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工具機相關新聞

瞄準中國製造商機 工具機廠加碼大陸

【2018-04-19經濟日報】

智慧自動化需求持續升溫,在「中國製造2025」利多帶動下,包括友嘉上銀、程泰、亞崴、亞德客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都持續加碼在中國大陸投資布局,初期投資金額合計超過300億元。

台灣機械公會指出,「中國製造2025」鎖定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每年預估可創造千億商機,在市場優勢互補,以及中國大陸31條惠台措施帶動下,預期會有越來越多台灣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前往投資卡位。

兩岸企業家峰會搭橋舉辦的「2018年兩岸智能裝備製造論壇」,日前在河南鄭州舉行。會中,包括友嘉集團、羅昇、亞力士、華銳、凱巨精機等台灣大廠,都相繼與河南省簽訂投資計畫合約。

其中,友嘉集團除在鄭州投資高達2,000畝(40萬坪)的「友嘉精密機械園區」之外,也宣布將繼杭州友嘉機電學院之後,在鄭州將成立第二個機電學院,為集團培育當地人才。

目前,友嘉鄭州園區第一期已訂今年底陸續完工投產,未來年產值可達150億元。業界估,分三期開發的友嘉園區,總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上銀也加速中國大陸布局,蘇州工業園區一期新廠已於去年底完工投產,第一期建置營運總部、研發中心、精密製造及物流中心,以生產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動力刀座、特殊軸承等關鍵零組件為主。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指出,由於中國製造2025將全力發展智慧製造,帶動市場需求殷切,上銀已決定今年底提前啟動二期廠建廠計畫。

漢翔釋單23台廠 國機國造拚後年首飛

【2018-04-25經濟日報】

「國機國造」首飛倒數797天,漢翔昨(24)日與東台、拓凱等23家供應商完成釋商簽約,漢翔董事長廖榮鑫表示,台灣的高教機包括引擎、全機測試及系統整合,自製率已達55%,超越義大利及韓國,排名第一。

另因應未來複材發展策略,結合智慧製造發展,漢翔也與喬崴進及中興大學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共同提升航太複材製造的競爭力。

廖榮鑫指出,漢翔受委託設計製造66架高教機,總金額達686億元,後續都將陸續釋出商機給合格的供應商。昨天是第二階段釋商簽約,主要包括零件外包、工具外包、工具機、原物料及通訊系統等類別。

簽約廠商有東台、拓凱、燁鋒、利奇、明模、欣鴻陽、同順、禾傑、台灣圓桶、大發、天陽、正桓、同鈞、輝昌、崧淇、智勤、榮陞、映象、詠昱、傑群、統順、悅誠、駐龍等。

漢翔去年12月已與48家廠商完成第一階段釋商,廖榮鑫說,國內釋商的主要目的,除降低成本結構,原物料、工具及工具機也將盡可能使用國產品,以提升自製率,逐步達成國防自主的目標。

台灣航太產業面臨國際航太大廠要求降價壓力,以及新興國家報價競爭,由漢翔主導籌組「台灣航太A-Team 4.0聯盟」,整合國內生產製造、機械設備、原物料及物流運輸等產業,採同業分工、異業結盟方式,強化供應鏈體系。

「A-Team 4.0聯盟」自2016年6月誓師成立以來,漢翔扮演供應鏈領頭羊,輔導聯盟廠商通過AS9100航太品質系統認證,由原來的62家增至85家,充分展現聯盟整體戰鬥力與旺盛企圖心。

廖榮鑫指出,一年半以來,漢翔為銜接高教機業務,已招募超過700名航太、電機、機械等各領域的工程師;同時整合包括新式高教機、民機及發動機、航空內裝的供應體系所築起的爐灶。

另外,漢翔也成功爭取B737、A320、A350及B787等明星機種,以及CFM56、LEAP、XWB等暢銷發動機訂單,加上日前發表自製符合16G規範的經濟艙座椅,都將為未來營運增添柴火。

