中央社】

新台幣和日圓趨貶,美元走強。整體觀察,對工具機和汽車零組件台廠互有利弊。新台幣貶值有利台廠出口,日圓走貶可降低採購成本,但應留意日本工具機價格競爭力。

美元近來緩步上揚,高檔盤整。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利率會議宣示將維持低利率一段時間,帶動美元續強,加上近來日圓、韓元等亞幣貶值,出口商賣美元,新台幣趨貶。

整體觀察,新台幣貶值,相對有利出口為主的工具機和汽車零配件台廠。日圓走貶,也有利降低部分台廠採購工具機零組件的成本壓力。

例如汽車傳動系統製造廠和大,法人指出,和大出貨6成以上採美元計價,付款多採用新台幣,目前匯率走勢相對有利,加上和大的部分生產線研磨加工設備,向日本廠商採購,日圓走貶有利減緩和大資本支出。

法人預估,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若貶值3%,和大毛利率約可提升2%。

汽車零配件大廠東陽可望受惠新台幣趨貶效應。法人指出,東陽出貨多以美元報價,大部分原物料在台灣採購,預估新台幣若貶1元,東陽可提升獲利約新台幣9000萬元。

車燈大廠堤維西可望因新台幣貶值進補。法人表示,堤維西在台灣96%比重產品以出口為主,台灣堤維西美元經常部位約6000萬到7000萬美元,若新台幣貶值1角,預計台灣堤維西約有新台幣600萬到700萬元的匯兌收益。

工具機廠商東台有機會受惠日圓貶值。法人指出,東台部分車床和綜合加工機的關鍵零組件,向日商採購,日圓走貶有利東台降低採購成本,預期東台第3季匯兌收益可望轉正。

業界人士指出,大部分工具機台廠出貨以美元計價,新台幣走貶對台廠相對有利。

不願具名的工具機產業人士表示,從工具機產品來看,本國貨幣不能比競爭國家強勢,否則將影響產品價格競爭力。匯率波動也不能太大,對長期接單會有影響,期盼新台幣匯率走勢穩定。

觀察日圓貶勢,產業人士指出,日圓兌美元貶值幅度若大於新台幣,對台灣工具機產業比較不利。日本是全球外銷工具機產品排名前兩大的國家,與德國相互競爭。整體來看,日圓趨貶有利日本工具機產品出口競爭力,價格操作更有彈性。

產業人士舉例,在東南亞地區,台灣工具機業者已感受到日圓貶值提升日本工具機價格競爭力所帶來的壓力。

另一方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近期相對走揚,有助提升部分工具機和汽車零配件台廠匯兌收益。

例如氣動元件大廠F-亞德,法人表示,人民幣是F-亞德主要功能性貨幣,公司高達88%業績在中國大陸,F-亞德目前淨負債約1.3億到1.4億美元,人民幣兌美元上揚,有機會提升F-亞德業外收益表現。

車燈大廠堤維西積極布局中國大陸OEM市場,中國大陸占堤維西集團整體業績比重近30%。法人指出,人民幣走揚,堤維西認列收益相對有利。

新台幣和日圓趨貶,人民幣走強,對工具機和汽車零組件台廠影響互有利弊,需考量個別廠商進出口狀況、實際出貨計價、採購成本、匯兌避險、同業競爭態勢等因素。匯率穩定有助台廠長期接單,但應留意日圓趨貶對日本工具機價格競爭力的拉抬效應。

台工具機產業參加德金屬加工展

【2014/09/19 中央社】

台灣工具機產業參加16日至20日在德國南部工業重鎮斯圖加特舉行的金屬加工展(AMB),慕尼黑台灣貿易中心特別於17日在會場舉辦產品發表會,介紹工具機及工業自動化設備。

台貿中心主任李劍虹指出,本屆AMB展共有來自27國1300多家廠商參展,台灣廠商含當地代理商共計25家參展,為第5大參展國。

他表示,台灣為德國工具機第9大進口來源,今年上半年德國自台灣進口產品總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14%,台灣關鍵零組件對德國工具機產業扮演重要角色。

