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工具機相關新聞

機械外銷回穩 將逐季走揚

【2019-04-09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產業第1季出口速報昨(8)日出爐。出口金額為6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約3.6%;依新台幣計價為1,910億元,則較去年同期增加1.1%,顯示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已逐漸回穩。

不過,依產品類別出口分析,今年第1季工具機出口7.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0.4%;塑橡膠機械出口值2.39億美元,衰退17%;紡織機械出口值2.1億美元,衰退14%。出口主力的工具機,受美中貿易戰衝擊仍然較大。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表示,機械產業3月單月出口金額為23.5億美元、年減3.2%,以新台幣計價為726億元、年增2.1%,預期第2季起可望逐季回溫,全年機械設備出口看增5%至10%的目標不變。

就第1季機械產業出口國家分析,美國成長6%、歐洲成長1.0%、日本成長8%、德國成長3.5%、泰國成長6%、荷蘭成長32%、印度成長1%、澳洲成長23%、俄羅斯成長40%、墨西哥成長13%。

至於衰退的市場為中國大陸衰退5.4%、越南衰退1.5%、韓國衰退29%等。

工具機基地挪移 逐利基而居

【2019-04-06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戰打打停停,國內包括東台、程泰、高鋒、上銀等工具機暨零組件大廠,紛紛調整經營策略,生產基地大挪移,一方面加碼投資台灣,另一方面也將目光延伸至東南亞及美國、墨西哥等市場,「多頭並進」。

事實上,受美中貿易戰影響,國際半導體、3C電子大廠,紛紛要求供應鏈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必須要有其他生產基地的「備胎方案」,新一波生產基地的大挪移正開始啟動。

受此影響,國內工具機廠也改變生產及行銷策略,一方面加碼投資台灣或赴東南亞設廠;另一方面,大陸生產基地除供應大陸內需市場,也把腳步延伸到東協或南美市場。以上銀為例,就評估將到印度設廠。

觀察美中貿易戰,東台表示,部分台商有意轉移生產線到東南亞,東台有看到轉單跡象,集團剛完成路科園區二廠的擴廠,未來將加強拓展印度及越南市場,也規劃2019年初在墨西哥設立直營技術服務中心。

程泰集團董事長楊德華表示,為了分散風險,集團2019年將啟動東南亞市場的拓展計畫,將分別在新加坡、雅加達、胡志明、曼谷等地,設立辦事處及技術服務中心,印度也評估設廠。目前東南亞占程泰集團營收的比重僅約5%。楊德華說,美中貿易戰讓集團決定改變策略,將加碼投資台灣,占地1.2萬坪的大埔美二期建廠計畫正加速腳步,預計2019年第3季動工,投資額約20億元;一、二期全面投產後,年產值可達30億元。

程泰集團在中國的投資,也未停歇,投資5億元規劃的吳江二期新廠預計2019年第3季投產,未來除供應大陸內需,也將積極拓展外銷東協市場。吳江廠全面投產後,年產值可達50億元。

和大集團也是多頭並進,以工具機為例,高階產品由台灣生產供應,中低階產品則由大陸廠供應。至於台灣投資計畫,同步加速進行,董事長沈國榮預計三年內,包括和大、高鋒及華豐橡膠,合計要投入60億元資本支出。

其中,大埔美園區一期廠八條自動化產線已全數投產,二期廠七條產線裝機中;2019年6月再投資35億啟動三期廠八條產線建廠計畫;華豐則計劃投資15億元在彰化大村總廠擴建自動化廠房。

 

 

貿易戰仍不確定性 機械業陰霾中見曙光

【2019-04-05中央社】

美中貿易戰雙方洽談仍存不確定性,台灣機械業者儘管對第2季看法暫趨保守,不過陰霾中可見曙光,部分台廠對下半年審慎正向,也有廠商反而受惠貿易戰效應。

美國和中國高層級貿易磋商持續進行,為結束貿易戰,雙方仍在努力克服達成協議的其餘障礙,對於台灣上半年機械產業的影響,業界持續關注。

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指出,美中貿易持續摩擦,預期第2季機械產業還會比較辛苦。

螺桿機和渦旋機製造商力達-KY總經理陳乙平表示,目前美中貿易戰未解,仍帶給產業界不確定性,原先有意擴廠增添設備的業者態度仍保守,產業能見度不明朗。

不具名工具機台廠董事長指出,中國目前製造業景氣尚未落底,預估最快要到4月下旬才有機會觸底。此外中國智慧製造轉型需要時間,加上去年第4季因應貿易戰風險,台灣和日本廠商開始轉移生產線到東南亞國家,最快需要6個月時間,通常也需要1年到2年,目前台灣工具機產業景氣仍處於青黃不接階段。