6月組裝 拚後年首飛

漢翔去年4月與中科院簽下新式高教機委製合約,經過一年的設計規劃、簽約採購等作業,董事長廖榮鑫昨(24)日表示,6月將開始組裝飛機,2020年6月底首飛應無問題。

配合「國機國造」政策,空軍規劃2017年到2028年編列686億元,打造66架新式高教機,預計明年9月出廠首架原型機,2020年進行首飛。

廖榮鑫說,扣除休假後,到今天為止,研發生產高教機的實際工作天數還剩543天。

漢翔在去年12月6日已完成第一階段委外供應商釋商簽約,昨天為第二階段釋商,共有23家業者簽約,後續還有第三波釋商,整個作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廖榮鑫指出,今年除委外釋商,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設計圖畫出來,預計6月可同步展開飛機組裝,另外包括彈射座椅、座艙、起落架等系統件採購,也將在今年中陸續完成。

其中,漢翔已於去年底和英國馬丁貝克公司(Martin-Baker)簽約,採購新式高教機彈射座椅系統件。

目前,「台灣航太A-Team 4.0聯盟」已成功輔導100多家廠商,可以參與國機國造計畫,漢翔希望能夠藉由國機國造,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體系,未來可成為國際航太大廠的Tier 1供應商。

展望今年,漢翔在軍用業務方面,預期F-16A/B性能提升案的營收將逐步增長,新式高教機的營收貢獻也將更趨明顯。

漢翔自結3月營收25.83億元,年增7.2%;第1季營收61.96億元、年增4.7%。

因應美中貿易戰 要有長期策略

【2018-04-27經濟日報】

我國已經啟動對中國大陸鋼鐵進行五件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美國宣布禁止美商向中興通訊出口的禁令。二者都顯示近期的關稅衝突或許只是美中長期經濟對抗的序幕,未來十數年全球經濟版圖將面對更大的結構變化風險。

財政部在上周說明啟動對中國鋼鐵「雙反」的調查,一是為了避免中國大陸為去化產量過剩,低價出口至台灣,另一是為爭取台灣能獲得美國給予鋼鋁的232條款關稅豁免。第一個理由明顯並不成立,因為近年美國已非中國鋼鐵主要市場,況且美國的25%關稅3月底才開徵,按理還不至於出現「流竄」他國的現象,且中國補貼已是老問題,財政部怎會突然覺醒決定調查?因而第二個理由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無獨有偶,除台灣外,歐盟已於3月啟動鋼鐵防衛調查,澳洲、墨西哥及巴西也對中國鋼鐵發起「雙反」調查,未來可能還有其他國家加入。

各國發難的背景不盡相同,但已可隱約窺見美國有意協調各國共築高牆,將產能過剩的中國鋼鐵鎖在境內的布局。事實上,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本月甫上任,便公開主張美國應領導「多國貿易聯軍」(Trade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來共同促使中國遵守規則,並表示已與日本、歐盟、澳洲及加拿大等有所接觸。

上個月剛公布的美國貿易障礙報告中,明白指出按中國政府投入的資源規模及速度來看,「中國製造2025」瞄準的十大重點產業,包含先進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先進船舶及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到新材料與先進生技醫材設備,都可能重複鋼鋁經驗,出現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導致全球皆輸中國獨強的情況。再者,美國認為有國安威脅的產品不只是鋼鋁,還有汽車、飛機、造船及半導體,這也是劍指中國。我們可以合理推斷,未來由多國貿易聯軍執行、「美國按鈕、全球關門」架構要處理的產品清單還很長。

另一方面,中興通訊的禁令更展現出美國全方位要逼迫中國就範,改變以國家資本主義作為大國崛起並與美國競爭的決心。中興通訊的禁令不但包含處理器等硬體,更可能擴及中興通訊手機使用的Android作業系統。中興通訊若不願坐以待斃,晶片可能改下單聯發科,但作業系統則僅剩尚不成熟的阿里巴巴「雲OS」可選,因此許多評論認為若真如此,可能對中興是致命一擊。

短期內,受整體形勢所限,台灣似乎已穿起多國貿易聯軍的制服;倘若引發對岸報復,甚至美國勸阻聯發科出貨,我們要如何因應,需有心理及財力準備。但我們更關心以下幾個長期問題。

第一,若中國被迫回應美國的核心關切,(至少在表面上)弱化國家資本主義的角色及力道,則未來十年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及速度,以及其在全球之定位,無可避免會出現重大調整,對台灣經濟及地緣政治的風險為何?以及對台商的利弊為何?

