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工具機相關新聞

台工具機絕地反攻 在陸復甦成長

【2022-02-22 聯合報】

台灣工具機產業近兩年遭到中美貿易戰、疫情雙重夾擊,如今絕地大反攻,出口表現復甦不斷成長。在大陸市場,有台灣業者表示,不受疫情影響,去年大陸市場業績較前年小幅成長,大概成長15到20%;也有業者指出,去年第四季大陸經濟復甦,去年第四季業績相較前幾季已逐步回溫,成長5%到10%。

台灣兩大工具機展首度聯名舉辦的2022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與「台灣國際工具機展」21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2館登場,共有來自950家參展商使用5,100個攤位,除了許多台灣業者共襄盛舉外,也吸引16個國家的參展廠商,包括美國、瑞士等,甚至也有大陸廠商參展。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在開幕式上致辭指出,去年1到12月工具機全年出口值27.83億美元,占全年出口排名第三,占比8.4%,較去年同期增加29.1%,預估台灣工具機全年產值達新台幣1,082億元,「我們未曾被疫情打倒!」

針對大陸市場,主要做汽車產業工具機的和大工業表示,公司在大陸有淮安、無錫兩個廠,有部分是直接在大陸廠做好整機交給大陸客戶,也有台灣做零組件出口到大陸市場再組裝給客戶。

和大工業指出,大陸市場的經營狀況未因疫情受到衝擊,加上當地電動車普及,政策推廣火熱,公司去年在大陸市場的業績與前年相比小幅成長15到20%。

汽車業、家具產業、健身器材等的工具機業者台中精機則表示,他們主要在台灣研發,台灣和大陸兩地均有生產,目前主要市場海外占4成、國內4成、大陸占2成,這2成大多是從台灣出口零組件到當地,而因大陸規定在地化,因此整機主要在大陸廠做,採購本地控制器、板金等再組裝成機器賣給大陸客戶。

台中精機說,去年和前年大陸市場業績慘兮兮,起初是中美貿易戰,再來是去年疫情衝擊,不過,大陸經濟從去年第四季復甦,公司業績跟著上來,以至於去年第四季已止跌,有往上揚的跡象,與前幾季相比成長5%到10%。

台中精機CNC工具機行銷服務處協理胡鴻霖預估,大陸整體經濟趨於正面,疫情在大陸控制的不錯,今年在大陸市場業績與去年相比應能成長5成,「希望今年成長更多,大陸經濟上來,台灣也會上來。」

工具機公會:今年出口樂觀 CPTPP可助關稅優惠

【2022-02-21 中央社】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表示,今年工具機出口相當樂觀,預計將以更強勁力道持續成長;期盼政府爭取CPTPP入會,透過洽簽互惠的貿易協定,可協助業者爭取關稅優惠。

台灣兩大工具機展首度結盟辦理的TIMTOS x TMTS2022聯展,今天起至2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和2館盛大舉辦,共有950家參展廠商,使用5100個攤位,有62國超過千名國際買主線上預登,這也是今年全球首發的工具機展。

聯展今天上午舉行開幕典禮,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文憲致詞表示,COVID-19疫情會流感化,國際商務運作將回到正軌,若今年匯率、航運、原物料維持穩定,對今年工具機出口相當樂觀,預計將會以更強勁的力道持續成長。

他呼籲,若台灣疫情趨於穩定,只要符合一定條件,隔離期希望從7天縮短至3天,政府單位也可審慎評估商務人士開放入境的可能性。

許文憲表示,製造業是台灣經濟、工業發展的基礎,去年9月政府已正式提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入會申請,希望政府積極爭取其他會員國的支持。

許文憲指出,台灣工具機70%以上以出口為主,匯率和關稅會影響產業整體競爭力。透過洽簽互惠的貿易協定,可協助業者爭取關稅優惠。

許文憲指出,此次聯展,工具機公會規劃一系列智慧製造、微服務的產業論壇,由國際主要市場動態與產業政策來剖析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數位升級轉型的機會與優勢。

