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新聞2018

總統挺智慧機械 提三個擴大

【2018-05-10經濟日報】

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昨(9)日登場,總統蔡英文宣示全力發展智慧機械產業,並提出三個「擴大」政策,擴大產官學研資源整合、擴大培育高階技術人才及擴大設備國產化比重。

蔡英文指出,台灣機械產業去年產值成長11%、來到1.1兆元,現在更是全球工具機第四大出口國,未來只要發揮既有優勢,積極投入智慧機械的創新,台灣機械產業將會持續在世界舞台占有重要位置。

蔡英文指示經濟部長沈榮津,儘速與機械業進行細部討論。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則說,總統宣示重視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並提出具體政策方向,預期可加快台灣機械產業在2025年達成2兆元的目標。

柯拔希也建議政府,除了加速智慧機械人才培育,更應加強台灣機械工業國產化,如國機國造、國艦國造、地鐵輕軌、風力發電、機器人、電子設備等,最低達到國產化60%以上的比率。

由台灣機械公會與外貿協會主辦的「2018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昨天在南港展覽館登場,計有230家廠商、1,000個攤位參展,是台灣推動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首度成果展示。

蔡英文指出,日前參訪台中「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針對航太、汽機車、自行車等不同產業,進行智慧製造的示範。她鼓勵各行各業,可以到這個示範據點看看,為自己產品的生產模式,尋找智慧化方向。

蔡英文也提到水五金大廠橋椿金屬,表示橋椿在經濟部、科技部的協助下,開始採用智慧機械,除了完成製程自動化,還運用機聯網,成為一座能即時監控、快速反應的智慧工廠。

蔡英文認為,智慧製造讓橋椿的商品跟服務變得更多樣化,奠定從OEM走向ODM的實力,同時因為生產力進步及業務擴展,橋椿中科廠員工也由300多人成長到800人,而且薪資全面提升。

工研院智慧機上盒 助老機台邁入工業4.0

【2018-05-09中央社】

工研院今天在「台北國際智慧機械暨智慧製造展」中展出感測、聯網和應用等智慧製造三層架構技術。其中「射出成型機智慧機上盒」更讓老機台踏出邁入工業4.0的第一步。

工研院今天在智慧機械展中展示感測控制(IaaS)、聯網平台(PaaS)到應用服務(SaaS)等智慧製造三層架構的先進技術。並將工具機、運輸載具零組件兩大產業的智慧生產「戰情室」,以及PCB(印刷電路板)產業智慧製造關鍵技術搬至現場。

工研院表示,在萬物皆聯網的趨勢下,產線機台一定要先聯網獲取資訊才能提升整體營運效率,但老機台沒有聯網設備,要整台換新所費不貲,因此工研院開發出工業用泛用型智慧機上盒,安裝容易,可讓機台設備資訊快速聯網,業者可隨時掌握嫁動率等數據製程,為中小企業邁入工業4.0踏出第一步。

工研院指出,安裝這個智慧機上盒,只要先完成感測器接點安裝、連結網路線、網頁化設定等步驟,即可直接感測獲取資料給後端的資訊中心,資訊中心即可透過專屬軟體介面輕鬆掌握產線機台的稼動率和能源消耗等。

工研院說,實際導入精泉科技公司應用過顯示,可以提升即時生產管控度達25%,節能人工工時50%,縮短停線時間18%;目前這種智慧機上盒可應用於金屬加工、橡塑膠成型、食品機械、紡織機械、包裝機械等設備上。

另外,工研院的新創公司原見精機公司也以觸覺感測技術開發出感度高、耐用的「機器人觸覺感測技術」。原見精機產品經理韋舜文表示,在人機協作的場域中,人身安全非常重要,因此今年2月中勞動部通過修訂「工業用機器人危害預防標準」,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允許人機協作。

韋舜文說,工研院的「機器人觸覺感測技術」擁有表面觸覺,如同機器人有一層皮膚,它可以感測到有人接近時工作速度放慢,萬一有人碰到機器時會自動停止,當人離開一定距離時會自動重新啟動,不用人工重新調教啟動。