第二,美中爭鬥最兇的領域,包括半導體、資通訊、智慧機械、生技醫材、自動化、新能源及AI,幾乎都是台灣現在發展的重點,也是未來的潛力產業,兩強相爭下對我衝擊為何?此外,中興通訊案後,中國為擺脫美國的箝制,很可能會加速發展獨立自主的關鍵軟、硬體。在重新融合之前,若出現美國與中國供應鏈涇渭分明的結構,台灣應如何自處,定位自己?美中對抗是一個複雜的持久戰,目前或許還無法參透全貌,但感覺我國回應有挖東牆補西牆式的疑慮。所以儘早依長期趨勢構思整體策略,評估長期風險所在、建構基本立場,為當務之急。

台灣去年機械出口額256億美元 歷年新高

【2018-04-27經濟日報】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今(2017)年1至3月新設立公司家數為1萬681家,較上年同期減少532家、年減4.7%,創下2013年以來同期最大衰退幅度。而今年第1季公司家數減少較多的以營造業為主占13.1%、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約10.7%。

今年第1季新設立公司家數相較去年同期衰退接近5%,是2012年同期年減11.5%以來的最大衰退幅度,而2016年也有微幅衰退約0.2%。經濟部統計處官員表示,主要因為去年景氣復甦家數相對成長較多、墊高基期,導致今年出現衰退,若以家數來看仍有1萬681家,是2007年以來的次高。

此外,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機械產業競爭力專題報告指出,我國機械業以出口為導向,直接外銷比約占六成,2017年我國機械出口額25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年增20.6%、為近六年最佳。今年以來因智慧化、自動化及客製化的需求續增之下,3月機械出口年增21.5%,1~3月年增18.3%,表現亮麗。

我國機械出口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2017年對其出口占30.4%居首, 較上年增加5.5個百分點;對美國出口占16.0%居次,對東協十國出口占 14.4%居第三,對日本出口占6.5%居第四。

2017年我國機械出口以工具機占13.1%居首,年增15.3%,生產半導體、平面顯示器用機械占11.0%居次,年增62.7%,為主要出口貨品中增幅最大者。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資料,全球製造業機器人平均密度(每萬名員工配置工業機器人台數)逐年提升,2016年全球平均密度74台,我國 177台,排名第十;2017年我國工業用機器人出口1.7億美元,年增 55.0%,顯示工業機器人前景看好,其中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占38.0%,2017年對其出口年增77.0%,對南韓出口占13.8%居次。

至於在進口方面,2017年我國機械在主要市場的進口市占率分別為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占率6.5%、排名第五,在美國排名第10,在東協5國(菲、泰、新、馬、印)排名第11,在日本市場排名第6,與2008年比較,在中國大陸市占提高1.5個百分點,排名維持,在日本市場前進一名,在美國、歐盟及東協五國持平。

為達成工業4.0帶動的智能製造目標,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其中2017年參與該方案的上市櫃公司計有十家,由於積極擴充產能及研發,營收年增23.6%,固定資產投資年增39.8%,研發支出年增27.3%,表現優於整體機械業上市櫃公司。

不只美中貿易戰 台日韓也面臨新挑戰

【2018-03-23中央社】

中國大陸經濟成長飛快,對供應高端零件和機械給中國工廠的日本、南韓和台灣出口商而言是件好事,但現在它們面臨的風險是中國價值鏈地位升級,從客戶逐漸轉型成競爭對手。

彭博報導,2017年日本對中國出口額達創紀錄的1300億美元,由於出口帶動經濟復甦,日本經濟連8季擴張。南韓對中國外銷10年內激增70%,台灣對中國出口也攀抵空前新高。

不過更深入探究數據可以發現潛伏的威脅。以半導體和微晶片生產設備的出口為例,像是南韓半導體大廠SK海力士公司(SK Hynix Inc.)等企業的零件銷售,有助於帶動北亞其他地區對中國的出口;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 Electric Corp.)等公司的精密金屬工具機和晶片製造設備,對中國銷售也激增。

但隨著中國政府希望集資多達315億美元,投資本土半導體製造業,貿易流向可能開始產生改變。

中國的野心不只針對半導體,從「中國製造2025年」全面性的計畫中,還會看到從生物醫學和人工智慧到新能源車和飛機等許多領域技術能力的進展。像是德國等歐洲出口商也面臨日本、南韓和台灣遭逢的挑戰,在川普政府採納關稅措施後,全球貿易又增添了風險。