他說,去年10月工具機公會發表工具機產業白皮書,希望提升工具機對國家關鍵製造業發展貢獻、促進工具機產業高值化和提升台灣在全球工具機產業影響力。他指出,工具機產業未來要朝向智慧化、數位升級轉型,提升附加價值。要賺智慧財,不要賺勞力財;不只賣機台,還要賣know-how。

兩大工具機聯展21日登場 破千名國際買主線上預登

【2022-02-20 中央社】

台灣兩大工具機展首度結盟辦理的TIMTOS x TMTS 2022聯展,將於21日至2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1館和2館盛大舉辦,共有950家參展廠商,使用5100個攤位,有62國破千名國際買主線上預登,這也是今年全球首發的工具機展。

此次聯展由台灣外貿協會、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聯合舉辦,今年TIMTOS x TMTS採虛實並進(Hybrid)模式,整合6天實體展及1個月的線上展,另推出一系列的服務國內外參觀者的創新作法,打造觀展新體驗。

主辦單位表示,展前已經有62國破千名國際買主線上預登,全球機械採購大會、行動採洽及媒體導覽總計已安排超過700場;重量級買主包括中國第一汽車集團、西門子土耳其分公司、美國機械通路商MightyUSA、中國鐵姆肯航空及精密產品工廠、日商大橋技研、俄國工具機代理商Finval、印度代理商MachineTools India和保加利亞代理商NIS等。

根據資料,包括友嘉集團、上銀集團、東台集團、和大與高鋒、台達電、台中精機、永進機械、崴立機電、台灣三菱(Mitsubishi)、西門子(Siemens)、台灣發那科(Fanuc)、直得、瀧澤科、穎霖機械等工具機和機械整機與元件大廠參展;全球工具機重要生產大國包括瑞士、德國、美國等廠商在此次展會籌組國家館。

主辦單位強調,此次聯展是全球指標B2B工具機專業展,串聯完整金屬加工產業供應鏈,呈現智慧製造及工業4.0的平台;展出產品項目涵蓋金屬切削工具機、機械零組件、刀具與刀具配件;沖壓、鑄造、鍛造設備、板材加工設備;管材、線材等加工設備;焊接、表面處理設備;控制器、軟體與設計工程、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檢驗、量測與測試設備;以及國家館與公協會等。

為服務國外買主,主辦單位祭出6大加強作法,內容包括線上展TIMTOS x TMTS Online、行動採洽、展場直擊、全球機械採購大會、媒體帶你看展、媒體遠端導覽,協助台灣兆元機械產業搶攻疫後復甦商機。

因應COVID-19疫情,主辦單位做足萬全準備,例如此次聯展採取QR code無接觸式參觀入場、每家參展廠商發放防疫包、成立專責防疫小組,在官網成立防疫專區,隨時更新防疫資訊等,全程符合會展防疫規範。

工具機1月出口月減13.8% 公會正向看歐洲逐步解封

【2022-02-14 中央社】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今天公布1月工具機出口金額近2.23億美元,較去年12月2.58億美元減少13.8%,比去年同期2.27億美元減少2.2%。

工具機公會指出,歐洲經濟復甦,加上歐洲部分國家解封,重啟貿易往來的商務機會,有望為全球經濟增添新成長動能。

根據統計,1月金屬切削工具機出口金額近1.88億美元,較去年12月出口2.06億美元減少9.1%,較去年同期1.82億美元成長3%;綜合加工機1月出口額8332萬美元,較去年12月8706萬美元減少4.3%,比去年同期7270萬美元成長14.6%;車床1月出口額4818萬美元,較去年12月5080萬美元減少5.1%,比去年同期4159萬美元增加15.9%。

觀察1月台灣工具機出口前10大國家,公會表示,依出口金額排序包括中國(含香港)、美國、土耳其、俄羅斯、義大利、泰國、荷蘭、印度、越南、德國。

其中中國(含香港)市場占整體台灣工具機出口市場比重24.4%,出口金額544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4.9%;美國排名第2,占出口市場比重11.3%,出口金額近2524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7%;第3大出口國土耳其占整體出口市場比重9.8%,出口金額約218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6.3%。