她說,這套感測技術通過ISO人體撞擊的國際認證,符合ISO標準,同時獲多家國際大廠認可,廠商不用全套更新機器人設備,僅用全套更新10%的15%的費用即可安裝這套系統,同時捨去機器人周邊的格柵,增加空間利用率,又能讓機器人維持高效率作業。

鑄造產學專班高起薪 高三實習25K、大學畢業50K

【2018-05-08聯合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西螺農工、虎尾農工和台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與7家鑄造業廠商合作,開辦「智能示範鑄造產學攜手專班」,讓高三生正式進入企業實習,起薪25K,技專階段以正式員工身分,在職進修就讀雲科大,大一開始起薪30K,逐年依勤惰及能力提高薪資,如逐年逐級取得廠商所需乙級證照,畢業後起薪有機會達到50K以上。

雲林科技大學今天舉行107學年度「智能示範鑄造產學攜手專班」記者會,在教育部產學攜手合作計畫支持下,整合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等3所學校與7家鑄造業廠商,將針對實務人才需求,設計課程與學程。

台灣鑄造品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廖坤成表示,鑄造產業是國家重要基礎工業,產品涵蓋工具機、汽機車、綠能、民生、航太及生物醫學等應用,目前年產值接近新台幣1000億元,廠家約有700多家,主要聚集在中部地區,從業人數約1萬8000人,已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之完整產業網路。

廖坤成指出,現在鑄造產業已朝生產自動化、商務電子化發展,為培養產業所需工程師,希望透過產學攜手專班培養人才,參與專班的高職生於高三進入企業實習,起薪2萬5000元,技專階段則以正式員工身分,在職進修就讀雲科大,大一起薪3萬元,若逐年逐級取得廠商所需的乙級證照,畢業後薪資可達5萬元以上。

雲林科技大學校長楊能舒表示,專班是以師徒制方式指導學生,發展產業實務實習課程,學生在技專端身分即為廠商的正式員工。他說,專班是跨領域的學習,理論和實務並重,以客製化人才培育模式,量身打造所需的課程模組,並搭配企業提供的業師。

教育部政次姚立德表示,鑄造產業過去刻板印象以為工作環境比較辛苦,學機械的學生也未必想投入此產業,但近年來環境已有很大改善,希望藉由學校、廠商協同合作,培育在地人才。相信「學界+業界」的雙軌教學模式,將成為產學攜手合作的最佳示範。

國立西螺高級農工職業學校蔡校長天德、國立虎尾高級農工職業學校李校長重毅表示,在高職端安排學生及家長到廠商參觀,並了解鑄造業廠商提供的薪資福利後,讓學生及家長對此產業的工作環境及內涵耳目一新。學生高三下到廠商端建教合作,藉由兩間高職奠定良好的建教合作基礎與互動模式,提供銜接大學的基礎與中階技術人力,學生在高職端完成基礎訓練後,甄選成為正式員工並受推薦至雲科大在職進修,以「就學即就業」的模式鼓勵學生加入,達到永續經營與技術傳承之目的。

中市釋地 供產業建廠

【2018-05-04經濟日報】

為了解決缺地問題,台中市政府昨(3)日向工具機產業釋放大利多,台中市政府秘書長黃景茂宣布,已通過台中市區域計畫,將在大里、神岡陸續釋出388公頃的工業園區,作為工具機廠商建廠的儲備用地。

據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調查統計,目前包括友嘉、程泰、亞崴、上銀、和大、高鋒、東台、百德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都有持續擴建廠的計畫。

黃景茂說,中部是工具機產業的大本營,由於全球景氣持續升溫,廠商對建廠土地需求殷切,上述工業園區預計三至四年即可正式啟動。

黃景茂指出,台灣國際工具機展每二年在台中舉辦,參展廠商家數逐屆攀升,台中市政府不僅配合中央政策,成立智慧機械推動辦公室,並已將推動中的神岡豐洲二期工業區,列入智慧機械的示範場域。