彭博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說:「目前南韓、日本、台灣、美國和德國所占有的全球供應鏈一環,正是中國要以10年產業策略投入的領域。」他說,中國遲早會自己生產電子產品零件,也正朝汽車出口國的方向前進,最終將會外銷飛機。

彭博經濟和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認為中國日後會投入電動汽車、自動駕駛系統、太陽能電池、機器人、工具機、醫療器材和電子感測器等產業領域。

彭博行業研究分析師呂佳(王民)說:「目前感測器是由日本主宰,中國可能一段時間後就會追趕上來。或許還需要5年時間,但已經慢慢嶄露頭角了。」

 

川普對中祭301條款 台廠恐受波及嚴陣以待

【2018-03-23中央社】

美中貿易戰開打,美國將對中國銷往美國約600億美元的貨品祭出懲罰性關稅,有可能遭課重稅的產品包括資通訊、紡織等輸美大宗,估計將有1300項產品可能會被列入高關稅打擊清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2日簽署301調查結果備忘錄後,全球屏息以待,可能受到波及的筆記型電腦代工大廠今天均密切注意事件發展,一早會議開不停。

廣達及仁寶均表示,美國的訊息仍不明朗,課稅究竟是對100%都在中國製造的資通訊產品課稅,或是對多少零組件比重在中國生產者課稅,或對所有的中國資通訊品牌全數課稅,或是連出給美國品牌客戶的產品也都要課稅,需待釐清後與客戶協商因應之道。

緯創則認為,畢竟代工廠並非品牌商,表面上會影響在中國設廠的代工製造和代工設計廠,但實則看來是和品牌廠相關,還需要進一步資訊。和碩認為,兩國貿易大戰確實會影響很多產業,但重點是後續的執行細節、方式和程度,代工廠才會知道將受到多大影響。

不過,很多台商都是利用三角貿易方式,英業達即表示,出貨到美國的文件與憑單都由台灣總公司發出,但貨品是由大陸港口出口;兩大國的貿易戰要視後續有無排除條款及執行內容,才會知道自家客戶是否遭課高關稅。

若代工廠商受到貿易戰波及,台灣電腦品牌廠商是否相對受益?品牌雙A廠商均低調保守回應。

宏碁發言系統表示,宏碁在全球各地營運都會遵循當地法令與關稅規定,由於301條款影響面向廣泛,內部還需要持續評估,並進行更多討論;華碩發言人吳長榮說:「將密切觀察,審慎因應。」

在傳統產業方面,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黃建中表示,若美中貿易戰升溫,初期2到3個月或許對部分工具機廠商會有影響,不過廠商為了提高自身獲利、增加產品附加價值,會加速智慧製造投資行為,重整設備系統,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長期來看,對工具機廠商訂單能見度的影響小。

從市場來看,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表示,美中貿易戰對台灣機械廠商應該沒有影響,台灣廠商多從台灣出口,若在中國大陸設廠的廠商,也多以當地內需市場為主。

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表示,美中貿易戰對電子或手機等科技業相關供應鏈影響較大,若美中進一步相互採取更加激烈的措施,包括工具機產業在內的各項產業也會受到波及。不過他認為,美中雙方還有談判的空間,雙方可運用智慧,不讓世界經濟受到影響、避免導致極端的結果對美中雙方都不利。

在大陸設置生產基地的電源供應器大廠台達電表示,首先要先清楚實際的內容是什麼,課稅的對象是看生產還是銷售品牌,現在的科技產業都是全球布局的產業鏈,各個廠商的影響會因客戶群的占比差異有別。如果因為貿易大戰墊高成本,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最終倒楣的還是消費者;若因價格上漲抑制需求,那對大家都不是好事。

至於紡織產業的機能性產品是否會列入清單之中,紡織一貫大廠遠東新表示,目前研發及生產機能性紡織品大都在台灣和越南兩地,生產的布料多用於品牌大廠Nike、Adidas等成衣,幾乎沒有布料出口美國。

對於美中貿易戰可能帶來的影響,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分析,走到商店裡面,看到販售的東西都是Madein China,「一下子要取代掉不容易」。現在功能性的紡織在美國需求很大,「希望(影響)不要那麼大」。