不過部分台廠不受貿易戰影響,對於景氣審慎正向。傳動元件大廠上銀董事長卓永財預期,工具機產業最快5月可望回溫,上銀第2季業績會比第1季好,下半年業績會比上半年好,今年業績力拚兩位數成長。

全球傳動總經理李進勝表示,3月之後訂單有復甦的跡象,下半年訂單狀況看回溫。今年景氣有從谷底回升的趨勢。法人指出,全球傳動目前訂單能見度可看到第2季底,下半年表現可較上半年佳,今年業績目標較去年成長10%,續創歷年新高。

也有台廠反而受惠美中貿易戰效應,例如力山今年包括電動工具、健身機和汽車配件三大事業可望顯著成長,其中電動工具受惠美中貿易戰利多因素,成功爭取到美國最大居家零售店工具機第一供應商機種,一年可供應10幾萬台數量,今年1月已生產。

觀察產業趨勢,法人出具報告指出,自動化產業下游庫存已消化到合宜水位,目前產品平均銷售價格(ASP)持穩,此外急單出現,訂單展望出現改善跡象,可望啟動庫存回補需求,週期性修正已經觸底,緩解價格調整壓力的疑慮。

柯拔希:機械產業今年景氣 先蹲後跳

【2019-03-22經濟日報】

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昨(21)日表示,美中貿易戰雖造成市場混沌,但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接單暢旺,顯示距「撥雲見日」已經不遠,預期今年景氣將先蹲後跳,機械產業全年看增5%至10%。

經濟部長沈榮津也指出,受美中貿易摩擦影響,台商回台投資趨勢持續加溫,截至昨天為止,已有廣達、巨大、車王電等14家通過資格審查,累計投資金額399億元,初估可創造4,200個就業機會。

沈榮津透露,目前還有14家廠商在「排隊」接受資格審查,投資金額合計約400億元,可帶動6,600個就業機會,另外還有30家廠商在評核中。

柯拔希指出,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為分散風險或應客戶要求建立第二生產基地,除台商陸續回流,也有不少廠商轉往東南亞的越南、印度或墨西哥等地設立生產基地,後續對生產設備需求可期。

台灣機械公會昨天在台中召開第28屆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經濟部長沈榮津、前立法院長王金平等都到場。

柯拔希表示,期待台灣機械產業在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雙引擎加持下,有機會形塑萬點繁星拱兩兆榮景,預估未來每年產值成長1,000億元,2025年達到產值2兆元的產業願景。

經部示警:陸工具機出口台灣 爆增八成

【2019-03-22經濟日報】

美中貿易戰後遺症浮現,去年中國大陸工具機出口台灣金額,較2017年大增八成,經濟部長沈榮津昨(21)日「提醒」國內工具機廠及相關業者,政府已啟動加強貿易監測及出口管理機制,以防止違規轉運。

目前,除了美自大陸進口301條款清單外,被列入加強貨品查驗及追縱流向的產品,以工具機及自行車為主;其它包括鋼品、太陽能模組、電池等,也須檢附產地證明。

沈榮津昨天應台灣機械公會邀請,以「美中貿易大戰對台灣之影響」為題發表演講時,作了以上表示。

據海關進出口統計,去年台灣工具機進口值為9.6億美元,年增約15.5%,其中日本占4.1億美元、年減0.4%,依舊排名第一;但大陸進口值1.54億美元,卻較2017年大增80%,排名擠進第二。

另一方面,去年台灣工具機出口美國金額4.72億美元、年增約28%,占整體出口比重亦有13%,僅次於日本排名第二。

台灣機械公會不諱言,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部分廠商可能鑽漏洞,改從大陸進口工具機整機,再從台灣轉口銷往美國,以逃避被美國加徵高額關稅。

沈榮津表示,政府為防止大陸產品違規轉運,已擬定四項具體作法,包括建立進口監測及提醒機制,監測自大陸進口301清單產品等。

科技部射三箭 助攻機械業

【2019-03-09經濟日報】

科技部長陳良基昨(8)日表示,台灣智慧機械產業已具備高度競爭力,科技部要以「價創計畫」、「國際產學聯盟」(GLORIA計畫)、「達陣計畫」(ARRIVE計畫)等三項產學合作計畫,助我機械業者朝世界第三邁進。