除零組件外,台灣整機廠在這次展覽也精銳盡出。工具機大廠永進機械提供高效能的加工中心機,主要應用於航太與汽車產業,提供精密模具、燈模等汽車零件進行加工,具有高速、高精準度等特性;麗馳憑藉著為歐洲工具機廠OEM的經驗,成為義德日等國的最佳夥伴;達佛羅尖端科技五軸加工機,也提供大型汽車零件精密多軸同動加工技術。

另外,台灣展館也設置加工應用展示攤位,以「多軸精密加工」、「智慧化高效能加工」、「高效率、高精度加工」、「高精密組裝定位」4大主題展示台灣加工技術水準。

產品發表會上,上銀科技、世聖精機、永進機械、麗馳科技及達佛羅企業等5家廠商發表新機。包括機械專業雜誌等媒體代表和國際買主有40人與會。

台灣製造業面對世界新趨勢應如何佈局-《世界工廠大移轉》趨勢研討會

ee873d75d6a24320828f95bcb235eb64

開始時間:2014-10-02 19:00

結束時間:2014-10-02 21:00

地點: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台大集思會館─蘇格拉底廳))

報名網址:http://www.accupass.com/go/ha0056

活動介紹:

世界工廠不再往「最低成本國」移動,他們最重要的外包來源是顧客

■當中國忙著缷下「世界工廠」中心之後,他們曾經輝煌的製造業將往哪裡布局?

■為什麼過去「逐成本而居」的製造經濟,現在正無聲無息卻又以驚人的速度回流到高人力及昂貴土地成本的美國與日本?

■當消費市場往高階產品的需求更加熱烈時,這將如何改造全球的製造業型態?

蒸汽機之後,全球產業一場最重要的後端革命

這是一場可能自瓦特蒸汽機革命後最重要的製造業全面改革,它為世界帶來的變化將遠勝於一項技術創新。這也是一場從「品質管理」到「精實革命」之後,最重要的一輪產業全面競爭,其影響的範圍不只是界定了新的贏家與輸家,更可能改寫未來製造業的樣貌,甚至翻轉傳統由原物料到零組件的供應鏈版圖。製造經濟的下一章:未來工廠將從便宜量產走向質量生產、永續經營;他們先走向顧客服務,不再競逐區域廉價製造中心。精實生產的再進化:從優衣庫(Uniqolo)「衣架系統」到「68小時變5.9小時」的大金空調製程效能進步,美日台關鍵的製造能力升級主軸。

全球製造業正在努力解答的兩個新模式:「顧客式製造」與「質量製造」。

許多全球著名廠商故事將一一出現,例如松下與日本大金冷氣提高製造效率(但不追求產量)的「非產能利用率優先」的新模式。當工業革命後,傳統的製造業模式──「追求大量、競逐最低單位成本與最廉價勞工進而創造最大利益」的體系已經走到盡頭後,新一輪的世界工廠大移轉,將不是「成本比較優勢」的戰爭,而是「顧客價值比較優勢」的戰爭。換言之,這是一場「誰的生產線愈靠近顧客,愈早應變需求」的比賽。某方面的反思也是:這是一場洗刷「過度製造」惡名,重新讓「製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的新風潮。

對台灣製造業面對世界新趨勢應如何佈局提出建議;在這種新型態的競爭下,台灣如腳踏車與工具機在供應鏈合作關係上也已往此模式調整;但未來的製造經濟更需要的並非技術或人力密集的資源,而是讓供應與需求間的轉換更有效率──這也預示著新型工廠的人才與即時管理、服務能力將是決勝關鍵。這是種追求讓「能力重於規模」,「知識重於資本」,「強調永續企業文化」的新製造經濟正在描繪的未來願景,不論台灣及讀者都不容錯過。

 

 

 

工具機產業報喜 Q4訂單滿手

【2014/09/16 經濟日報】

台灣工具機今年前八月出口實績出爐,在全球景氣穩健復甦,以及中國大陸市場回神帶動下,台灣工具機出口金額累計達2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各家大廠第4季接單紛傳佳績,幾乎都已接近滿單水位。