台灣科技產業指標性廠商台積電表示,因生產基地在台灣,營運將不會受到影響;另一晶圓代工廠聯電則說,這對全球經濟發展恐有負面影響,影響程度目前無法評估,仍須進一步觀察後續情勢演變。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認為,台灣產業經過中國加工,外銷到美國高達30%;如果想要避開影響,就是台商到美國投資最終產品,或是到美國認可的國家、地區加工後再銷往美國,但是這樣對台灣的全球布局都會產生影響,台灣整體經濟可能更為嚴峻。

掌握關鍵零組件 台灣加速工業機器人布局

【2018-03-23智動化】

機器手臂是一直是來全球製造業的重點導入設備,尤其是近年來亞洲人力成本逐漸高昂,缺工狀況日益嚴重,再加上智慧化已成為製造業的既定趨勢,這兩項因素讓機器手臂的市場不斷增溫,在商機持續擴大的態勢下,各工業大國也開始加速機器市場的布局。

機器手臂市場大開

先從需求面來看,2016、2017兩年,機器手臂的出貨量已急遽上揚,根據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量成長14%,達29萬台,IFR在2016年也預測,2017年的出貨量將超過34萬台,不過市場成長速度超過預期,OFweek行業研究中心對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監測統計,2017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已超40萬台,遠遠高於IFR的市場預期,在2017年前3季,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成長就已超過35%,各主要國家地區出貨表現強勁,其中,中國市場成長最快,出貨量成長率超過45%;其次為韓國市場,韓國工業機器人出貨保持穩健,成長率在20%~30%之間;另一工業大國德國,其市場出貨成長則開始復甦,成長率超過15%;此外,日本和美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也將維持8%左右的成長速度。

IFR報告的指出,目前機器手臂仍以汽車製造與電子產業為重,其他製造業的應用密度仍低,以人力與機器手臂台數的使用做比較,平均每1萬名員工,韓國的機器手臂安裝數量以411台居冠,日本緊追在後為213台、第3是德國的170台、從第4到第10名則依序是台灣159台、瑞典154台、義大利126台、奧地利95台、美國93台,在前5名中與台、日、韓等3國的機器手臂應用以電子產業為大宗,德國和瑞典兩國並沒有大型電子產品製造工廠,其機器手臂應用產業分佈則較為多元。

中國2017年的每萬人機器手臂應用密度雖僅有69台,並未排上前十名,不過絕大多數業者都認為市場發展潛力驚人,IFR就預測,在中國人力成本持續上揚,與中國政府的「中國製造2025」政策推動下,到2019年全球機器手臂的市場銷售量中,中國市場將佔有40%。

市場的蓬勃加快了設備供應商的布局速度,就目前發展來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會以垂直關節型手臂最具潛力,各國的布局也都以此為重點,垂直關節型機器手臂以抓取重量分為小、中、大、重等4種類別,中、小型目前以日本廠商愛普生(Epson)的出貨量最大。

台廠技術大有可為

Epson是日本鐘錶大廠精工(SEIKO)所獨立出來的公司,承襲了過去在鐘錶組裝所需的高精密特色,並將此特色充分發揮在同樣需要高精度的電子產業,在電子產品的組裝領域中,目前Epson在台灣的6軸多關節機器手臂的出貨,就是以電子業為主,由於台灣電子產業的代工訂單來自全球,產量相當大,因此這部分的機器手臂需求量,也遠大於全球其他地區,再加上機器手臂的投資是資本財,在長期投資的概念下,台灣廠商的投資意願不低。

除了Epson,台灣自動化廠商也將中、小型機器手臂視為投入發展的首要市場,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就曾指出,在缺工、自動化與工業4.0的大趨勢下,特殊用途的機器人和機器手臂發展性很大,提升自動化的機器手臂是未來可大力發展的方向,目前台灣在整機、部分關鍵零組件、系統整合等方面,都已有相關廠商與產品(圖3),像是研華就以旗下的寶元數控切入機器手臂領域,值得一提的是,研華將寶元數控與上銀、感測元件、伺服馬達業者等結合組成機器人大聯盟,且將機器人控制系統開放,推出專用化、非標準機器人控制器,並布局 EtherCAT 標準,廠商可以採購多家伺服馬達或控制器廠商產品,自由組合擴充。

無論學界或產業,各季指出台灣要發展機器手臂,都必須建立起完整自主的產業供應鏈,才能讓台灣的工業機器人國產化,擺脫關鍵技術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的限制。