除了工業園區,展覽場地也很重要,黃景茂說,市府在水湳經貿園區規劃國際會展中心,由市府出資58億元、中央出資42億元,合計可提供4,460個攤位,第一期展館已訂今年7月動工,未來可作為工具機等產業的展售與資訊交流平台。

另外,市府今年也將成立「全球智慧機械發展中心」,在精密機械園區創造產官學研在地的交流平台。

工具機展規模 將再創新高

【2018-04-29經濟日報】

由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主辦的第五屆「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將於5月3日舉辦展前國際記者會,今年參展廠商大爆滿,總計有海內外700多家廠商、4,300個攤位參展,規模再創新高。

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已訂11月7日至11日,在台中高鐵特區登場,共分四個展館,主辦單位預估,展覽所帶動的商機將上看100億元新高。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嚴瑞雄說,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創新的展覽型態,受到參展廠商及各國買主肯定。這次報名爆滿,仍有近800個攤位無法參展。

全球工具機產業景氣持續升溫,由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主辦的第五屆「台灣國際工具機展」,今年參展廠商大爆滿,總計有海內外750家廠商、4,300個攤位參展,攤位數較上屆成長逾7%,規模再創新高。

二年一度的台灣國際工具機展訂11月7日~11日在台中高鐵特區登場,展出面積達9.1萬平方公尺,共分四個展館,主辦單位預估,展覽所帶動的商機將上看100億元,可望創下新高紀錄。

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嚴瑞雄說,台灣國際工具機展創新的「展覽結合產地供應鏈」展覽型態,受到參展廠商及各國買主肯定。這次報名參展的攤位數超過4,600個,不少廠商被迫列在後補名單。

因應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本屆工具機展主題訂為「製造鏈結、啟動未來」,參展廠商包括友嘉、東台、上銀、程泰、亞崴、台中精機、永進、百德、遠東、高明、福裕、崴立、慶鴻、旭陽、引興、吉輔、億川、哈伯等大廠。

 

友嘉將五合一 拚股票上市

【2018-04-17中央社】

全球前三大工具機製造集團友嘉集團加速推動股票上市,總裁朱志洋16日宣布,台灣的友嘉、松穎及勝傑等五家工具機廠,將於今年底整併為一家公司,今年營收挑戰17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工具機廠。

稍早包括和大、程泰等大廠,都表示將啟動國內工具機廠的整併或購併計畫。目前,友嘉集團在台灣擁有友嘉、松穎、勝傑、麗偉及眾誠等五家工具機廠,去年營收合計約140億元。

「今年是友嘉集團資源整合年」,朱志洋說,除了台灣,包括亞洲、歐洲及美國等各地子公司,預計最快今年底、最慢明年上半年整併為一家公司,名稱訂為「友嘉實業集團(FFG)」,2020年完成股票上市。

朱志洋說,友嘉推動整併,主要考量全球資源整合。以台灣為例,集團旗下包括義大利JOBS、SIGMA、RAMBAUDI及瑞士Pfiffner等大廠,有關汽車、航太加工設備技術都陸續移轉台灣,全力搶攻內外銷市場。

友嘉集團工具機事業群在全球擁有37個品牌、50個生產基地,遍布德國、日本、義大利、美國、中國大陸及台灣等十大機械製造國,集團去年工具機事業群營收超過700億元。

兩岸智能設備製造論壇16日在鄭州登場,朱志洋在會中作了以上宣布。友嘉集團在鄭州規劃的「友嘉精密機械產業園區」,總開發面達2,000畝(約40萬坪),這是台資企業在大陸最大的工具機生產基地。

其中,第一期460畝廠區預計三年內完成開發,屆時年產值可達人民幣30億元。目前,第一期已有三棟研發中心、一棟生產廠房及員工餐廳等設施,將於今年底完工投產。

當地政府還特別斥資人民幣12億元,在園區內開闢一條長15公里、八線道的「志洋路」,這也是大陸第一條以台商名字命名的交通主幹道。

朱志洋指出,全球汽車、航太、能源、軌道及半導體產業,對生產設備需求持續升溫,他預期,今年友嘉工具機營收可望有10%至15%增長。

友嘉16日就與山東泰汽集團簽約,泰汽一口氣向友嘉訂購三條共人民幣2億元的新能源車產線;另外吉林通用集團也訂購一條汽車產線,後續還有九條產線陸續交貨,總金額人民幣3億元。