陳良基昨日應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邀請,參觀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他表示,機械業是工業之母,精密機械必將朝結合資通訊、AIoT(AI加上IoT)跨領域發展,產學合作將是精密機械致勝的關鍵。

陳良基表示,台灣機械產業已開出一片江山,產值達到兆元,成為全球第四大,僅次於德、日、義。他觀察,在工業4.0帶動下,一個機台就是「智慧製造雲」,一個機台就具備10多項功能,彷彿如「變形金鋼」,透過人工智慧讓(AI)機台具備學習能力。

更令陳良基感動的是,機械產業深耕產學合作,業者都與學界有非常密切的結合,包括台大、清大、中興大學、虎尾科大等參展,業者更安排6,000多名學校學生來參觀工具機展,了解精密機械最新發展。陳良基說,這是透過產學合作讓產業蓬勃發展,年輕人有就業能力的最好證明。

科技部表示,「國際產學聯盟」是鼓勵國內大學與國內外一流廠商,組成具前瞻發展性的「國際產學聯盟」,學界針對業界需求做研究,並培育產業界人才,目前已有公私立大學16所,合作項目包括AI、智慧機械、生技、航太、半導體等領域。2019年匡列補助經費5億元。

達陣計畫全名為「研究計畫產學加值鼓勵方案」,目的是要鼓勵科研人員鏈結產業需求,只要執行中科技部計畫,其研究成果吸引業界挹注資金額外進行產學合作,科技部就追加補助。也就是說,只要產學合作提出進一步計畫,不必經過審核,就可獲得補助。今年匡列補助4,000萬元。

價創計畫則是新型態產學研鏈結,鼓勵學界將科研成果、頂尖研發技術轉為新創事業。

我4成出口銷對岸 陸下修GDP 衝擊台灣產業

【2019-03-06聯合報】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公布,二〇一九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GDP成長率)目標定在百分之六到百分之六點五之間,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大陸公布經濟成長率「下修」,代表實際狀況更為嚴峻,台灣有四成出口銷往對岸,又有八萬台商、一百萬台幹在大陸工作,恐將面臨雙重衝擊。

孫明德說,台灣的出口有四成銷往大陸,分布各地的台商有七成在對岸,大陸經濟成長下滑,恐將導致台商營運困難;他認為,台廠受衝擊的主因有二,其一,從大陸轉外銷出口的台商,因為美中貿易戰衝擊,營運將受影響;其次,大陸近幾年內需疲弱,對鎖定內需市場的台商也相當不利,更間接影響台灣工具機、石化原料對大陸的出口。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院長梁國源分析,大陸預期今年經濟成長下修,代表市場活動量下滑,台灣出口要找到出路除非靠自我提升競爭力,但短期內要拚上來恐怕很難,因此對台灣出口將有所衝擊。他說,大陸是台灣相當重要的出口市場,經濟成長動能高,對台灣產品需求就高,反之則會下滑。

工業富聯看工業AI五要素 熄燈工廠目標無憂製造

【2019-03-06中央社】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副董事長李傑表示,工業大數據具有非常強的目的性,工業人工智慧有ABCDE5個關鍵要素,熄燈工廠真正目標是無憂製造。

2019年台北國際工具機展持續登場,其中主要貴賓也在高峰論壇中從不同主題分析趨勢。

中國媒體報導,李傑在5日主題為智慧聯網的高峰論壇中,分享工業人工智慧與工業互聯網的未來趨勢。李傑指出,互聯網大數據是從數據中找尋還未產生價值的東西,工業大數據是從痛點中找尋如何避免「痛」的東西。工業大數據有非常強的目的性。

李傑認為,大數據是分析問題的一種視角和解決問題的一種手段,並利用數據去整合產業鏈和價值鏈。多模態融合的工業大數據分析工具,是價值萃取的關鍵,工業人工智慧是一種系統化的方法與規則,為工業應用提供解決方案。

他指出,工業人工智慧的關鍵要素有ABCDE,即是分析技術(Analytics Technology)、大數據技術(Big Data Technology)、雲或網絡技術(Cloud orCyber Technology)、專業領域知識(DomainKnowledge)、以及證據(Evidence)。