機器手臂的關鍵零組件共包括控制器、伺服馬達、驅動器、減速機、視覺模組、編碼器、觸覺模組…等12項,伺服馬達及編碼器部分,台灣雖已逐漸趕上國際水準,但Harmonic drive減速機量產穩定性尚待驗證;至於自動化系統整合領域,也是台灣業者可結合國內外機器人本體、零組件,創造的另一項獲利模式,減速機技術則一直以來則都為日本廠商所掌握,而此為機器手臂的核心部件,以工研院自製機器手臂為例,減速機約占整機成本近20%,過去臺灣在減速機的研發、生產技術相對缺乏,不過2016年工研院以成功開發減速機撓性齒輪設計及精密製造技術,並已申請二項相關專利,目前已開始結合台灣業者製造基礎,希望可利用產業拼圖的發展策略,打造出最純正MIT機器人,協助台灣機器人產業持續邁向國產化。

加速建立完整供應鏈

透過成功開發減速機等關鍵零組件技術,將使台灣業者不再仰賴國外廠商,讓台灣自動化產業進入新的里程碑,業界人士指出,掌握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可協助相當多元的產業應用,包括3C、金屬、半導體、工具機、醫療、航太等,都可協助業者導入各種自動化生產與應用,促進產業的發展,創造台灣自動化產業的新契機。

目前台灣廠商在工業機器人的先天劣勢在於缺乏市場縱深與產業規模,不過台廠雖無力,但也未必要全然跟隨歐、日系大廠,每年發表各式各樣先進的機器人本體,台廠可思考透過產業結盟互惠或吸引國內外資金投入,協助發展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價值的技術服務,並從平價優質轉向高階高價值領域成長,提供所有願投入生產機器人本體的國內外廠商「一站購足」的機會,這將開拓台廠在此領域的另一片藍海商機。

全球採購夥伴大會啟動 首度北高分別舉辦

【2018-03-22經濟日報】

外貿協會主辦,2018年全球供應鏈採購大會暨新南向國家夥伴行銷大會(簡稱全球採購大會)今(22)日啟動,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今年採購大會的特色,包括新買主創新高,另因應產業聚落優勢、考量國際買主便利性,首度將南北採購場次分開,內部預估,採購額度可望優於去年一成以上,將再寫佳績。

全球採購大會今日早上舉行啟動儀式,由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親自主持,副總統陳建仁親自出席鼓勵;副總統表示,貿協近年在拓銷上的成績有目共睹,產業界都說「有貿協真好」,讓廠商在國外打拚有靠山。

貿協表示,為協助台灣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全球供應鏈採購大會」,今年邁入第 10 屆,而今年首次將採購大會劃分南北兩場,明日登場的為台北場,目前已邀得53國202家廠商來台採購,外貿協會安排了827家國內供應商,計有2,110場次的洽談。

據悉,本屆採購大會計邀得157家新買主,亦即近八成三年內未曾對台採購的外商將來台,新買主中以機械類採購商居多,占整體新買主數的36%,其中 19%的業者主要採購橡塑膠機械,代表我機械因承接日本的品質與技術,單價卻相對實惠,高性價比吸睛全球買主。

其中,本屆採購大會考量我產業聚落分布,台北場將聚焦「機械」、「物聯網暨資通訊」、「環保及綠能」、「食品」、「醫材暨美妝」與「生活休閒」等產業。

今年,高雄擁有豐富產業聚落、海陸空運發達,在新南向政策中具有特殊地緣戰略位置,因此本年度第二場採購大會訂於 11月1日在港都接續辦理,依當地未來產業發展目標及在地產業特色擬著重汽車零配件、電動汽機車及零組件、遊艇、螺絲螺帽、美妝,並加入生技醫療、模具、工具機、光學元件、綠色產業、清真食品、資通訊等產業,以平衡國家區城發展,擺脫重北輕南的窠臼。

另外,為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打造與新南向國家互惠雙贏的新合作模式,本屆採購大會同期首次舉辦「新南向國家夥伴行銷大會」,不僅動員經濟部與外貿協會海外據點洽邀賣主外,更邀請新南向國家來台,目前計新南向18國中60家業者將來台拓銷。