 

瞄準中國製造商機 工具機廠加碼大陸

【2018-04-19經濟日報】

智慧自動化需求持續升溫,在「中國製造2025」利多帶動下,包括友嘉上銀、程泰、亞崴、亞德客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都持續加碼在中國大陸投資布局,初期投資金額合計超過300億元。

台灣機械公會指出,「中國製造2025」鎖定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每年預估可創造千億商機,在市場優勢互補,以及中國大陸31條惠台措施帶動下,預期會有越來越多台灣工具機及零組件廠前往投資卡位。

兩岸企業家峰會搭橋舉辦的「2018年兩岸智能裝備製造論壇」,日前在河南鄭州舉行。會中,包括友嘉集團、羅昇、亞力士、華銳、凱巨精機等台灣大廠,都相繼與河南省簽訂投資計畫合約。

其中,友嘉集團除在鄭州投資高達2,000畝(40萬坪)的「友嘉精密機械園區」之外,也宣布將繼杭州友嘉機電學院之後,在鄭州將成立第二個機電學院,為集團培育當地人才。

目前,友嘉鄭州園區第一期已訂今年底陸續完工投產,未來年產值可達150億元。業界估,分三期開發的友嘉園區,總投資金額超過200億元。

上銀也加速中國大陸布局,蘇州工業園區一期新廠已於去年底完工投產,第一期建置營運總部、研發中心、精密製造及物流中心,以生產滾珠螺桿、線性滑軌、動力刀座、特殊軸承等關鍵零組件為主。

上銀董事長卓永財指出,由於中國製造2025將全力發展智慧製造,帶動市場需求殷切,上銀已決定今年底提前啟動二期廠建廠計畫。

漢翔釋單23台廠 國機國造拚後年首飛

【2018-04-25經濟日報】

「國機國造」首飛倒數797天,漢翔昨(24)日與東台、拓凱等23家供應商完成釋商簽約,漢翔董事長廖榮鑫表示,台灣的高教機包括引擎、全機測試及系統整合,自製率已達55%,超越義大利及韓國,排名第一。

另因應未來複材發展策略,結合智慧製造發展,漢翔也與喬崴進及中興大學簽署產學合作意向書,共同提升航太複材製造的競爭力。

廖榮鑫指出,漢翔受委託設計製造66架高教機,總金額達686億元,後續都將陸續釋出商機給合格的供應商。昨天是第二階段釋商簽約,主要包括零件外包、工具外包、工具機、原物料及通訊系統等類別。

簽約廠商有東台、拓凱、燁鋒、利奇、明模、欣鴻陽、同順、禾傑、台灣圓桶、大發、天陽、正桓、同鈞、輝昌、崧淇、智勤、榮陞、映象、詠昱、傑群、統順、悅誠、駐龍等。

漢翔去年12月已與48家廠商完成第一階段釋商,廖榮鑫說,國內釋商的主要目的,除降低成本結構,原物料、工具及工具機也將盡可能使用國產品,以提升自製率,逐步達成國防自主的目標。

台灣航太產業面臨國際航太大廠要求降價壓力,以及新興國家報價競爭,由漢翔主導籌組「台灣航太A-Team 4.0聯盟」,整合國內生產製造、機械設備、原物料及物流運輸等產業,採同業分工、異業結盟方式,強化供應鏈體系。

「A-Team 4.0聯盟」自2016年6月誓師成立以來,漢翔扮演供應鏈領頭羊,輔導聯盟廠商通過AS9100航太品質系統認證,由原來的62家增至85家,充分展現聯盟整體戰鬥力與旺盛企圖心。

廖榮鑫指出,一年半以來,漢翔為銜接高教機業務,已招募超過700名航太、電機、機械等各領域的工程師;同時整合包括新式高教機、民機及發動機、航空內裝的供應體系所築起的爐灶。