談到熄燈工廠,李傑認為,熄燈工廠真正的目標是無憂製造,是簡化工作流程、強化工作品質並優化決策,轉化成以數據為中心的管理。

中國媒體指出,鴻海集團目前有超過6萬台的機器人,超過5000多種的測試設備,超過17萬台的模具加工設備,超過1600條的SMT生產線。

根據鴻海公告,目前鴻海集團對工業富聯持股比重約84.8%。

中國媒體日前報導,工業富聯宣布成立燈塔學院,培養工業大數據人才,燈塔學院將是工業互聯網人才培訓基地。報導並指出,李傑擔任燈塔學院院長一職。

工研院秀助機械業轉型智慧化成果

【2019-03-04經濟日報】

「2019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今起(4)日連續5天舉行,工研院在展覽中共發表22項軟硬整合的智慧機械技術,從設計端到製造端,提供熱穩定、製程優化,整廠智造化與監控等全方位服務,包括首度對外亮相的車削智動化加工控制技術,利用全數位串列通訊伺服控制介面整合軟體虛擬I/O達到一機械手臂服務兩台車床工件上下料工作,大幅提升企業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根據台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統計,台灣機械業2017年年產值正式邁入兆元產業,2025目標要挑戰2兆元大關;而智慧化、自動化是引領未來機械產業升級轉型重要關鍵。

讓車削加工單元變得聰明又有效率,一個手臂能自動化服務兩車床!智動化機械手臂雙車床加工系統由一個國產機械手臂與兩台國產CNC車床組成,以軟體虛擬I/O進行溝通交握,達到機械手臂服務兩台車床工件上下料工作,可取代一般以實體I/O線路溝通的機械手臂與機台工作站,降低系統配線複雜度及提升加工系統可靠度。智動化機械手臂雙車床加工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手工具之加工製造,未來可應用於各式自動化加工系統,包括金屬零組件加工、模具加工等。

而車床及機械手臂皆搭配工研院全數位控制系統,以EtherCAT(乙太網控制自動化技術)全數位串列通訊伺服控制介面,進行伺服控制與I/O控制,取代傳統類比式泛用型伺服控制,可達到高響應、高精度與高同動性的加工控制效能。全數位車削中心控制器並提供3D快速加工模擬及即時防碰撞功能選項,可有效提升加工安全性及可靠度。

「智慧機械產業推動」上路一年 經濟部說明五大成果

【2019-02-21經濟日報】

經濟部21日於行政院報告「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進度,並說明五大成果,分別為導入智慧機上盒、推動智慧製造輔導團、建置試營運場域、六大生態體系和規劃智慧機械投資抵減。經濟部表示,2017年我國機械業產值已突破兆元大關,去年機械業產值更達約新台幣1.2兆元,續創新高。

自去年上半年起,導入智慧機上盒(SMB),至今已促成八類產業、1300台設備機台聯網,包括金屬零件、機械設備、車輛零件、塑膠製品等產業,今年預計再加碼推動導入1,500台。

安裝在機器上的智慧機上盒,可擷取機器在生產製作過程的資訊,擷取連網路傳送至伺服器,並轉換成數位化資料,管理者可以透過終端機(手機、電腦)看到整個生產所有的資訊,有效減少人工彙整資訊時間,大幅提高生產效率。

第二,推動「智慧製造輔導團」協助中小企業智慧升級。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說明,與過去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醫藥分離」由顧問專家團體主動至廠商訪視,了解困難後,透過媒合平台找到可以解決該困難的技術服務團隊。

經濟部工業局說明,總計去年輔導團隊共訪視324家中小企業,其中有58家研提政府資源,52家自行52家自行與SI業者合作,另有214家(約66%)廠商仍在評估。

第三,為連結在地,於台中建置了「智慧製造試營運場域」,提供未來中小企業示範觀摩,如欲從事智慧製造,可以很快速的打樣,依照企業自己想投入多少、投入到什麼程度來規劃智慧升級。

第四,建立智慧機械「六大生態體系」,協助已達生產線數位化的大型廠商,加速推動邁入智慧製造。六大產業包括印刷電路板、紡織、金屬、運具、工具機及半導體設備產業,結合系統整合(SI)業者,建立智慧零組件、單機、整線、整廠智慧化解決方案,帶動整體產業智慧升級。

最後,經濟部表示,為呼應產業需求、加速投資智慧製造,去年第4季規劃「智慧製造投資抵減」內容,目前行政院已通過並函送立法院。

呂正華說明,方案內容適用農、工業,分為三年,從2019年1月1日(可回溯)至2021年12月31日,投資額度100萬至10億元。抵減方式有二,若當年全部抵減完畢,抵減率為5%,三年內分次抵減,則下降至3%。