以買主採購品項來看,貿協指出,今年採購大會邀請全球來自機械相關產業買主計67家,占總買主數的33%,高居對台採購品項的龍頭。

機械類採購品項中又以各式橡塑膠機、精密零件及模具、紡織機、工具機等的詢問度最高,可見全球買主對我精密機械的高度關注與肯定。

台灣大組物聯網生態圈 電信商助拳外銷

【2018-03-20中央社】

台灣大哥大今天宣布共組「物聯網大生態圈」,初期瞄準智慧電表、水表商機,並表示未來電信商將協助台灣廠商外銷,台灣大首度攜手國內大廠外銷的物聯網方案今年有機會看到。

台灣大哥大今天宣布,集結超過50家以上的國內外廠商共組「物聯網大生態圈」,將建構全台最大物聯網,台灣大將從公用事業、物流事業至消費者市場的物聯領域布局,如智慧水表和電表、環境監測、穿戴設備及醫療設備等。

政府計畫於2024年以前完成300萬個低壓用電戶換裝智慧電表,預期短期內將會有大量的智慧儀表安裝行動網路服務,台灣大表示,已結合國內電表龍頭皇輝、至鴻科技、水表大廠弓銓,完成產品相關場域測試,透過遠端抄表與即時監控以提高能源管理效益,未來甚至還可實現「時間電價」或「需量反應」的技術應用。

台灣大總經理鄭俊卿認為,物聯網生態圈中,從零組件、電信業者、平台業者、國際合作夥伴,個個是重要環節,物聯網將是非常多樣化服務,和單純手機與數據不同。台灣的優勢在物聯網零組件和生態圈都是強項,在國際上不見得是落後。

未來物聯網應用不外乎企業、家戶、個人領域,台灣大哥大商務長谷元宏表示,一開始用量比較大的是智慧電表、水表、瓦斯表,而智慧手錶未來將進化到能獨立運作,和手機功能會很接近,往後用在寵物監控、定位的商機也會很龐大。

另外,在B2B2C企業客戶的部分,台灣大企業用戶事業群營運長吳傳輝認為,未來物聯網只做島內生意不夠,電信商將協助裝置開通網路、整合網路,甚至會扮演協助台灣廠商外銷的角色,例如工具機、挖土機等都會裝置SIM卡,而電信商將協助維運與連線,未來製造大國電信商角色將更吃重;台灣大也透露,今年首度與國內大廠合作連線外銷的案子將有機會看得到。

去年底開始,台灣大即提供SIM卡搭配3個月無限制流量的免費測試方案給企業客戶申辦,目前已有超過50家合作廠商加入測試行列。

展望後續,谷元宏認為,物聯網產值近期倍增不難,但電信商不會像傳統數據一樣,只收取連線的費用,而是提供加值服務,也能對營收帶來實質貢獻。

東海攜手亞馬遜AWS 打造雲創學院

【2018-03-13中央社】

東海大學攜手亞馬遜AWS成立雲端創新學院,為全台第一所和亞馬遜AWS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大學,結合校內5個學系跨領域合作,培育創新產業所需人才。

東海大學今天舉行「雲創學院」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由校長王茂駿及AWS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容永康代表簽署。台中市長林佳龍、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長詹寶珠,及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許添財親臨致詞。

東海大學雲創學院由工學院及管理學院的資工、工工、電機、企管及資管5個學系共同參與跨領域合作,涵括「雲端技術」與「數位經濟」兩大面向。

王茂駿指出,東海攜手AWS成立雲創學院,同時也成立校級「雲創中心」,引進國際雲端新創經驗與技術,培訓學生及老師,讓高等教育跟上時代脈動,與國際接軌。東海是全台第一所與AWS簽署雲創學院合作備忘錄的大學。

容永康表示,台中市是台灣人口第二大城市,是著名的文化之都,也是科技重鎮,在全球精密機械、智慧製造、手工具機、運動器材等領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容永康指出,近12年來,AWS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雲端服務平台,為客戶提供超過100種功能全面的雲端服務,包括運算、儲存、數據庫、網絡、分析、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物聯網、行動和安全等服務。

林佳龍表示,產業界現走向智慧製造,台中的強項是硬體製造,但軟體的設計也很重要,軟硬體結合才能打造台灣成為智慧機械、智慧製造的聚落,大學積極和國際合作,培育在地產業發展所需人才,市府會全力協助。

東海大學邀請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工業園區、台中精密機械科學園區、大里工業區以及豐洲科技工業區,成立「東海大學產業創新聯盟」,今天舉辦啟動儀式,將共同推動中部企業接軌全球一流資源,產官學研攜手促進未來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