市調指出,目前在歐洲、美國等兩大引擎帶動下,中國大陸市場景氣也逐步回溫,尤其汽車、航太、軌道及能源等產業,對相關生產設備需求日增,均為台灣工具機產業帶來利多。

其中,包括程泰、亞崴、東台、福裕、高鋒、協易機等整機廠,以及上銀等關鍵零組件大廠,目前都是滿手訂單,部分廠商甚至已開始接洽明年第1季訂單。

亞崴因歐美及台灣汽機車產業需求增溫,年底前訂單滿載,在手訂單逾14億餘元,並開始接明年首季訂單;集團另一家大廠程泰,在手訂單還有約9億元,能見度看到第4季末。

中國汽車廠下大單 8月出口亮麗

高鋒今年成功開發「汽車暨IT產業零部件自動化生產線設備」,大陸汽車引擎零組件大廠率先下訂12條生產線設備,總金額逾3億元,簽約後預計18個月內完成交貨,這項新產品初期將鎖定大陸汽車零組件加工及IT產業市場。

8月營收創單月新高的喬福,目前在手未交訂單還有6億餘元,主要來自汽車鈑金、大型模具加工及石油探勘等產業,生產排程已排到明年第1季。協易機昆山廠拓展大陸汽機車產業有成,年底前訂單逾13億元,產能滿載。

台灣工具機8月單月出口金額為3.48億美元,直逼3.5億美元,已接近2012年高峰期紀錄,且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5%。主要因為8月單月出口代表性大市場,如中國大陸1.21億美元、一口氣成長20%,美國亦有7%增幅等,8月表現已逐漸符合預期。

整體來看,今年前八月台灣工具機出口歐盟市場為適度成長,出口中國大陸成長7.6%、土耳其成長19%、德國成長6.4%、荷蘭成長15%、俄羅斯成長14%、英國成長53%、日本成長16%、越南成長17%、巴西負成長2%。

芝加哥參展吸金 後續商機驚人

值得注意的是,剛閉幕的「美國芝加哥國際製造技術展(IMTS)」,今年台灣計有90餘家廠商參展,規模僅次於日本、德國,排名第三。據統計,廠商現場接單達4,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5億元),後續商機上看1.5億美元。

芝加哥這項展會,是今年度全球最大的工具機展,參展廠商超過2,000家。而10月底,還有日本工作機械展(JIMTOF)將登場,也是全球工具機年度盛事。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徐秀滄指出,今年芝加哥展參展廠商主要行銷針對汽車,航太,能源,醫療,建設機械等大產業,代表性參展品是高速、高精度、複合化及自動化等。

現場看到很多機械搭配機器人進行自動化加工,代表大廠亦強調提供最佳方案、零配件、最容易操作的軟體、智慧化機械,以及可使用智慧手機來操作數控工具機等最新趨勢。

高鋒董事長沈國榮以最新開發的生產線設備為例,表示包含了2套機械手臂、6台加工中心機及磨床,以及檢測設備等。經測試,一個工件平均生產時間,由原來的94秒縮短為70秒,提升25%生產效率,原需2名操作人員,也變為無人操作。

新台幣匯率調整 出口成長關鍵

展望第4季,徐秀滄說,工具機業界今年第4季接單情況甚佳,鑄件價格可能持平,零組件可適時供應;而新台幣較日圓、韓元仍是強勢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工作機械自去年9月到今年6月,連續10個月接單均超過千億日圓,顯示日本整體工具機產業情況大幅好轉;即將登場的日本工作機械展,將是重要指標。

面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最快今年底談妥,徐秀滄感到憂心,他說,兩岸ECFA貨品貿易協商沒有大的進展,新台幣對美元,必須緊釘住韓元、日圓,如何適度考量新台幣匯率調整,是當前最重要課題。