觀察全球景氣和市場需求,工具機公會表示,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物料與能源價格上漲、供應鏈瓶頸難解及刺激政策減少,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微幅下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並提及中國與美國的經濟成長減弱。

工具機公會指出,中國疫情再次爆發,使得關鍵生產重鎮(例如汽車主要製造城市天津)停工,貨物積壓、主要港口航運受阻,加上農曆春節運潮,使得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衝擊。

至於美國市場,受到通膨壓力影響,可能增加升息次數與擴大縮減資產負債表,影響資本市場投資意願、增加產能擴增成本,造成美國製造業需求成長空間受壓。

不過公會表示,歐洲經濟復甦,製造業產出、勞動市場大幅好轉以及企業投資大幅擴增,再加上歐洲數個國家逐一解封,重啟歐洲貿易往來的商務機會,歐洲可望為全球經濟增添新的成長動能。

機械業 去年出口值創新高

【2022-01-11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昨日公布2021年機械設備出口值為331.38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27.0%,創歷史新高;以新台幣計價約9,283.49億元,年增20.3%,也創新高。公會指出,機械設備已連續12個月呈雙位數增長,顯示台灣機械產業景氣持穩復甦。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儘管去年機械產業出口受到新台幣升值、原物料上漲,以及航運成本高漲等三項不利因素影響,但是成長力道仍然十分強勁,加上大量台商回台投資,帶動國內設備市場需求,推估去年全年機械產值達新台幣1.3兆元,亦創歷史新高。

展望今年,由於去年出口大幅成長,基期較高,加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變種病毒Omicron帶來新威脅,以及新台幣持續升值、各地塞港等因素影響,業界預期,今年全年出口值年增幅度僅約一成左右。

魏燦文指出,去年12月機械出口持續增長,單月出口值29.89億美元,年增15.1%,這是2020年9月起連續16個月上揚,且去年有連續六個月出口值接近30億美元,這是相當難得的現象,可以看出台灣機械產業出口非常暢旺。

去年機械出口前三大分別為:電子設備48.34億美元、占比14.6%,年增37.2%;檢量測設備45.02億美元、占比13.6%,年增20.2%;工具機27.83億美元、占比8.4%,年增29.1%。

去年台灣機械出口國前三大,依序為中國大陸102.27億美元、占比30.9%;美國73.55億美元、占比22.2%;日本20.59億美元、占比6.2%。

在工具機部分,去年12月工具機出口2.58億美元,年增25.3%;去年全年工具機出口27.83億美元,占全年出口排名第三,占比8.4%,年增29.1%,公會推估,台灣工具機去年產值達新台幣1,08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2月工具機單月出口力道仍然稍嫌不足,以致未能達成業界預期去年全年出口成長三成以上的目標。

公會分析,去年12月全球疫情轉趨嚴重,加上主要國家投資逐步減少,導致工具機出口主要市場表現不如預期。

台幣強升 機械廠滿手單…笑不出來

【2022-01-11 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昨日表示,去年台灣機械出口成長力道強勁,但近期新台幣持續升值,與日、韓等對手處於出口競爭不利的地位,廠商被迫壓低產品價格「流血接單」,嚴重侵蝕獲利。

工具機大廠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說:「現在雖然訂單滿手,但廠商笑不出來。」除新台幣狂升,面對日、韓等國還有自由貿易協定(FTA)4%至10%以上的關稅差距,加總起來,幾乎沒有競爭力。

楊德華指出,去年台灣機械設備出口值及產值雙創歷史新高,但廠商其實相當辛苦。他坦言:「等到去年財報陸續公告,大家就會知道,機械設備及工具機上市櫃廠商真正賺錢的沒幾家。」

魏燦文指出,2021年全年新台幣升值2.87%,競爭對手國日本全年貶值11.47%、南韓貶值9.67%,在出口上已造成不利競爭條件,嚴重影響我國業者國際接單能力,政府應穩定匯率,以維持我國與競爭對手國的出口競爭力。