另外,漢翔也成功爭取B737、A320、A350及B787等明星機種,以及CFM56、LEAP、XWB等暢銷發動機訂單,加上日前發表自製符合16G規範的經濟艙座椅,都將為未來營運增添柴火。

6月組裝 拚後年首飛

漢翔去年4月與中科院簽下新式高教機委製合約,經過一年的設計規劃、簽約採購等作業,董事長廖榮鑫昨(24)日表示,6月將開始組裝飛機,2020年6月底首飛應無問題。

配合「國機國造」政策,空軍規劃2017年到2028年編列686億元,打造66架新式高教機,預計明年9月出廠首架原型機,2020年進行首飛。

廖榮鑫說,扣除休假後,到今天為止,研發生產高教機的實際工作天數還剩543天。

漢翔在去年12月6日已完成第一階段委外供應商釋商簽約,昨天為第二階段釋商,共有23家業者簽約,後續還有第三波釋商,整個作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廖榮鑫指出,今年除委外釋商,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設計圖畫出來,預計6月可同步展開飛機組裝,另外包括彈射座椅、座艙、起落架等系統件採購,也將在今年中陸續完成。

其中,漢翔已於去年底和英國馬丁貝克公司(Martin-Baker)簽約,採購新式高教機彈射座椅系統件。

目前,「台灣航太A-Team 4.0聯盟」已成功輔導100多家廠商,可以參與國機國造計畫,漢翔希望能夠藉由國機國造,進一步強化供應鏈體系,未來可成為國際航太大廠的Tier 1供應商。

展望今年,漢翔在軍用業務方面,預期F-16A/B性能提升案的營收將逐步增長,新式高教機的營收貢獻也將更趨明顯。

漢翔自結3月營收25.83億元,年增7.2%;第1季營收61.96億元、年增4.7%。

因應美中貿易戰 要有長期策略

【2018-04-27經濟日報】

我國已經啟動對中國大陸鋼鐵進行五件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同時美國宣布禁止美商向中興通訊出口的禁令。二者都顯示近期的關稅衝突或許只是美中長期經濟對抗的序幕,未來十數年全球經濟版圖將面對更大的結構變化風險。

財政部在上周說明啟動對中國鋼鐵「雙反」的調查,一是為了避免中國大陸為去化產量過剩,低價出口至台灣,另一是為爭取台灣能獲得美國給予鋼鋁的232條款關稅豁免。第一個理由明顯並不成立,因為近年美國已非中國鋼鐵主要市場,況且美國的25%關稅3月底才開徵,按理還不至於出現「流竄」他國的現象,且中國補貼已是老問題,財政部怎會突然覺醒決定調查?因而第二個理由可能才是真正的原因。無獨有偶,除台灣外,歐盟已於3月啟動鋼鐵防衛調查,澳洲、墨西哥及巴西也對中國鋼鐵發起「雙反」調查,未來可能還有其他國家加入。

各國發難的背景不盡相同,但已可隱約窺見美國有意協調各國共築高牆,將產能過剩的中國鋼鐵鎖在境內的布局。事實上,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本月甫上任,便公開主張美國應領導「多國貿易聯軍」(Trade coalition of the willing),來共同促使中國遵守規則,並表示已與日本、歐盟、澳洲及加拿大等有所接觸。

上個月剛公布的美國貿易障礙報告中,明白指出按中國政府投入的資源規模及速度來看,「中國製造2025」瞄準的十大重點產業,包含先進數控工具機及機器人、航太航空裝備、先進船舶及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到新材料與先進生技醫材設備,都可能重複鋼鋁經驗,出現產能過剩、低價傾銷,導致全球皆輸中國獨強的情況。再者,美國認為有國安威脅的產品不只是鋼鋁,還有汽車、飛機、造船及半導體,這也是劍指中國。我們可以合理推斷,未來由多國貿易聯軍執行、「美國按鈕、全球關門」架構要處理的產品清單還很長。