貨貿談工具機 多方競合受關注

【2014/09/13 中央社】

台灣工具機產品能否納入兩岸貨貿降稅清單,牽動多方工具機產業的競合態勢。台灣工具機產品有優勢,也有壓力,如何為產業獲取最大利益,正考驗政府部門的智慧。

第9輪兩岸貨品貿易談判12日結束,台灣向中國大陸提出,工具機、面板、汽車、石化占台對中國大陸出口比重極高,期盼爭取降稅。由於中韓將在今年內完成自由貿易區(FTA)談判,兩岸貨貿談判進展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整體觀察,台灣工具機產品能否納入兩岸貨貿降稅清單,牽涉到中國大陸、台灣、韓國、以及德國和日本等多方工具機產業的競合態勢。

從中國大陸本身來看,不願具名的工具機業界人士表示,中國大陸視工具機產業為國防工業的關鍵基礎,持續對工具機產業進行扶持和保護政策。中國大陸工具機業者,對於提供台灣或韓國工具機產品進口優惠政策,並非欣然接受,這會對中國大陸工具機產業產生競爭壓力。

從中韓FTA角度來看,業界人士指出,真正具體落實在工具機產品的細節內容,尚未浮上檯面,中韓雙方針對工具機產品項目,其實還有許多談判折衝的空間。

觀察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工具機產品項目,工具機廠商指出,大部分以車床和綜合加工機為主,綜合加工機比重較高,與車床比例大約是6比4。其中車床產品在先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談判下,已享有零關稅,但是加工機產品仍未享有關稅減免。

台灣車床產品零關稅優惠將面臨變數。工具機業者指出,中國大陸要求台灣車床產品需提高自製比率到60%,否則台灣車床產品原先享有零關稅的優惠,將在2年後結束,磨床工具機零關稅也即將到期。

觀察台韓工具機競爭態勢,廠商表示,韓國生產加工機的比重較小,但韓國和台灣在部分中高階車床產品的重疊度較高,互有競爭。台灣車床產品能否納入兩岸貨貿減稅清單,攸關台灣和韓國車床產品在中國大陸的消長。

在綜合加工機部分,台廠則面臨德國和日本的競爭壓力。

另一位工具機廠商指出,相較中國大陸和韓國,台灣中高階綜合加工機產品仍具競爭力。但近期中國大陸企業客戶,以國內無產製高階加工機為理由,向德國和日本採購高階綜合加工機,對內申請減免關稅。透過這種方式,德國和日本高階綜合加工機可以免關稅出口到中國大陸。這對台廠綜合加工機產品已經造成壓力。

廠商期盼,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高階綜合加工機產品,可先納入兩岸貨貿談判降稅清單,車床產品減免關稅優惠,能夠在兩岸貨貿談判繼續落實。

台灣工具機產品能否納入兩岸貨貿降稅清單,牽動各國在工具機產業的策略布局,不僅需權衡內部和外部關係,也需掌握多方合縱連橫、既競爭又合作的微妙脈動。其中如何為台灣工具機產業獲取最大利益,考驗政府部門的智慧。

貨貿談判落幕 盤點關切產業

【2014/09/12 中央社】

兩岸貨貿第9次談判今晚落幕,我方主談代表經濟部國貿局長楊珍妮表示,雙方各有關切產業,這次充分表達意見後,知己知彼才能知道彼此需要。

ECFA貨品貿易工作小組第9次會議,10日起在台灣舉行,經過3天馬拉松式的協商,雙方針對ECFA早收情形、關稅調降、貨品結構、產業結構、及產品特定原產地規則、防疫檢疫措施、貿易救濟等相關議題,充分交換意見。

楊珍妮說,我方已充分表達對汽車、石化、面板及工具機等4大產業的關切,陸方則比較關切石材、紡織、衣服、鞋類等傳統產業。

不過,她指出,協商要先弄清楚各自的產業及商品結構,知己知彼才能知道彼此需要,尤其因雙方分類不同,統計資料有點兜不攏,非常耗時費力。

她表示,這次雙方已充分交換意見,並將內容帶回,各自研究及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