魏燦文以自家經營的鳳記國際機械為例,近期已針對獨占或有競爭力的高階產品陸續調漲售價10%至25%,其他沒有辦法調漲售價的就儘量不接。

台工具機去年出口額年增29.1% 今年增幅看3成

【2022-01-10 中央社】

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今天公布11月台灣工具機出口金額近2.8億美元,較10月2.69億美元成長4%,比去年同期大增47.6%。

累計今年前11月台灣工具機出口金額25.2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9.49億美元成長29.5%。

觀察出口市場,工具機公會指出,今年前11月台灣工具機出口前十大國家依出口金額排序為中國(含香港)、美國、土耳其、俄羅斯、泰國、印度、越南、荷蘭、義大利、馬來西亞。

其中中國大陸(含香港)市場占台灣工具機出口市場比重32.9%,出口金額8.3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3%。美國排名第2,占出口市場比重11.7%,出口金額近2.9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7.3%。第3大出口國為土耳其,占整體出口市場比重9%,出口金額2.2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2.2%。

展望明年台灣工具機產業,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日前指出,工具機和零配件訂單能見度已看到明年第2季,不過日圓匯率持續貶值,台灣零組件廠商多數以日圓計價對日本工具機客戶接單,對台廠相對不利,且日圓貶值增加日系工具機廠商出口競爭力,對台灣工具機整機廠商在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布局吃力。

他預估,今年台灣工具機產業產值可較去年大幅成長3成,若明年供貨和物價穩定,台灣工具機產業產值和出口值成長幅度目標2至3成。

台灣工具機去年出口27.8億美元年增29.1%未達業界預期

【2022-01-08 經濟日報】

2021年台灣工具機出口統計出爐,全年出口金額累計27.8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成長29.1%,未能達成業界原先預期的三成以上目標;12月單月出口2.58億美元、成長25%,單月出口成長力道不足。

分析主要原因,是2021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轉趨嚴重,加上全球主要國家投資逐漸減少,亦導致我國工具機12月出口主要市場持平。

但其中較特別的是,日本、德國、荷蘭、墨西哥、巴西、澳洲、南非等市場,12月出口較去年同月約有加倍增長。

台灣工具機去年每月出口已達到2.3億美元,出口額27.8億美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29.1%,已有大幅回升情況。另外情況較好的是,去年出口主要市場中國大陸,也有23%增幅。

去年出口成長市場,還包括美國成長18%、土耳其成長46%、俄羅斯26%、泰國35%、馬來西亞48%、墨西哥159%、巴西74%、澳洲61%,義大利90%、越南27%、印度45%、荷蘭57%、英國76%、德國31%、韓國12%、日本8%等。

去年出口衰退的市場,僅有印尼減少10%,香港減少45%等。

工具機主要生產國日本,2021年工作機械1至8月生產5,839億日圓,較2020年同期成長18.2%;加工中心生產額2,435億日圓、成長51%;CNC車床生產額1,299億日圓、減少0.1%。

大陸機床工具業2021年1至10月出口大幅增加,其中金切機床出口29.3億美元,成長34%,成形機床出口13.1億美元,成長34%,大陸2021年1至11月汽車生產2,317萬輛,較上年同期成長3.5%。

德國2021年上半年訂單大幅增加57%,VDW統計工具機內需市場成長38%,出口增長68%。

2021年新台幣兌美元較2020年同期升值6.0%。目前新台幣兌美元為27.7元,相對於日圓、韓圜新台幣為強勢貨幣,對台灣工具機出口仍有不利影響。

兩大工具機展首度聯盟 攜手搶海外商機

【2022-01-07 經濟日報】

國內兩大工具機展首度結盟「TIMTOS x TMTS 2022」聯展,將於2月21日起至2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盛大舉行,集結近940家參展廠商使用5,200個攤位,作為疫後臺灣最大規模展覽、亦是今年初全球工具機產業最大盛事,備受各界期待。

為突破邊境管制,外貿協會經歷兩年疫情的虛實演進,精確掌握參展商及參觀者媒合需求,祭出服務國外買主六大加強作法,內容包括:線上展TIMTOS x TMTS Online、行動採洽、展場直擊、全球機械採購大會、媒體帶你看展及媒體遠端導覽,協助兆元機械產業全面搶攻疫後復甦商機。