另一方面,中興通訊的禁令更展現出美國全方位要逼迫中國就範,改變以國家資本主義作為大國崛起並與美國競爭的決心。中興通訊的禁令不但包含處理器等硬體,更可能擴及中興通訊手機使用的Android作業系統。中興通訊若不願坐以待斃,晶片可能改下單聯發科,但作業系統則僅剩尚不成熟的阿里巴巴「雲OS」可選,因此許多評論認為若真如此,可能對中興是致命一擊。

短期內,受整體形勢所限,台灣似乎已穿起多國貿易聯軍的制服;倘若引發對岸報復,甚至美國勸阻聯發科出貨,我們要如何因應,需有心理及財力準備。但我們更關心以下幾個長期問題。

第一,若中國被迫回應美國的核心關切,(至少在表面上)弱化國家資本主義的角色及力道,則未來十年中國產業發展的方向及速度,以及其在全球之定位,無可避免會出現重大調整,對台灣經濟及地緣政治的風險為何?以及對台商的利弊為何?

第二,美中爭鬥最兇的領域,包括半導體、資通訊、智慧機械、生技醫材、自動化、新能源及AI,幾乎都是台灣現在發展的重點,也是未來的潛力產業,兩強相爭下對我衝擊為何?此外,中興通訊案後,中國為擺脫美國的箝制,很可能會加速發展獨立自主的關鍵軟、硬體。在重新融合之前,若出現美國與中國供應鏈涇渭分明的結構,台灣應如何自處,定位自己?美中對抗是一個複雜的持久戰,目前或許還無法參透全貌,但感覺我國回應有挖東牆補西牆式的疑慮。所以儘早依長期趨勢構思整體策略,評估長期風險所在、建構基本立場,為當務之急。

台灣去年機械出口額256億美元 歷年新高

【2018-04-27經濟日報】

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今(2017)年1至3月新設立公司家數為1萬681家,較上年同期減少532家、年減4.7%,創下2013年以來同期最大衰退幅度。而今年第1季公司家數減少較多的以營造業為主占13.1%、其次為批發及零售業約10.7%。

今年第1季新設立公司家數相較去年同期衰退接近5%,是2012年同期年減11.5%以來的最大衰退幅度,而2016年也有微幅衰退約0.2%。經濟部統計處官員表示,主要因為去年景氣復甦家數相對成長較多、墊高基期,導致今年出現衰退,若以家數來看仍有1萬681家,是2007年以來的次高。

此外,根據經濟部統計處機械產業競爭力專題報告指出,我國機械業以出口為導向,直接外銷比約占六成,2017年我國機械出口額256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年增20.6%、為近六年最佳。今年以來因智慧化、自動化及客製化的需求續增之下,3月機械出口年增21.5%,1~3月年增18.3%,表現亮麗。

我國機械出口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2017年對其出口占30.4%居首, 較上年增加5.5個百分點;對美國出口占16.0%居次,對東協十國出口占 14.4%居第三,對日本出口占6.5%居第四。

2017年我國機械出口以工具機占13.1%居首,年增15.3%,生產半導體、平面顯示器用機械占11.0%居次,年增62.7%,為主要出口貨品中增幅最大者。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資料,全球製造業機器人平均密度(每萬名員工配置工業機器人台數)逐年提升,2016年全球平均密度74台,我國 177台,排名第十;2017年我國工業用機器人出口1.7億美元,年增 55.0%,顯示工業機器人前景看好,其中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占38.0%,2017年對其出口年增77.0%,對南韓出口占13.8%居次。

至於在進口方面,2017年我國機械在主要市場的進口市占率分別為在中國大陸進口市占率6.5%、排名第五,在美國排名第10,在東協5國(菲、泰、新、馬、印)排名第11,在日本市場排名第6,與2008年比較,在中國大陸市占提高1.5個百分點,排名維持,在日本市場前進一名,在美國、歐盟及東協五國持平。

為達成工業4.0帶動的智能製造目標,政府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其中2017年參與該方案的上市櫃公司計有十家,由於積極擴充產能及研發,營收年增23.6%,固定資產投資年增39.8%,研發支出年增27.3%,表現優於整體機械業上市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