外貿協會針對國外買主及國際媒體推出「一對一」及「主題式」的兩大主軸服務,如行動採洽及媒體遠端導覽都有針對兩大對象個別需求,展覽期間由導覽員一對一連線帶領至廠商攤位上參觀;展場直擊及媒體導覽亦規劃應用端主題,從智慧製造、關鍵零組件、航太、電動車、醫療、半導體等主題路線,讓來賓如臨實境觀展,與參展商進行即時互動交流,將展覽熱度從線下延伸至線上,擴大協助參展廠商出擊網羅全球商機。

為讓參展廠商無痕接軌線上參展環境,外貿協會已於1月6日辦理TIMTOS x TMTS線上展Workshop,近兩百家參展商線上參與互動熱烈,外貿協會表示,參展廠商了解虛實並行的必要,且經過疫情的考驗,都已相當熟悉數位工具,外貿協會也將透過全球駐外單位大力推廣,與參展廠商同心齊力搶攻國外商機。

台灣產控協會籲掌握機會 打造產業國家隊

【2021-12-22 經濟日報】

台灣產業控股協會本周一(20日)在台北舉辦第三次會員大會,邀請富采投控董事長李秉傑等產官各界人士進行研討,探討台灣在疫後全球經濟環境中該如何善用機會,為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突圍。

應邀致詞的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指出,台灣過去很多產業採取策略聯盟,例如A Team讓腳踏車的產業鏈進行整合,這個模式影響了工具機的廠商組成M Team進行類似的整合等等。

近年來很多企業回台投資,如果要進一步要建立國家隊的規模與實力,促成企業採用產業控股的結構,需要產業部會之間進行更多交流溝通。呂正華指出,「工業局會盡力協助產業,或透過國發會協助跨部會的溝通」。

疫後全球經濟復甦,台灣經濟成長與防疫成效受到全球矚目,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認為,台灣在未來5-10年扮演扭轉局勢的關鍵角色,建議產業努力的方向有三:

一、在全球產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包括維持產業領先地位、搶占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地位。

二、建構更完整的產業生態系,例如半導體等製造業產業鏈。

三、強化競爭力:包括全鏈智慧化、數位化轉型以及品牌設計加值。

張建一認為,台灣企業必須善用機會,讓中堅企業結盟打群架以發揮整合綜效,台經院在未來政策與議題的推動上,將協助政策部門與產業進行溝通與整合。

產業控股目前在台灣以大聯大為最佳典範案例,今年初成立的富采投控也採用這個管理模式,本次研討會邀請今年初由晶電與隆達共同成立的富采投資控股董事長李秉傑進行與談。

李秉傑指出,2017年晶電就已有產業控股的想法,主要是晶電看好未來五到十年Mini LED以及Micro LED的發展,且需考量終端客戶的需求提供模組化的完整解決方案。當時制定企業發展策略時,已經隱約預見將走向尋找適合的產業鏈夥伴進行上下游封裝模組的整合。

他認為,2020年與隆達合組富采投資控股,是在清楚的策略路徑上遇到成熟的時機與對象,因此洽談之後一拍即合,快速進行合組。

李秉傑指出,過去晶電前後合併過七家公司,都是吸收式合併,但與隆達共組產業控股之後,進入兩家公司共治的階段,兩家公司原先有各自發揮的領域,也有重疊的部分,要如何善用競合的正面效應,開創更多管理或商機的綜效,是相當關鍵的管理挑戰。

他希望汲取大聯大在產業控股的管理經驗,「企業合組要做大、做強不難,但要如何共好、共贏,是一個我們也還在學習的功課」。

主持論壇的福邦證券董事長黃顯華指出,外界多認為大聯大能夠成功推動產業控股,需要歸功於董事長黃偉祥,但到底產業控股的管理挑戰是什麼?

大聯大董事長黃偉祥認為,產業控股有別於吸收式併購,是採取兄弟共治的概念,所有加入的企業透過產控的架構,共同治理、共同管理,如何讓子公司信任控股母公司設定的決策與願景有足夠的公平性與獨立性,進而讓控股扮演更明確的角色,為共組初期的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